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这件事,跟结婚一样重要,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那么几次机会。如果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或者听信一些营销人员的推销话术就草率决定,很可能就会掉进坑里。
实际上,即使是专业的房地产投资者,也不一定完全明白他们赚钱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有三大购房逻辑:
1. 消费逻辑
大多数人买房都是出于个人喜好,希望能享受生活。这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生活的便利性,比如周边的配套设施、上班通勤的交通情况、是否有车位和电梯等。
但问题在于,你觉得舒服的房子,别人不一定喜欢,因为舒适是很主观的。你越是觉得好,可能潜在的买家就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买的房子不太容易升值。
富人和白领的消费逻辑是不同的。比如,普通小区里的复式或独栋别墅,往往不容易卖出去,因为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
就像一碗牛肉面,即使价格再高,配置再好,如果不适合大众口味,也难以畅销。同理,如果你买房主要是为了自己享受,那么将来想要转手卖掉可能会比较困难。
2. 经营逻辑
有些人认为,房子不卖可以出租。这就是经营逻辑。如果你把房子当作一种经营品,那就要考虑租客的需求。租客可能不在乎有没有电梯,但他们在乎租金是否便宜。
他们可能不喜欢三室一厅的格局,而更倾向于一室一厅的单身公寓。他们不关心车位,但希望附近吃饭消费便宜。所以,好租的房子,可能并不适合居住。
在消费逻辑下,目标客户是中产阶级;而在经营逻辑下,目标客户是年轻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后者需要的区域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年轻人多、打工方便。而前者则更看重学区、医疗、公园、娱乐等设施。
所以,你自己住得舒服的房子,可能并不适合出租。而那些适合出租的房子,好的你可能看不上,能买到的又可能赚不到钱。
3. 投资逻辑
常有人说,现在人口越来越少,富人不缺房子,穷人买不起,房子越来越过剩。从消费逻辑来看,确实富人不缺房子,不会再买。但从投资逻辑来看,如果能赚钱,谁还会在乎多几套呢?
投资关注的是未来的增值空间。房子的价值不在于现在的价格,而在于将来能否卖个更高的价。这就需要我们判断房子将来能否更值钱。
房子和股票一样,一旦建成交付,价格基本上就到顶了。想要房子增值,就要看周边的规划是否还有增值的潜力,货币发行的速度如何。
这需要我们有跨周期的经济实力,对国家金融政策有所把握,还要了解开发商的操盘水平。
如果一个房子所在的社区已经很成熟,开发商的操盘水平也很高,那么这个新房基本上就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空间。
普通人通过购买这种房子是很难获得收益的。除非偶尔能遇到一些急于变现的笋盘,那其实是在赚原业主的钱,而不是房子本身的价值。
现在的中产阶级买新房,为什么房子不涨反而亏了呢?
除了可能遇到的烂尾问题,还因为经济放缓,新房周围的配套设施开发速度减慢,房子的增值空间已经没有了想象力,投资价值丧失;
而且不适合出租,没有回款,经营价值也丧失;工作压力大,大家纷纷抛售,消费人群也流失了。这三个因素导致房价失去了上涨的动力。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房产上赚钱,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三大购房逻辑,明确自己属于哪个群体,竞争对手是谁,盈利空间在哪里。否则,盲目行动只会导致失败。
商铺这种经营逻辑下的房子门槛更高,需要考虑商圈的变化、人流动向、业态是否全面、商住比例、入住率、消费能力等因素。
至于别墅,这个话题就更大了,这里就简单提一句,不要把郊区的大院子当成别墅。真正的别墅应该有成熟的内外配套、高端的社区隔离和服务。
我们作为普通人,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先考虑三室一厅的住房需求,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先有个地方住,还是一步到位。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减少购房时的盲目性,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