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安庆文史资料》第十三辑(1986年2月),许建国、潘孝龙,原标题《我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在安庆试制成功始末》
正文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年)九月,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清朝的两江总督曾国藩进驻安庆。为了进一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他在安庆设立了内军械所。这个内军械所,制造子弹、火药、炸炮,整修旧式枪械,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早官办的一所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内军械所初创时,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但在当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徐寿、华蘅芳等主持下,却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试制成功了第一艘木质机动轮船。蒸汽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艘木质机动轮船的试制成功,为中国自造轮船之始。
徐寿,字雪村(化学家),华蘅芳,字若汀(数学家),都是江苏无锡人,由于他们“深明器数,博涉多通”,1862年3月被曾国藩召见于安庆,承担了设计和试制中国第一艘火轮船的任务。当时,试制轮船由蔡国祥负责(蔡系“统带巡湖营提督衔,记名总兵”)。在黎庶昌的《曾文正公年谱》中记有:“委员蔡国祥新造小轮船……”等语。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除徐寿、华蘅芳外,还有徐建寅、龚云裳、吴加廉等人。
徐寿、华蘅芳到安庆后,即在设备异常简陋、资料极为缺乏的情况下,决定首先试制轮船心脏——汽机模型。他们运用自己渊博的数学、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知识,在“全用汉人,未雇洋匠”的内军械所里,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研制出了在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蒸汽机。该机原料是用类似锌或锌合金制成,汽缸直径一寸七分,引擎转速每分钟二百四十转。该机送至曾国藩处表演。曾观后,甚为满意,并在日记中写道:“华蘅芳、徐寿建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蒸水汽贯入筒,筒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汽入前窍,其机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汽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汽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试验一时。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也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徐寿、华蘅芳在蒸汽机试制成功后,就开始轮船的试制工作。数学造诣较深的华蘅芳负责有关计算工作,精通“博物格致之学”的徐寿,负责轮船设计和制造工作。他们和造船工人一起,“消磨一年时间,以置备国产工具、器材,绘制设计图案,而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十月造成·一艘螺旋式之汽船,试航,仅能驶一华里,因蒸汽耗尽而完全停顿。”徐寿很快查出原因,对汽锅和船身进行了改进,解决了蒸汽输送问题,使轮船能连续航行。改进成功后,于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安庆江面正式试航,曾国藩出城到河下观看,并乘船在江中航行,轮船委员蔡国祥亲自驾驶此轮。曾国藩对这次航行情况记载道:“十二月二十日,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试造此船将以此放大续造。”
试制汽机(蒸汽机)和轮船之地点,据有关资料记载:曾国藩总督衙门在西门外,曾国藩手书日记记有:“出门,到内军械所……”,赵烈文在日记中说:“脯时到徐雪村、华若汀处看火轮机,两君所作,用火运动,与洋制无异。”据此,试制蒸汽机及轮船地点以在安庆西门外较确切。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七月天京(南京)陷落,曾国藩驻南京,把安庆内军械所也迁往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制造局。徐寿、华蘅芳等在安庆原试制的小火轮基础上改进、放大制造大型轮船,一八六五年造成,并于同年在南京下水正式试航。这艘轮船“载重二十五吨,船长五十五华尺,高压蒸汽机,单式汽缸倾斜装置,汽锅长十一尺,主轴长十四尺…。”轮船航行速度,顺水而行为八小时二二五里,逆水而行为十四小时二二五里。曾国藩“甚喜此船,因赐名‘黄鹄?”。清朝廷亦因此赐徐寿为“天下第一巧匠”。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的试制成功,是安庆内军械所的两项主要成果,为我国机械工业奠定了基础,为造船工业创建之始,这也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成就。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资料来源:
《安庆文史资料》第十三辑(198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