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连心是真的

大科技奇妙杂志 2024-11-24 01:20:38

“母子连心”仅仅是表达母子感情深厚的一种比喻吗?现在看来,还不完全是这样!

心跳和眼神不一般

以往,人们常用“母子连心”这句话,比喻母子情深,但科学家最近发现,这种理解未免肤浅了很多。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 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结果发现,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的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当然,这种心跳同步的情况仅仅适用于母亲和她们自己的宝宝,并且只有在两人同步微笑以及进行其他快乐的社会行为时才会出现,而且母亲融合的心跳持续的时间更长,而非仅仅几下心跳。研究人员推测,当人类反射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时,他们或许开启了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进而调整了心跳的节奏。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显示,母婴间的这种“母子连心”的交流活动,对孩子同情心的产生和未来正常融入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

加拿大的科学家还发现,“母子连心”还不仅仅限于母婴间的心跳同步,父母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因为研究证实,父母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部的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而且婴儿与父母这种眼神的接触,在他的社交与感情能力的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耐人寻味的是,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也将获得小宝贝爱的眼神的回报,造成双方脑内那种激素的浓度上升,这个过程就像在亲子之间形成一个爱的“回路”,对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意义重大。同时,这种爱的“连心”交流,也同样会促进婴儿大脑分管同情等情绪的区域的发育,使婴儿长大后更加具有同情心。

而这一系列现象恰恰表明,“母子连心”是有生理基础和科学依据的,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比喻。

心灵感应也非凡

而更意味深长的是,“母子连心”现象还不仅仅局限于父母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父母之间也照样存在。

我国古代典籍《二十四孝》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服侍母亲的孝敬之心达到了极点。一次,曾参在山中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但曾参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指头,曾参忽然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我国《后汉书·蔡顺传》也记载有蔡顺与其母亲母子连心的故事,情节与曾参的故事非常类似。这两段故事其实告诉人们,母子之间存在心灵感应,“母子连心”是真正的“连心”。

有些人认为所谓心灵感应是虚无缥缈,不可思议的,但近些年的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心灵感应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照片变化心灵感应实验。这项实验要求志愿者在看到眼前的照片后,立即说出即将看到的下一张照片的内容。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实验参与者能够在看到下一张照片之前,提前几秒钟预先感到下一张照片的内容。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父母相信自己的子女酒量很大,那么孩子真的会喝很多酒,仿佛在执行长辈的计划一般……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在进行心灵感应实验,他认为心灵感应现象是正常的动物行为,是动物为适应生存需要而形成的;与电磁场的存在一样,意识也有自己的场,人的意识其实一直在空气中游荡,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和社会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换句话说,不但亲朋好友间存在心灵感应,母子之间更是存在,所以“母子连心”是非常真实的心理和情感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比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