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而坚定

刘哲说法 2024-10-19 14:29:54

好的家长不是暴风骤雨式的,而是温和而坚定的。

好的司法官也不是雷霆万钧式的,也是温和而坚定的。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重要目标的达成是必须要保有极大的耐心的,就像培养孩子,或者实现公平正义,都是急不得的。

而且态度要好,老跟孩子吹胡子瞪眼,他们幼小的心灵会留下阴影,而且会明显的呈现边际递减效应。

比如打骂多了,再打骂就不管用了,就要不断升级,最后导致致伤致残致疯致死的也并非个案,这就成了人间悲剧。

通过激烈暴力的手段获得所谓的公平正义,也往往会酿成冤假错案,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为什么好心会办坏事,为什么仅有愿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因为在方向确定之后,方法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为什么对孩子光吼是不行的?

因为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有独立的意识和情感,他也有我们所有人都有的惰性和性格缺陷。

没有多少人是天生的学霸,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

孩子会根据的你反应作出反应。

光喊不教并不能解决学会学懂的问题,只能逼出一个学习的姿态了。

到头来还是学不会,因为他可能确实不懂学习方法,没有人耐心教给他。

老师在学校面对孩子比较忙,没时间一个一个教,对于差生往往就是推给家长。

如果家长再不教,那么他就肯定不会。

在不懂得学习方法的情况下,苦学硬学不进自己痛苦而且效率低,就是干学也不出成绩,家长也发火,孩子自己也是越发的没有信心。

最终就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家长也越发陷入崩溃的边缘。

总是觉得这么看着你,投入这么大,你怎么还是学不会,还经常磨洋工、偷懒。

家长的想法是你只要在学校好好听,就一定能学会的,只要你学不会就是上课没有好好听,就是不用心,就是态度有问题。

但这里边的前提是老师确实能够教得过来,但老师其实教不来。

可能这个孩子之前确实溜号走神,所以很多知识落下来,学习方法也没跟上,这就导致这个孩子会一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往往是以中等以上为目标的,不太可能过多迁就差生,这个也可以理解。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理解,他们只是以为只要在好好上课就应该万事大吉,其实这是对自律性比较强的孩子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孩子的自律性都不强,都曾经有一段贪玩、偷懒的阶段,都会导致功课落下一部分。

但教学课程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比如说英语如果你一二年级欠债了,你就很容易越来越听不懂跟不上,越是听不懂就越是想放弃,就越是学痛苦吃力,这个痛苦和吃力就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除非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个落下的知识补上去,但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一边跑一边追几乎是追不上的,因为你与你朋友的配速都差不多,你很难用很大体力就提速,否则你下半程就很容易跑崩。

所以,对于成绩落后的孩子想要追上去赶上来,就需要家长适当的点播一下,从外界促一下让他适当增加一些任务量,逐步的补课,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补课。

这肯定需要一个慢功夫,需要与孩子共同的做好心理调适,需要与平时的学习习惯作出调试,需要在学习跟玩之间作出调试,需要克服厌烦的情绪,需要逐渐树立自信心。

尤其重要的是,需要有耐心的辅导,需要长期的坚定的引导。而不是抽冷子喊一嗓子,然后又不管了。

而是坚定的督促,一定要按照新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表来,长期肯定有效,但需要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耍懒偷懒是行不通的,必须打消这个念想。

但是打骂这么强的刺激也没有必要,孩子其实不需要这么强的逼迫,他只是需要坚定的督促。

一般来说他也知道怎么是对的,只是在坚持的时候定力不足,只要我们的目标明确行动上坚定的,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和激励,一般来说孩子都会往正确的道路上走。

他们一般来说都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但他们对暴力压制比较抵抗,心里容易不服,然后在心里给你来个消极抵杭,结果还是没有意义。

所以温和其实是一种尊重,因为你是一个懂得向上的孩子,所以我没必要大喊大叫。但我的态度是不妥协,让孩子知道底线在哪里,从而逐渐适应的新的学习常态。

在这个新常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加速学习的状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才可能实现进步和超越,从而让孩子确信自己能行。

通过孩子自身的确信,就会形成一种内生性的动力,逐渐让他自己知道学了。此时家长的助推器作用就渐渐消失了。

对于司法何尝不是如此?

对犯罪来说简单的严刑峻法也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我们还是要了解犯罪的原因,哪些犯罪是有情可原的,那就需要我们能给一次机会。哪些犯罪有社会性的因素,哪除了处理犯罪之外,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问题,否则犯罪就会持续不断难以根除,这就是溯源治理。

而这些都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都不是板起面孔就能做到的。

他需要我们花时间了解犯罪嫌疑人、探查犯罪原因和社会性问题,这一定比就案办案要耗时得多。

而且往往态度又显得过于温和而缺乏严厉,好像不能发挥足够的震慑作用,不知道能不能把犯罪人管住。

我反倒觉得这其实是在解决根本性问题,也就是在真正的实现公平正义,是深层的公平正义,而不是表层的。

这就深层治理和表层治理的区别。

我们总是要奔着治本去的,即使未必每次都能治到位,但我们还是不断再尝试,这样的效果一定是要好过那些只是治标的司法官。

机械执法是容易的,仅仅从形式上来讨论入罪问题是简单的,就好像学习不好就批评一样。

这还是没有讨论方法问题,那就是怎么能够改造好呢,怎么能够不再犯,怎么能够预防犯罪呢?

这才是在犯罪治理中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就像解决一个差生怎么能变好一样。

光是批评他学习不好有什么用啊,你得教他怎么能做好,而且还要坚定的督促他往好的方向能力。

对待犯罪一样也一样,并非一律羁押起诉实刑,也可以不羁押,也可以不起诉,起诉了也可以考虑缓刑。

即使判了刑,我们现在也在研究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看起来好像都有点软绵绵,对待犯罪也不那么严厉啊。

就像对待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没有打也没有骂,这样能管住孩子么?

其实完全可以,关键在教,持续的教。

对待犯罪也是如此,关键是教育感化和挽救,而不是一味的惩罚。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促使他复归社会,而不是隔离和消灭。

切忌带有情绪和偏见的看待犯罪问题,这样宣泄的只是你的道德优越感。

就像那种家长优越感一样,我可以管你,但你不能反驳,也不能申辩。任何的申辩都是挑衅和反抗,都要被严惩。

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的,不可能塑造学习的内生性动力。

就像只是严惩严罚的司法制度也不可能让犯罪人感受到温暖和包容。

只有善意才能传递善意,而冰冷和恶意只能传递冰冷和恶意。

对此,司法和教育其实一样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