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首次访苏,指着王稼祥对斯大林说:当年就是他们打击我

秋柳浏览过去 2024-11-05 12:35:07

毛主席首次访苏,指着王稼祥对斯大林说:当年就是他们打击我

引言:

1949年12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这是他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踏上苏联的土地,与斯大林进行历史性会晤。然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会面中,毛主席却一反常态,开门见山地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巧妙地避开了这个话题。一个月后,当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与中苏条约谈判时,毛主席再次寻找机会,在一次私密谈话中指着王稼祥向斯大林倾诉当年在苏区的遭遇。这两次未竟的倾诉背后,隐藏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坚定立场,也预示着日后中苏关系走向的重要转折。

胜利者终抵克里姆林宫相见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刻,中国共产党从地下党、游击队,一跃成为执掌大国政权的执政党。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让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这个历史性的胜利时刻,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备受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能否得到苏联的承认和支持,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三个月,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踏上了访苏之路。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访问,也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

当时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已经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军事实力。作为战胜国之一,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分庭抗礼,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这座象征着俄罗斯乃至苏联权力中心的古老宫殿里,毛泽东见到了斯大林。这位统治苏联近30年的领袖,以其铁腕手段和个人威望闻名于世。

王稼祥作为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苏联大使也参与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曾经是"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后来又参与了延安整风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王稼祥在中央苏区时期,曾经参与过对毛泽东的批评。这段历史,成为后来毛泽东在莫斯科谈话中的重要话题。

中苏两党的关系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苏联共产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指导与帮助,也包含了一些不当干预。特别是在1931年后的中央苏区时期,由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某些错误意见,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1949年12月的这次会面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开端,也是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如何相处的一次重要探索。

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处于冷战初期,美苏对抗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选择"一边倒",但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的立场。

领袖初见倾诉遭遇难如愿

1949年12月16日的莫斯科,寒风凛冽。克里姆林宫内,毛泽东和斯大林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会面。

斯大林打量着眼前这位来自东方的革命者,开口便称赞道:"你很年轻,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很了不起。"这句开场白既是赞誉,也透露出一种长者对后生的态度。

毛泽东却没有随着斯大林的恭维之词展开寒暄,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这番话一出,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斯大林立刻打断了毛泽东的话,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这句话既是对毛泽东地位的肯定,也巧妙地避开了可能涉及的敏感话题。

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本想讲述的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那段经历。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正经历着内部的重大分歧和外部的严峻考验。

在中央苏区时期,一些追随共产国际和苏联路线的同志,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和革命道路提出过质疑和批评。这些质疑和批评,导致了党内的严重分歧。

当时的一些重要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下做出的。这些决策中有些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损失。

师哲作为毛泽东的俄文翻译,亲眼目睹了这次会面的全过程。在他的记忆中,毛泽东那天确实有许多话要说,但最终都没能说出口。

斯大林的打断,使得这次谈话的走向发生了改变。两位领导人的谈话转向了其他话题,那些历史的恩怨暂时被搁置一旁。

在克里姆林宫的灯光下,两位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继续着他们的会谈。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普通的外交会晤,实际上却暗含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那段想要倾诉的历史,并没有因为这次会面而烟消云散。相反,它们一直存在于毛泽东的记忆中,等待着另一个适当的时机。

在这次会面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表面上更加密切了。但是,那些未能言说的历史问题,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两党关系的土壤里。

双方都心知肚明,一些问题是暂时回避不了的。在外交辞令和礼节性微笑的背后,是两个大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

这次未能完成的倾诉,成为了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注脚。它不仅反映了两党关系的某些深层问题,也折射出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

日后的历史证明,这次谈话中的未尽之言,实际上预示着更大的历史变局。那些被暂时搁置的问题,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现其重要意义。

再提旧事指认往昔终难言

1950年1月10日,莫斯科迎来了新的重要客人——周恩来总理。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与苏联方面商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具体内容。

条约谈判期间,斯大林特意安排了一次私密会面。他将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三人单独请到一个房间,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

在这个相对私密的场合,毛泽东再次抓住机会,想要说出那段被压抑已久的历史。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指着在场的王稼祥。

毛泽东的话语直截了当:"就是他们打击我,他就是在苏区犯错误的一个。"这句话让房间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斯大林接过话头,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啊,王大使!你还这么厉害,你也是犯错的一员。"这种处理方式既不否认历史事实,又试图淡化其严肃性。

毛泽东立即补充说:"他早改正了,而且现在还是得力的干部。"这句话不仅显示了对王稼祥的宽容,也暗示这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

然而,斯大林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就在毛泽东刚开了话头的时候,他迅速将话题转向了正在进行的条约谈判和协定细节。

这种转移话题的技巧,与上个月的首次会面如出一辙。斯大林显然不愿深入讨论这个敏感的历史问题。

中央苏区时期的那段历史,涉及到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指导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路线之争,也有具体的决策失误。

在当时的谈判背景下,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进程。这份条约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合作关系,容不得任何干扰。

作为翻译的师哲注意到,毛泽东始终未能在斯大林面前完全倾吐心声。那些关于中央苏区时期的冤屈和怨气,始终未能得到充分表达。

斯大林的避而不谈,很可能是不想触及苏联和共产国际在中国十年内战期间的某些错误决策。这些决策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

这次谈话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中苏两党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历史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暂时被搁置,却始终潜藏在两党关系的深处。

在之后的条约谈判中,双方都默契地避开了这些敏感话题。但是,这种回避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反而为日后中苏关系埋下了隐患。

这次未完成的对话,成为了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反映出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既有合作的需要,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历史问题上,更反映在两党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认识上。这个问题在后来的中苏关系中逐渐显现,并最终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独立自主终开口说真言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问题的态度。

一天散会后,时任翻译的师哲刚刚回到家中,就被紧急召回政协礼堂。他要为毛泽东和苏联代表米高扬的谈话担任翻译。

这次谈话中,毛泽东一改往日的谨慎态度,直接表达了对过去共产国际和苏共做法的不满。他明确表示:"我们布边浆,现在就要开始讲了,甚至还要骂人。我们的嘴巴,你们是封不住的。"

毛泽东详细列举了王明、博古等人在中国革命各个阶段中的错误。特别提到1931年后的损失,中央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

在米高扬面前,毛泽东指出这些损失的根源在于盲从盲动。更深层的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老子党"与"儿子党"的不正常关系。

同年10月,刘少奇访问苏联期间,收到了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电话。毛泽东要求他向赫鲁晓夫传达一个明确信息:苏联在对待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时,必须做到政治、经济上的平等。

毛泽东还提出了具体建议:苏联应该撤出驻军,让这些国家独立自主。他甚至建议苏联发表声明,宣布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平等的。

赫鲁晓夫对此的反应却令人失望。他说:"如果现在不平等,那就是你受了美国之音的影响。"虽然他随后表示这是开玩笑,但这种态度已经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

1959年8月,中印边境发生第一次冲突时,苏联的表现更加令中国失望。苏方不问是非曲直,直接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

同年9月底,赫鲁晓夫访美后来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为了讨好美国,他竟然要求中国在对台问题上承诺不使用武力。

这些事件清楚地表明,苏联领导人并未真正理解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他们仍然试图以大国身份主导社会主义阵营的方向。

中苏关系的裂痕就这样逐渐显现。从最初毛泽东在克里姆林宫未能说出的话,到后来的公开批评,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独立自主原则的坚定决心。

八大期间的另一个事件也值得关注。当时有50多个兄弟党代表到中国祝贺,其中英共代表波立特因受到苏共代表团的指责而流泪。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立即与苏共代表团进行严肃交谈。他强调无论执政与否,不论大小,所有兄弟党都应该平等对待。

这些历史事件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大国沙文主义。这种坚持最终导致了中苏关系的转折。

从1949年毛泽东首访苏联时的谨慎表态,到1956年的直接批评,再到后来的公开对抗,这个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交往中的成熟与自信。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