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肾脏病缓解新领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耀眼的明日之星!

迎夏看健康 2024-05-14 03:05:08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中流砥柱有3种药物:

一是免疫抑制剂,上世纪50年代兴起,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以及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等等。

二是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80年代兴起,包括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

三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i),近两年刚刚进入肾科,也就是列净类药物。

这三种药物有效果吗?当然有效!

效果够吗?

对于低风险患者、以及一部分中风险患者来讲,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中风险,尤其是高风险患者来讲,不够!仍然有大量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关键指标未达标,在朝着尿毒症迈进。

虽然肾科的缺医少药局面正在得到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缺医少药仍然是肾科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主题。

我们迫切需要全新机制的药物,填补上述3种药物留下的空白,阻断慢性肾脏病进展!

如今,我们眼看着一种全新机制的肾病药物正在崭露头角,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A)

我今天讲这种药物,是因为近日,有一个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经FDA(美国药监局)批准正式上市——阿普昔腾坦(Aprocitentan)。

先简单介绍下啥是内皮素、内皮素这个坏东西是怎么伤害肾脏的,然后再讲治疗效果。

内皮素在1988年被发现,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在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血管收缩剂中,它是最强的!

内皮素的结构式如下:

肾脏的毛细血管、集合管,可以合成内皮素,并作用于自身。

内皮素会收缩肾脏血管,增加肾小球血管的阻力,使肾脏血流量减少、滤过面积减少、超滤系数减少,也就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使体内的血肌酐蓄积、升高。

这是内皮素的慢性危害。同时,它还有急性危害:

在各种急性肾衰竭中,包括环孢素等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肾损害,以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肾移植排异反应等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中,内皮素会显著升高,使肾脏突然缺血,肾功能在数日内迅速衰竭。

从内皮素的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内皮素收缩血管会升高血压,抑制内皮素也具有降压效果。

这次上市的阿普昔腾坦,便是批准的降压适应症。接下来估计会做肾病适应症的验证和审批。

去年,也有一种抑制内皮素的药物经FDA批准上市——斯帕森坦。

它是“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双通道抑制剂,3期试验显示,尿蛋白降幅是以前常用药普利/沙坦类药物的3.29倍。只是费用较高:每年84万人民币。将来进入国内后,价格可能会逐步下降。

按照西药从损伤机制→治疗靶点→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各国上市→降价普及的规律,到广大肾友手中需要约50年。从1988年算起,大概十几年后国内肾友会有更加便宜、方便的剂型使用。目前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符合正常进度的(药物从上市到普及平均17年),能够大规模普及是西药的优势。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内皮素损伤肾脏,可导致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近年来已经有多为中医名家监测到:

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改善了这些证型后,血清内皮素水平显著下降。

降低内皮素,需要生地、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茯苓、莪术、川芎、红花、蝉蜕、草薢等,临证时随患者的证候配伍加减。

其中,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的患者显效率较高,平均内皮素和血肌酐均呈现下降;而阴阳两虚患者损伤较深,平均内皮素和肌酐水平未出现统计学差异,需要给药途径多管齐下,从而进一步提升药效、降低内皮素、扩张肾脏血管、改善肾功能。

中药不断被发现新的成分,启发着西医探索机制;西医也不断发现新的肾脏损伤/修复通路,启发着中药应用愈加完善。

目前内皮素领域,中医、西医都在发力。互相借鉴、交叉创新,内皮素这一途径,将成为肾脏领域耀眼的明日之星!

(莘莘医学学子们,现在这个方向发论文还来得及!升职称有大用。这个方向不是在水论文,是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患者获益切切实实的贡献)

2 阅读:426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8:22

    捐器官移植救活病患延续生命 捐肾移植救活病患延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