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撞”小米撕开两个阴暗面,揭秘那人那车那事儿

哔哔车天地 2024-08-21 17:18:43

樵夫 作品

人 车 江湖

一起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崛起

近期,车评人“原来是翔翔啊”的《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视频,引起了大量争议。

随后,这位车评人“理中客”的外衣被撕破,车圈两大阴暗面被曝光。

借此机会,谈谈车圈中车评人和车企的那些事以及车圈的饭圈文化问题。

1.极氪撞小米的两个阴暗面

此次“原来是翔翔啊”的碰撞试验撕开两个阴暗面。

第一个阴暗面:这是个“自费”的碰撞测试?

为什么要关注“自费”还是“付费”?因为这关系到测评人的独立性,而独立性又关系到客观性。

“如果你被包养了,就不要谈独立人格了”。

理性的角度,很难让人信服翔翔的这个测试是自费测试。此次测试车辆和其他费用加起来,起码有几大十万成本。如果这是个自费的测试,翔翔将亏出翔。

那么,谁会是此次测试的买单者呢?换句话而言,谁包养了翔翔?

根据受益原则推理,此次测试的结果有利于极氪多过小米。

有意思的是,极氪法务部在事件发酵后否认与此次测试有关。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是网友恶意联想,各有各的看法。

第二个阴暗面:人为“制造”缺陷。

翔翔的测试中,宣称“小米SU7却断电了,车门无法打开,也无法呼出求救电话”。经证实,小米有做出呼救动作。

按照剧本,小米是无法做出呼救动作的,多亏了小米做了电池冗余备份。这里边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可能翔翔提前知道小米断电,却不知道小米做了冗余备份。大意了!

如果翔翔在测试前检查了小米的通电情况,发现了冗余备份并拆除,恐怕现在又是另一番景象。

第一个阴暗面关系到立场和客观问题,第二个阴暗面则关系到“栽赃”问题。第二个比第一个问题更严重,其恶劣之处在于涉嫌人为制造竞品缺陷,愚弄公众,公众当猴耍。是可忍孰不可忍,别说米粉,常人都愤怒。

要理解翔翔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算亏本也要做测试的雷锋般的行为,就要说说那人那车那些事了。

2.那人那车那些事

车圈中,车企包养一些车评人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这里边有几个角色:包养者、被包养者以及事件策划。

正常情况下,很难发现车企和车评人的包养关系。

往往,车评人会通过软广告的手段替车企宣传,向公众股潜移默化地植入车企产品和印象。

在市场经济下,这种包养关系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车评人在植入广告中吹嘘产品好,是个人主观问题,无可厚非。

但当车评人越过了红线,人为制造竞品缺陷并传播,就罪恶了。

甚至,车评人的越界行为是车企知情甚至授意,就更为恶劣。

如今,很多车企每年销售费用都是几十上百亿。

以车圈中的一对活宝比亚迪和长城为例。

2021-2023年比亚迪销售费用高达463亿,其中,广告展览费累计支出78亿;

而长城方面更为突出,2022年-2023年,其广告和媒体费用就高达70亿。

白花花的银子都花到哪里去了,有部分就是花在了媒体广告上面。

从实际效果看来,不少车企的营销费用用得很值当,成功培养了一批粉丝,饭圈文化在车圈中盛行。

3.破除饭圈文化

如上所言,车企大量的营销费用培养了大批量的粉丝,形成了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的形成,客观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但如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消费者越来越疲倦和厌恶车圈大V的营销。你想,你关注的大V全是广告,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广告,这类信息不看比看的害处更大。

而普罗众生,则没必要对汽车江湖大佬的纷争过于较真。见证下,讨论下,权当饭后谈资即可,没必要上纲上线。

有人的地方就有车,有车的地方就有江湖。当个见证者即可。

2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4-08-22 01:07

    这事很简单,小米报警让公安把这个臭翔翔抓起来好好审问,查出背后金主,那事件也就能大白了[呲牙笑]

  • 2024-08-21 22:38

    这事?抛开谁主导不说吧,网上说的小米会呼叫国家什么中心?谁知道叫不叫?叫的是什么?还国家中心?难道国家中心是他的吗?这么品牌车为什么没有其他车强调这个,只有小米无限洗脑大众,生怕没人知道?你叫他拿又拿不出来,再有一个问题,拆了电池车没有检测?没电池车没检测还可以开出去撞,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问题?我是自动化电工应该更明白一些这方面吧,难道不能说明小米车有安全隐患么?雷军的戏还不知道么?吉利会自动通报吉利中心,吉利会电话通知车主及家属及4S店,我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