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11月的常德会战,日军防备最深的是哪一支部队?为了防备这支部队,日军陆军大本营差点就没有批准横山勇的11军执行作战行动,在横山勇的一番解释下,日军才执行了常德会战的作战副本。那么这支部队是哪支部队呢?
臭名昭著的横山勇
(原创查找资料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日军的作战序列详解1943年,日军的第十一军开始计划发动常德会战。
而当时的司令官为横山勇是继任岗村宁次之后,日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作战部队的司令官。
这个十一军在侵华战争当中一向是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所下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日军的甲种常备师团,火力配置优于其他的日军部队。
而且作战风格比较狂猛,在抗战期间对中国军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臭名昭著。
当时日军的陆军大本营在批准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之后,他们对于国民党军战区级别的调动以及相关作战序列的配置,似乎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当时日军认为,如果他们的十一军主力入侵常德,第六战区可能会把剩下的4个集团军的主力、甚至在宜昌一带的江防军都全部调集到常德这一带来阻击他们的进攻,另外,在距离常德不远处的第九战区,或许也会出动援军,如此一来,日军预估,假如常德会战爆发的话,他们将要面对国民党军大约20多万人,而当时的十一军大约有10万多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十一军的司令长官横山勇,明知道他的十一军很有可能会受到围攻,但日军为了取得所谓的战略先机,依旧悍然的发动了常德会战,当时日军的十一军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被横山勇划分为了三个推进阶段。
他们打算在最开始的阶段,用大约5个师团的兵力,对防守在石牌、宜昌和常德中间的第10集团军以及第29集团军发动攻击。
如此一来,就可以将第六战区分割成两个区域,第六战区将在短时间内失去兵力集结的优势。
只要这个行动顺利,横山勇觉得它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了。
第2阶段的计划,打算用一个师团去阻击石牌的江防军和以第10集团军,并将留守在武汉的第40师团去阻击薛岳的第九战区的援军。
随后,日军打算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防守在澧水一带的第29集团军的两个军,只要击破29集团军就可以击破最外围的防线了,从而顺利拿下常德,然后,如果以上的三个作战计划全部实现后,日军就会放弃常德城并马上撤离。
日军之所以发动常德会战主要目的,并不是占领常德,而是想消耗国民党守军的主力部队,并且横山勇在这个作战计划上预估,可以以此歼灭大约5~10万的国民党主力部队。
横山勇这只老狐狸的算盘可谓是颇为的精明,而且它的战略也颇为阴险,横山勇在提出了这项作战计划之后,在11月的第2天马上就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日军的第十一军沿着长江立刻向华容、藕池口一带,同时出动了高达5个师团:3,13,39,68,以及116师团,朝着洞庭湖西北方向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日军的这种战术可谓是颇为的诡异。
随后,日军即刻又将68师团调集到常德最南边的地方,发动了猛攻,并打算在此建立防御阵地,用来阻击第九战区的增援部队,随后,日军将甲种常备第3师团布置到了中路方向。
由于第3师团配备了大量的火炮,所以他们在不到两个小时之内就将守军的防御工事摧毁了。
当时驻守在此地的为第29集团军的第73军以及第10集团军的79军,他们很快就被日军的第3师团所突破。
随即,日军同时出动了第13师团跟随第3师团一起齐头并进,大家都知道,13师团也是日军的甲种常备师团,其配备的重武器以及火炮也不逊色于日军的第3师团。
这两支部队的距离不超过20公里,他们在当晚就从弥陀寺一带,对防守的国民党军部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两个师团加起来人数超过3万,还携带了大量的重武器和火炮,一时间,第六战区在面对日军两个甲种常备师团的进攻时,很快就出现了溃败。
至于第39师团和116师团,则一直在等待着其他部队的进攻态势,而且他们趁着守军在其他地方的溃败之际,迅速就冲向了常德城下,成为了当时进攻常德周围最主要的日军部队,日军11军凭借着他们配备的大量重武器以及火炮还有飞机助阵,一时间对于常德城周围的其他部队造成了很大伤亡。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国民党守军这边,他们对于部队的详细调动以及相关作战序列的配置吧。
第六战区作战序列详解在常德保卫战当中,守军的主要部队来自于第六战区的序列。
孙连仲:时任第6战区的司令。
王缵绪:第29集团军总司令(包括王泽浚的44军,下辖辖第150、161、162师)
(包括汪之斌的73军,下辖第15、77、彭士量的暂编第5师)
第29集团军处于第一线,驻守南半段阵地,但29集团军是国民党的杂牌军,在当时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战斗力属于第二梯队。
但29集团军的主力是川军的44军由刘湘的一部改编而来的部队,官兵90%都是四川人。
而73军是后来因为后来作战需要,临时扩编加入的,属于军阀时期的旧部。
当然,73军也是军阀旧部改编的,战斗力不高,基本和44军的装备持平。
这个73军最开始是由唐生智的湘军改编而来,里面的军官多是唐生智的下属,而军长汪之斌也是唐生智曾经的一位贴身主将。
接下来是属于黄埔主力的第10集团军,总司令为王敬久。王敬久?没错,此人在淞沪会战时期是德械87师的师长,毕业于黄埔一期,是主力部队。
第10集团军下辖79军以及第66军。
这个集团军被布置到了第一线,阻挡日军中路主力。
然后是吴奇伟的江防军第第18军和第86军。
接下来是黄埔系的第26集团军,司令为周碞(yan)。
下辖第32军和75军。
其中,26集团军的主力是黄埔系主力,原来是蒋中正老家的浙军改编而来,武器和兵员都是优先补充,接下来是冯治安的第33集团军。
下辖59军和79军。
这支部队在张自忠将军没有牺牲之前,战力属于第一梯队的主力部队,在徐州会战和随枣会战当中重创日寇,只是因为后来作战过程中伤亡过大,被调集到了第五战区。
以上的几个集团军距离常德较远,因此在常德保卫战开始阶段其实没有被调集支援,到了会战后期才开始牵制日军的部署。
接下来是王耀武的29集团军(副职),下辖了两支比较有名的部队,都是黄埔系的主力100军和74军。
其中包括由施中诚任军长地100军(下辖唐伯寅的19师和第63师)。
由王耀武兼任军长的74军(下辖周志道的51师、余程万的57师和张灵甫的58师,以及由金定洲担任团长的军直属炮兵团),74军在当时,是属于最早一批换装了苏械武器的主力,在上高会战后,成为当时直属于军委会的4个攻击军之一,而100军战力也不俗,属于准一流部队。
当时,100军在施中诚接手后开始对其进行改造,配属了战斗力很强的63师以及19师。
接下来是李玉堂的这个集团军,有99军和10军,李玉堂的这个集团军是当时的黄埔系主力部队。
而10军号称“泰山军”。
而第99军则是由嫡系99师扩编而来的,是一支资料比较老的主力部队。
但李玉堂这个集团军属于薛岳的第九战区,此时离常德比较远,防守日军的外围部队,在常德会战开始后,虽然在第一时间支援,但在德山一带的时候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伤亡较大。
接下来就是欧震的这个集团军。
下辖了58军和第72军,另外还有一个王作华任师长的暂7师。
欧震这个集团军是在会战时候东拼西凑的,大部分都是“杂牌”,此时的战斗力属于第二梯队。
虽然第58军是滇军,在之前的台儿庄战役和和长沙会战之中表现比较好,但主要是依靠部队列装的大量法式武器,包括法式重机枪等,当时的火力跟黄埔主力相似。
但是,1943年的时候,这些法式武器在抗战期间损耗的差不多了。
以上就是常德保卫战期间,中日双方。相关作战序列的详细介绍。
与此同时,在日军发动猛攻之后,第六战区的代司令孙连仲,立即具体的部署了常德周围的各项防御计划:29集团军马上派出44军出动1个师坚守澧水防线。
73军出动一个师坚守石门一带,将主力部队集结到石门的新关和永盛桥一带防止日军进入常德,74军的57师在常德作为核心阵地据守,防止日军攻入城内,而且要做好和常德共存亡的准备,相关的官兵要写好战前临别书。
51和58师则随时听王耀武的命令保持机动状态,驻守在常德以北的张家界慈利、漆家河一带布防,可以看到,第6战区已经将他的主力王牌部队放到了日军进攻最为猛烈的方向。
而在常德城内,余师长带领的8000多人,早已做好了同常德城共存亡的准备。
在后续的作战过程当中,日军从不同的方向集结了第十一军所有的精锐师团,对常德城发动了惨烈的攻城战。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地方要补充一下,当时驻扎在宜昌长江沿岸附近的江防军,其实也是属于第六战区。
当时第六战局的作战力量包括了4个集团军,再加上一个江防军,当时的日军十一军司令横山勇,此人颇为的狡猾。
他很清楚,石牌和常德对于蒋中正的重要性是有区分的,很明显,蒋中正更加注重于石牌一带的防守。
因为那里直接关系到重庆大后方的安全,所以,当时日军在思考,如果常德会战爆发之后,第六战区会不会将江防军的作战序列调到常德附近?
当然,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直到横山勇的提醒他们才意识到,江防军距离常德接近300公里,或许可以打消这个疑虑,即便常德告急,蒋中正也不太会同意将将防军的主力18军马上调到常德来驰援。
为了打消日军大本营的顾虑,横山勇的这番解释让他们加快了对常德会战的批准速度。
日军可谓是看透了蒋中正的心思,所以才这么明目张胆地对常德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而第六战区的具体配置为4个集团军,加一个江防军,暂且将江防军划归到他的作战力量的布置上,也仅有12个军的作战力量。
况且,石牌和常德两地相距接近300公里。
日军进常德了之后,第六战区不可能将将防军马上调到常德,即便是派军支援,也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日军11军更加明目张胆了。
随后,日军更是迅速切断第26集团军对常德的支援,可见,当时的横山勇对于将防军作战序列当中的几支精锐部队颇为忌惮。
虽然江防军距离常德比较远,但其中包含了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
在石牌一战当中,日军已经领教到了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志。
当时第六战区的代司令为孙连仲将军。
他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即刻和第六战区的作战参谋部,开始部署各方作战力量,最开始他就将第六战区的核心部队,也是当时的国民党军四大攻击军之一的第74军,调到了常德城的周围。
更是将其中的第57师布置到了常德城的核心阵地上。
这个建议是由军长王耀武提出来的。
他知人善用,知道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余程万善于打防御战,以57师固守常德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同时,74军的另外两个师,第51师和第58师调到了张家界以及桃源、武陵源等山区固守,防止日军侧翼的合围。
与此同时,命定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和王赞绪的第29集团军布置到澧水、暖水街一带,组成一道防线,其中第十集团军下辖66军、79军。
而二十九集团军则下辖44军和73军。
第六战区做了以上的部署之后,这些部队均作为正面主攻部队。
但由于日军进攻的规模比较庞大,有多达10万多人,按照当时中日双方的兵员素质和相关的武器配置,仅凭以上布置的5个军的兵力很难将日军拦住,因此,第6战区又同时布置了外围的增援部队。
具体包括:施中诚所率领的100军,下辖主力第19师和63师,此时驻扎在浏阳,随时准备向常德城靠拢。另外还有距离常德比较远的第六战区的后备部队,具体包括驻扎在鄂西的第20集团军的第75军,以及在鄂北的第33集团军的59军和77军,也随时在待命,另外,在长江沿岸一带的两个江防军也在石牌和宜昌一带,他们也收到了随时增援的命令。
虽然距离较远,但在关键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将他们调动去支援常德。
与此同时,距离较远的第九战区的欧震以及李玉堂两个兵团大约4个军也都做好了随时支援的准备,在布置完这一切后,第六战区的防御力量基本形成,可即便如此,余师长率部依旧在常德城内孤军作战了16个昼夜,最后仅剩下不到100人从城内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