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中午晚上好~元宵佳节吃汤圆了吗?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电影!
前几天发了一篇《热辣滚烫》对比原版《百元之恋》的剧情差异,但感觉还有很多见解没说明白;
趁着感受尚在,今天我想再深入解析一下《热辣滚烫》作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受争议的原因、是否被过誉,以及文艺作品到底该不该“营销”?
先简要叙述一下《热辣滚烫》的情节以及戏外“营销”的来龙去脉 :
32岁女主杜乐莹宅在家十年、靠着父母经营的超市“啃老”生活;
她不擅长和人沟通、深陷在自己的外貌焦虑和自卑中无法走出来,前男友还和闺蜜跑了。
妹妹看不惯她这样子、两人吵了一架后,女主愤而离家,在恐慌和不甘中揭开新的生活。
她认识了一个赤诚又执着的拳击教练昊坤,两人以办卡训练而相识,产生了感情;
只是昊坤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打假拳抛弃了梦想,也和女主争吵分裂。
当女主被表妹踩着升职、再一次遭受背叛时,她终于崩溃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她决定疯狂拼一回、誓要站在拳击台上赢一次;
虽然最后也没能打败专业拳击手,但一路走来,她的心灵内核已然强大,面对未来有了反抗的勇气。
《热辣滚烫》改编自2014年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导演兼主演贾玲更是为这部电影减肥100斤、留足了悬念,热血的情节和减肥话题度也助它荣登春节电影冠军。
也正因此,众多观众对《热辣滚烫》的评价“两极分化”——
有的观众非常喜欢,也佩服贾玲的毅力和才华。毕竟她只是个半路出家的导演、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但也有人觉得贾玲非常不专业、而且有些“投机取巧”,只是靠营销赚足了热度。
作为看过国内国外好多电影的人,我个人其实不太在意营销,我只介意创作者有没有利用营销、在作品上偷懒——
“宣传”只是一种让人注意到作品的方式、再好的电影不宣传也没人知道,我还是理解的;
但是,如果作品的质量不怎么样,你只想把观众骗进来“割韭菜”的话,那就别怪别人吐槽了。
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
观众给创作者带来热度和收益的同时,自然也有权力赏析、批评。
对我来说,《热辣滚烫》当然有亮点,却又绝非完美、也不像有些人说的“改编超过原版”:
最不合常理的就是女主角的日常收支问题——
烧烤店打工的工资一个月两千多,除去一千的房租、日常消费,竟然还有钱帮男主交那5000的比赛协调费用;
更别说后期她失业、还频繁在拳击馆训练了,一节课上百呀,这钱哪里来的?
原版《百元之恋》的女主虽然也不是有钱人,但在剧情上没有那五千块钱的支出;
而且原版的剧本起码很聪明地没提拳击训练的费用,只说这个拳击馆“又臭又小”,说明很可能不贵。
而且日版女主是在便利店工作,一星期只需要上四天夜班、按小时结工资,是有空闲时间支撑这门爱好的。
所以,都说人家原版“怎么怎么差”,无论如何,《百元之恋》在细节逻辑上可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可能有人会说 :
【我看个电影需要纠结这么刁钻的逻辑吗?管他现不现实,看喜剧就图正能量不行吗?】
当然行啊,但是符合真实逻辑的剧本、肯定比逻辑不行的故事有代入感吧——
《霸王别姬》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影史不可跨越的经典?永久封神?
就是因为它以一个真实的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典型小人物的悲欢为看点,写出了让观众有共鸣的、真切痛苦的挣扎。
所以这部电影才能经久不衰,人家拿奖显得实至名归。
小说影视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背景、人物、事件冲突——
所以“社会背景、生活背景”的设置最好要经得起推敲哇~
就算不拿这么有份量的电影欺负人,我们再看看虽然不乏狗血、却成为“宫斗经典”的《甄嬛传》:
它也时不时被吐槽“不现实”,但比起乱糟糟的原著小说、逻辑已经理顺了好多,还增加了很多礼仪细节和人物弧光;
所以剧粉就算时不时吐槽原著、也没人为原著鸣不平——
毕竟人家名导演是把你原著的“糟粕”改好了,改得越多、作品越优秀。
但《热辣滚烫》可不一样——
它并没有改得很好、甚至有些情节不如原版,这就别吹得太厉害了。
粉丝喜欢、没问题,但竟然还有人吐槽原版不行——
这就不礼貌了,翻拍人家的故事还这么嚣张,没有原版哪来的新版?
更何况细看之下,《热辣滚烫》还不止这一点缺乏细节逻辑 :
比如一个内向到这种程度、天天宅在家的人,是怎么和那个渣男前男友认识、并谈了好几年恋爱的?
这一点可以展开说说,但电影就这么搞笑着带过去了、一点都没提。
对此,我只能根据以往的观影经验、自己在心里补充她和渣男前任的前尘往事:
【或许他俩是从小就认识的青梅竹马,对彼此都有着无法舍弃的亲近感;
少不知事时,男的也喜欢过女主的善良老实、和她谈了恋爱;
她的闺蜜作为发小也见证了,却不道德地对女主的男友日久生情。
但他后来才发现自己并不深爱她,但又不忍心伤害对方、毕竟是从小的情分。
于是,他偷偷和个性十足、骄傲自私的女主闺蜜搞在了一起——
因为三人从小的交情,女主没有怀疑什么。】
如果这样铺垫的话,人物的人生经历就丰满一些了——
但这不是观众该做的工作,是你创作者该做的事。
并且,她被前男友背叛后、正常情况下应该对男性有一种怀疑提防的心态——
但杜乐莹却迅速深陷在对昊坤的暗恋中,为他心甘情愿付出很多,在他的影响下还接触了拳击;
并且昊坤离开她后,她证明自我、蜕变的方式却是练渣男教自己的拳击——
我并不是想批评她,只是觉得一个本来对拳击不那么感兴趣的人、正常情况下对这项运动多少会有点阴影。
要把爱好付诸实践是需要时间酝酿的——
就算她喜欢拳击、那也是刚喜欢上,怎么就决定参加这么烧钱的项目了呢?
对比之下,原版的逻辑依旧更顺一点:
这个女主没有什么和闺蜜厮混的前男友,她没怎么谈过恋爱、也没什么朋友;
作为一个消极厌世的人,她自己都戏称“放弃当女人了”。
原版女主也爱抽烟——
但那是因为她父母就是“老烟枪”、子女的生活习惯很难不受影响,导致她和妹妹都吸烟。
女主之所以“啃老”,除了性格内向外、日本当时的经济萧条也是一个原因,出去打拼机会太少。
而且你会发现,日版女主前期寡言、拖拉的性格,真真随了她懦弱的父亲——
所以最后女主通过练拳击蜕变后,他父亲欣慰的一句“别像爸爸一样,到老都没有信心”,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她也不是通过男主才认识拳击的;
一开始她就对拳击感兴趣,和他谈恋爱之前她就在练了、男主的背叛只是个驱动而已。
她最爱的、心灵依仗的始终是拳击,她欣赏那种“相互搏斗”、“和对手拥抱”的感觉。
这是她自己的爱好,所以内心不带渣男的记忆阴影,第一时间就想练拳击。
由此可见,细节怎么可能不重要,它对于人物的一路塑造太重要了;
你看第一遍或许不会在意那么多,等再看几遍,或许就会产生一些剧情疑惑了。
包括《麻辣滚烫》中女主之外的角色塑造,个人觉得也不如原版丰满立体:
我看第一遍时,也只觉得原版的男主就是个抛弃女主的渣男而已,渣男做事需要什么理由呢?
但再看第二遍我又觉得,任何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渣男。他的戏份是很有意义的。
那个男主从一开始就不会说好话——
一方面是他为人自尊心强,另一方面是掩盖自己情商低的事实。
很多自尊心强的人都是源于自卑,他住在女主家似乎一直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且他已经退休、不能继续练拳击,看着她努力训练的样子更加扎眼;
于是他更加自卑又暴躁、害怕被厌弃,反而反过来“看似高傲”的抛弃了她。
所以原版男主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
还有在两版电影中都赶走了姐姐的“反面人物”妹妹:
作为相处了几十年的亲人,原版妹妹的形象也没新版那么单一自私;
她虽然脾气大、怨气冲天,却是恨铁不成钢,从根本上是为了姐姐好。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
【凭什么给坏人洗白呀?我不在乎坏人有什么理由,就不能有纯纯自私的坏人吗?】
当然可以有,但按这个道理,合格的坏人就该为自己考虑,这么说角色的动机还是不够:
就比如杨紫演的表妹豆豆,她利用女主角制造假话题和噱头,让女主在综艺上丢脸、表妹自己却能转正。
这做法看似是野心勃勃之人的正常行为,但细想又觉得没必要——
就算我是不择手段的反派、我要急着转正,面对不喜欢的表姐也不会这么做,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
如果这次转正换来的是表姐一家的仇视、以后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那何必呢?
有这纠缠亲戚的工夫,我宁愿花点钱请一个群众演员背那些引争议的台词——反正都是演,干嘛不请个演技好又听话的呢?
其实看得出来,《热辣滚烫》已经在努力“本土化”,把姐妹矛盾的爆发归结在国内常见的“买房上学”问题上;
但表妹这个人物依旧有一点强行,看似左右逢源、其实动机不明,作为“坏人”连智商都不合格。
总体上来说,如果抛去原作、抛去春节档的角逐,我个人还是愿意给《热辣滚烫》打8分左右的——
虽然有逻辑问题,但在喜剧氛围下也可以忽略,我也很佩服贾玲的自律励志精神。
而且它也有改得好的情节,比如女主母亲见她窘迫、偷偷给她转钱的桥段;
还有最后,女主拒绝渣男、转身就走的做法也很痛快,这一点甚至比原作要好。
不过,虽然《热辣滚烫》本身不错,但被营销反噬也属正常现象 :
它如果排在《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后面也就罢了,毕竟这两部的剧情也绝对不输《热辣滚烫》;
但《热辣滚烫》遥遥领先,那就必定要接受观众们更严格的质疑和检验,看看你的艺术水平配不配得上这份荣誉。
影院里,有人是为了贾玲减肥而来、就有人为了鉴赏电影本身而来——
想挑这个担、就得有这份力,国人对营销已经心如明镜了。
而且你是票房冠军就冠军吧,某些影迷还狂到踩人家原版《百元之恋》;
翻拍的作品,只有强到一定程度、才有底气吐槽人家原版,否则只会令人鄙夷。
(别的不说,原版的格局也是不输《热辣滚烫》的——
《热辣滚烫》是站在像杜乐莹这样的特殊人群的角度;
《百元之恋》却是聚焦整个社会底层中形形色色的群体。)
所以《热辣滚烫》之所以会有两种极端的争论、评价,就是因为“营销反噬+夸赞太过”,引起了观众的叛逆心——
再怎么说,同为暑期档的其他电影都是原创、你是翻拍,也确实借助话题炒热度了;
而且原版的格局本来就不输你、你借鉴完了还踩人家。
你要这么玩,不懂得“闷声发大财”,暑期档其他电影的影迷、原作电影的影迷肯定不服,会一致对外啊~
而贾玲作为并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兼演员,作品实力又并非无可挑剔,被适当提出批评也属正常。
不过我觉得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别说贾玲了,哪个大导演没栽过跟头?
贾玲确实有才华,只要别“太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承认自身的不足,谨慎营销、继续努力,观众还是很愿意继续买账的。
好啦,本系列影评到此为止,感谢大家捧场,欢迎友善讨论、求互动哇ʕ ᵔᴥᵔ 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