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市漫游计划
2023年起,兴业银行联合网易文创、自得琴社推出「廿四季与中国乐」栏目,通过二十四件古韵满满的传统乐器,邀您在唯美国风中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人文风情!
芒种,中国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
夏至未至,学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金榜题名可期;农人在田野里挥汗如雨,五谷丰登在望。值此节气,除了收麦种稻,我们也迎来了各类蔬果种植的小高峰。小到方寸之地,大到万亩良田,有土的地方就是中国人耕耘天下的舞台。
在这广袤的中华大地,有这样一个对“种菜之道”有着超凡理解的省份。
这里的章丘大葱,高过姚明;莱芜姜王,二十三斤;寿光南瓜,胖赛肥猪;土豆地瓜,比脸还大。没错,这就是中国蔬菜第一大省——山东。
山东蔬菜之大,大在超凡脱俗的个头,大在全国第一的产量,更在兼济天下的格局。
不到山东,
不知蔬菜之大
山东人吵架,有一句终极武器:“你还没我家葱高呢!”
事实上,没有山东的葱高并不算丢人——毕竟山东的章丘大葱,人均男篮身高。2022年的“葱状元”净高2.44米,高过姚明一个头。而且章丘的葱白如象牙,嚼完嘴里还有一股回甜。又高又白又甜,大抵是人间少有的“理想型男友”。
但这只是山东“巨无霸”们的冰山一角:厨房配料姜,在山东能种成23斤的“姜王”,三口之家一年都未必吃得完;寿光南瓜,单体重达500多斤,胖得像只老母猪;人家种的西红柿是一株藤,山东的是一棵树!郁郁葱葱的水培西红柿果园,面积达150多平方米,累计结果6000多斤。
山东寿光菜博会上的南瓜 / 图虫创意
天赋异禀的山东人,种出了无数“中国菜王”。在此背后,一个庞大的“蔬菜大省”形象缓缓浮现。
山东,中国蔬菜产量第一大省。总体来看,2021年山东蔬菜总产量达到880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1.3%。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十斤蔬菜中就至少有一斤产自山东。
细分到品类,山东人送外号“葱姜蒜王国”——这里的大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6.2%,生姜为33.6%,大蒜为39.1%。章丘大葱、苍山大蒜,再加上潍坊昌邑大姜,山东的葱姜蒜三剑客,构成了“中国的底味”。
潍坊寿光菜博会上,用生姜堆成的“姜山” / 图虫创意
为什么是山东?从地理的角度看,它的农业禀赋实在太过优秀。
广袤的黄河入海口的平原,覆盖了山东省面积的65.56%,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耕地;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占据了全省面积的29.98%。山东省地貌丰富、地形多样、海陆统筹,产出蔬菜的品类也很丰富——德州的武城辣椒、济宁的邹城蘑菇、青岛的胶东大白菜......
山东的平原地貌,适宜耕地种植 / 视觉中国
不得不说,山东人种的菜喂饱了半个中国。
北方人的蔬菜自由,
靠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秋冬囤大白菜,是属于每个北方朋友的集体记忆。
过去北方居民冬季蔬菜品类、数量严重不足,只能靠囤菜、晒菜保存来度日。改变这种情况的,是山东人。
秋天的北方,家家户户都会晒萝卜 / 视觉中国
1980年代末,冬暖式蔬菜大棚被引进山东,并在寿光试验推广,头一年就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收入。这种大棚,改变了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也让山东人领天下之先,开启了蔬菜的科技之路。
到今天,寿光大棚数量达到20多万个,占地60万亩,而且农人只需要手机一点,大棚就能自动卷帘、喷灌、夜间补光。寿光的经验也开始传向全国,北至黑龙江五常的“冬季温室大棚”,南到南沙永暑礁的蔬菜繁育基地。这些地方,共同撑起了中国“菜篮子”。
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见证了山东人开启的蔬菜科技之路 / 图虫创意
山东“菜篮子”主要靠两大巨头,号称“北寿光,南兰陵”。它们分别将菜供给中国最熙攘繁盛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在北京蔬菜市场上,大约有1/3的蔬菜来自寿光,兰陵蔬菜则占上海蔬菜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只是,寿光走的是技术流派,兰陵走的是市场流派。
兰陵菜“称霸”南方市场,靠的是大蒜。这里盛产的苍山大蒜,个头大、品质好、黏度大、辣味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几毛钱一斤的苍山大蒜运到上海,价格翻番到两三块钱。销路打开后,吸引了无数兰陵人“下江南”。
其次,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兰陵蔬菜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临沂本就是北方物流中心,当年号称“20 万人下江南、8 万农民搞流通、5 万台车跑运输”。高频的车次和运转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所以兰陵蔬菜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以至于老上海常说,“一日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
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较低的运输成本,使得兰溪蔬菜颇具价格竞争力 / 图虫创意
可见山东不仅造就了北方的蔬菜自由,更是兼济南北,成为中国的“菜篮子”。
山东,
浓缩了传统与未来
山东,既是中土又是边疆,它既传统又开放,浓缩了乡土和现代。
比如,当提起“芒种”,我们最先想到什么?或许是农人争分夺秒,在田间地头种稻插秧;或许是为了垦荒种菜,在炎炎夏日挥汗如雨。但在山东,以及当代中国的许多地方,农业种植变成了遮天蔽日的大棚、一块块实时数据的显示屏,和无数精密的机械化设备。
而山东蔬菜,也凭着传统勤耕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走出国门。2022年,山东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3947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还诞生出无数“国际小镇”。比如山东青岛平度市的一个小镇,仁兆镇,就承包了韩国近80%的泡菜进口量。
仁兆镇,承包了韩国近80%的泡菜进口量 / 视觉中国
山东农业的成就,是一场传统与未来的结合——它保留着五千年来,代代相传勤耕不辍、尽心劳动的奋斗精神,但同时又有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庞大格局和宏观视野。
山东农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 视觉中国
山东的气质,正像是一个中国“优等生”。它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勤奋,也胸怀“开眼看世界”的格局——时维芒种,又正值高考季,农人在田间耕耘土地,学生在考场激扬文字。中国人讲究耕读传家,正是因为两者都需要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祝愿农人丰收之际,各位考生也能蟾宫折桂,直上青云。
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的明代铜钹 / 视觉中国
这股子劲头,如同传统乐器中的钹,稠密绵长,一声接着一声,仿佛芒种之际的草木果蔬,永远葱茏旺盛。不缓不急的钹,奏出盛夏里农人忙碌耕耘、作物向上的画面,也奏出中国人耕耘天下的信念。
芒种时节,我们与兴业银行联合发布国风系列视频,本期视频将带你在沉稳大气的钹声中,感受人们追梦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