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就该用用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身体的虚弱。

盼山的备忘录 2024-09-04 02:19:19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衰老虚弱症

虚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综合征,其特征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生理功能、耐力和力量下降,表现为由于多个系统的生理储备减少而处于的高度虚弱状态[1, 2]。虚弱症主要人体衰老多导致的,所以也称之为衰老虚弱症(aging frailty)。

全球范围内衰老虚弱症的总体患病率估计在5%-20%之间[3],在女性和慢性病患者中更为常见[4]。患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心脑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虚弱[5]。实际上,随着寿命的延长,类似油灯没油的情况越来越多见,所以衰老虚弱症在老年人群中会越来越多。

衰老虚弱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增加了1.6-2.3倍的死亡率、1.6-2.0倍的失能率、1.2-1.8倍的住院率[6]。因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衰老虚弱逐渐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7, 8]。

传统上,针对衰老虚弱的治疗干预主要集中于运动、营养补充剂和多学科方法。虚弱疗法的目标是延长患者的健康和提高身体的愈合能力,但是目前营养和药物的疗效非常有限。衰老脆弱的关键病理之一是内源性干细胞的加速耗竭,从而导致器官和组织再生或修复能力降低[3]。

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治疗机制主要是来自旁分泌作用。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来减少炎症和减少组织细胞的凋亡[9]、促进内源性组织器官的干祖细胞的增殖[10, 11],从而达到修复组织器官的效果。因此,间充质干细胞非常适合治疗和改善虚弱的体征和症状[3, 12, 13]。

全球范围内开展多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衰老虚弱症的临床研究。

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两项已经报道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衰老虚弱症的临床研究成果。

2017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跨学科干细胞研究所报道了单次注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衰老虚弱症的随机对照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14, 15]。总共30名患者(60-95岁)平均分为3组,即1亿个MSC治疗组、2亿个MSC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在随访期间,有2名1亿个MSC治疗组的患者和5名安慰剂对照组的患者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炎症、体能、行动和肺功能等,但是1亿个MSC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而2亿个MSC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没达到统计学差异。

2024年4月我国上海东方医院报道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衰老虚弱症的随机对照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16]。15名60-80岁的经过间充质干细胞(106/kg,2次,间隔2周)治疗后,衰老虚弱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机能表现得到较大的改善,包括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握力和4分钟步行测试(4MWT)等。与安慰剂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的4MWT表现有所提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东方医院的临床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每次随访期间的五次坐立测试(FTSST)表现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原因在于研究人群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本小编认为,FTSST测试没有差异的原因,除了是患者数量偏少,更关键的原因是该临床研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还不是最佳方案,增加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次数就可以做到明显的差异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结果不好的时候,作者不习惯从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方案和细胞质量上找原因。

对临床数据不佳的情况,最不科学的结论就是直接认为“间充质干细胞没有治疗作用”。为什么说这是“最不科学的结论”?因为这些作者在开展临床研究的时候,既不考虑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量,也不考虑如何去优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方案。比如美国的临床研究里面,只实施1次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我国的临床研究也只是设计2次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十多年来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惨淡的数据已经证明:1-2次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很难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是“间充质干细胞不行”,而是“没用好间充质干细胞”。

参考文献:暂不提供

— END —

干细胞者说

- 科普 情怀 责任 -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