现在的手机,我管它叫“导盲机”,正将你带到无尽深渊

元化玩转趣事 2024-11-07 22:34:41

你细想,在哪个生活场景里,你是不会点亮手机的?

应该没有,一整天、一整月梳理回想:床上会玩手机,一日三餐会玩手机,出门开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会玩手机,开会都偷偷玩手机,逛街会玩手机,旅游会玩手机,爬山也会玩手机,连上厕所那半分钟都玩手机……

直到前段时间去考试,没收了手机,我才发现还真有不玩手机的场所。

你有没有试过三五个朋友们约了下午茶,闲坐了两个半小时,看着手机两个小时。我昨天就试过,估计服务员都怀疑,我们这群人约出来是面对面聊微信的吧。

我当时有个很疯狂的幻想:手机的功能是全息投影仪,对面的都是虚拟人,是约了个下午茶,线上的下午茶,所以看着像是在玩手机,其实是为了保证在线,只是都不说话而已。我拍了拍朋友的脑壳“再拍就下线了”,朋友就闪退了。

这个幻想,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你有没有观察过,地铁车厢内,近九成的人,九成的时间都在看手机。他们在换乘或者出站的时候,眼睛都可以不离开屏幕。看到这个社会景象,我开始管手机叫“导盲机”。

人们离开了手机像是丧失了乘坐公共交通的生活能力,没办法乘坐地铁的,没办法入闸,没办法站定发呆,没办法换乘、出站。

人们离开了手机像是丧失了方向性,他们在公路上走得看着手机,等红绿灯不能离开手机屏幕,还有他们连骑单车或者骑电动车都必须要看着屏幕才能骑。

有的时候,我在怀疑,现在的这个时代是信息生化危机时代,每个人都是行尸走肉,只是他们不是被生化病毒感染,而是被信息垃圾所淹没了。

手机的长时间使用,不仅是对眼睛会造成近视、干眼症等眼部的疾病,而且现在的短平快的信息内容还在操控着人们,还在不停的消费我们的注意力,慢慢的侵蚀我们的大脑。

伴随着科技产品使用而来的,是无数其他的可能性,其中包括网络霸凌、睡眠不足、姿势不良、颈肩悲痛、长期久坐、肥胖、孤独、视力下降、焦虑、抑郁、身体障碍和成瘾。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摧毁了他们想要沟通、独立,甚至想要生育的基本生理驱动力。

——《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

上面的书中提到了一个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的角色的观点:你在玩手机,刷视频,玩游戏,如果你没花钱,那他们就是在消费你的注意力,那些视频、游戏等等不是产品,你才是。而它的用户是谁,是广告商、大数据公司。

很不幸的告诉你,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也是产品。当然,我也是,每个消耗了注意力在这上面的人都是。而我觉得是不是产品不重要,因为那只是一个定义而已,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在我所消耗注意力的事情上收获到有用的东西。但我们普遍所说的——虽然我知道频繁使用手机这不好,但我开心啊——这不是我想说的有用的东西,这是借口。

大人高频使用手机都难以自拔,手机到了年轻人手上,那更加疯狂。

昨天刚好看到一个新闻报道,讲一个初三的学生被老师没收手机,竟以跳楼威胁老师归还。

今年的三月份也有一个视频,讲一个小男生,看个头是五六年级学生,在街上因为妈妈不让玩手机,当街暴打妈妈。

类似的不让玩手机,孩子情绪失控的内容太多太多了。

也有孩子一旦玩上了手机,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就失控,玩到凌晨时分。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容易出现使用成瘾?

外部条件促使我们高频使用手机

整个社会环境都在逼迫我们人机不分离,有人说手机现在演变成人的体外器官,随身携带。我们很难想到那些不会点开手机的场景,是因为现在近乎所有场景都在使用手机作为通行证:所有跟人际交往有关系的场景,所有要付钱的场景,所有进出口的场景。可以说是,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孩子交作业打卡都想着要钻个空子玩手机,你想,他们能脱离手机吗,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是经过手机完成的?

手机APP在操控我们的头脑

提示音的刺激,现在很多的APP可以DIY用户想要的新来信通知的提示音,有助于让用户收到刺激后及时回到APP的使用上。

永远都消不完的小红点,我们都有一种小强迫,都习惯把那些APP上新动态、新点赞、新互动等等的那些数显消掉,数显还是大红色的。使用红色原来也是被设计的,因为人们对红色敏感度会高于其他颜色。

社会认可,现在的社交媒体设计了点赞,评论等等的互动途径,而人都有被社会认可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更加强烈。我写文章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阅读过文章,片面解读标题,就在楼下发表评论,有的是带有敌意的想法意见。而现在看多了,其实我也非常的理解,敌意,很容易得到反馈,他们用这种方式刷存在感。

不确定的新鲜感。贪新是人的本性。就微信,好友量有限,但朋友圈的动态你都会翻一遍才肯睡觉;抖音,小红书之类的是全网的信息,还自动刷新推送新鲜的内容,自行流转,那还不得深得人心。再经过大数据的分析,给你精准投喂你喜爱的内容,那你还不到它碗里来。

外界环境和手机APP设计,都想让我们更多地使用手机,不用是不可能的。

可以试试我的办法,我试过有效,减少被消费。

固定场所,做手机隔离。例如进入课室上课,集中放置手机;进入办公室上班,把手机放在抽屉等不轻易接受cue的地方;家里的阅读区阅读时间,也设置手机收纳箱并开启静音等等。在一些自己认为需要严肃对待的场所,就做手机隔离。下一次下午茶我也带一个收纳箱。

休息时间,多往户外跑。经过上一年的多次爬山徒步的经历,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驴友们只要是参加徒步的那天,手机的频率和时长缩短至平时的20%以下。原因有两个:第一个硬性的环境原因,上了山,很多地方信号比较弱,没办法玩手机,找到一处有点信号的,又回到了2G时代,屏幕一直转圈圈;第二个就是有明确的徒步目标距离,如果当天要走15公里的,你除了赶路就剩下赶路了,没什么时间可以玩手机,除了拍个美照打个卡。

提升一下好奇心,发现一下手机里除了聊微信、刷抖音、玩游戏外的其他功能,并把其他一些功能形成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发现,每家手机产商每年都会出新手机,有的人就频繁地换手机,但新手机被使用的主要功能还是最基本的聊微信,刷抖音而已。有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换了八千的手机回微信是不是会比两三千的更快,刷视频更开心了。”但每次的升级,升级最明显的是系统和摄影硬件,所以我很喜欢带着我的手机去扫街。你也可以去试试,拿起手机去记录。只要你在使用它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那些消费你注意力的事情就会减少,刺激减少了,慢慢就能脱敏。

如果想要孩子恰当地使用手机,首先要大人也能恰当使用手机,因为言行不一是最没有说服力的。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单纯抢走孩子的手机,并不能更好地约束或者教会孩子利用工具,只会让他对手机更好奇。而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像学习一门技能或者学习一项工具一样,学会使用它,同时交付手机到孩子手上后,也必须跟进教学以及定时陪同练习。

手机使用成瘾,是跟大脑内部的一些神经递质相关,贪婪的多巴胺是主要的形成因素,对于我们的其他行为所获得的成就,我们可以更多地给予肯定,这样我们有获得多巴胺的途径,就可以减少通过这种过度使用手机的方式去获得。

讲神经递质,是想告诉大家,手机使用过度,不是你的错,不用太苛责自己,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抱技术。当你开了眼,手机将成为你的跟班了,它的6寸屏就是一束光,照进了未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