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网种草来微博收割

摩羯商业评论 2018-12-25 17:29:27

24日中午,徐锦江发出的一条圣诞祝福微博,迅速成为了全球华人的热议话题和争相转发素材。而这只是微博平台在2018年引爆的内容星群其中的一个。

12月21-23日,微博在北京召开了2018 年度“V影响力峰会”,这是该峰会连续举办的第四届。每年的V峰会,都是诠释微博其实是无可替代的巨大社交能量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微博CEO王高飞在峰会上披露,截止今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4.46亿,同比净增长7千多万。而在去年的Q3财报中这个数字才只是3.76亿。更重要的是,微博在近几年所建立的“内容-粉丝-用户-变现”的独特生态模式,已经使今年微博赋能内容创作者的收入达到了268亿。

与行业内的其他各厂商都不同,V影响力峰会的特点是时间跨度最长,论坛最垂直细分,参与人数最多。今年的V峰会,就由半天主论坛,周六日两天的31场各领域分论坛构成,和18场大v粉丝见面会,场场爆满,有1万多的现场网友、上千家机构现场参与。

可以说,V峰会更像是大V们与粉丝现下交流互动的欢乐场,而不是单纯的平台宣讲会。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诞生几乎与“互联网下半场”大幕的开启同步,微博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在人口红利消失、移动互联网用户饱和的大背景之下,活跃用户与变现规模仍旧在稳步增长的社交平台,并且还是在数亿活跃用户以上的规模上实现持续增长。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微博是一个全媒体格式的社交媒体平台。国内众多的网红与大V,有的是从电商平台崛起,有的是从微信平台崛起,有的是从今日头条崛起,有的是从抖音或快手崛起。但不管是哪个平台生长出来,这些大V或者网红的共同平台,都是微博,这反映出微博的不可替代,用一句话来概括微博这种独特性就是“去全网种草,来微博收割”。

这种不可替代性,说明微博的社交护城河有宽度,有深度。

微博CEO王高飞在峰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已经从用户规模全面转向用户使用时长,各大平台都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所有没构成刚性需求的产品随时都有可能被用户冷落甚至抛弃。

我们把王高飞的“从用户规模全面转向用户使用时长”,翻译一下,其实就是由流量思维转向运营思维,从粗旷经营到垂直深耕,最终实现从链接社交到匹配社交的飞跃。

其实,微博也是最早提出垂直运营的社交平台。微博在垂直运营与生态赋能方面不断探索成功,并取得了持续的可观增长回报。

关于微博的内容生态,我们可以从创作者与内容这两个角度,去观察微博是如何在垂直运营与生态赋能方面修炼“内功”的。

强力赋能的创作者运营

其实,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称之为微博内容的创作者。但在微博这种广场效应的社交平台上,大V和中小V才是引领社会话题、制造商业价值内容的主力。

微博在创作者运营上面,可谓是煞费苦心,成果斐然。

截至2018年底,整体的头部作者规模达到了70万,其中大V(粉丝超过50万或月度阅读破千万)的规模超过了4.7万个,同比增长60%,今年净增长是1.7万个。

其实,大V的人群在过去几年中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在50%到60%之间,即便微博的用户基数变的巨大,也还是保持这样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大V每个月的阅读量已经接近1.6万亿,每月粉丝增量是47亿,2017年每月的全站粉丝增量大V占45%,今年是55%。

这些数据,在互联网下半场的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之下,还是很惊人的。

作为平台方,微博并不是“无为而治”,而是在帮助大V们搭建了各种吸粉、变现的通道。

比如,微博今年首次在线下推出“大V见面会”,@回忆专用小马甲、@大胃mini  等18位人气大V空降活动现场,与粉丝进行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延伸了 大V用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再比如,2018年下半年开始,微博沿着垂直领域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在这些充满运营色彩的活动之中,一方面是能够提升大V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则是商业资源的对接。比如“读城活动”,就是微博投入资源,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参加、去分享,一共做了12期,累计参与的大V用户大概超过了200万。

我的朋友圈之中,@万能的大熊 就是微博的创作者运营的受益者之一。他还在前些日回忆了初来北京的自己,在微博平台开始发迹的历程。

不光是对大V资源倾斜,微博对中小V和新晋网红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

比如被网友赠与“保定爱迪生”称号,今年才在短视频平台崛起的@手工耿,就在参与微博幽默领域的扶植后,3个月内粉丝增长近50万,月总阅读量增长至近7000万;萌宠博主 @柔柔要早睡 一个月粉丝增长20万,阅读量增加1亿;博主@艺述史 从今年10月起,连续发布近百条国学视频,收获近千万的播放量,单条爆款视频播放量突破60万。

如果说与明星和大V深度捆绑,是微博对头部资源的深耕,那么对网红的挖掘、对MCN机构的资源扶持,则体现出微博对腰部资源和种子资源的精心孵化与培育。微博在垂直领域将围绕社交传播定位,通过多种账号角色构成生态链,不断丰富生态多样性,拓展生态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分发流量。

推陈出新的内容运营

作为广场效应平台,微博的核心产品还是内容。在内容运营方面,2018年的微博可谓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首先是内容的垂直程度进一步加深细分。

微博高级副总裁曹增辉透露,在泛娱乐、泛生活与长尾的内容大框架之下,微博今年覆盖的垂直领域已经超过了60个,其中新增了6个领域,分别是:戏剧、三农、国画、书法、武术、国学。从用户的反馈能看出,随着新领域的不断引入,各个人群在微博上的多元化内容消费诉求不断被满足,从而也加强了微博在内容消费维度上的网络效应提升。

其次,是内容形式的快速扎根、崛起。

比如,短视频的崛起是2018年的行业关键词。微博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使之在自身扎根。

2018年,大V的原创量同比增长了81%,其中视频的内容发布增长了86%,可以说在原创的内容里面,如果去看大V的内容贡献的话,每3条的原创内容已经有一条是视频内容。

而短视频的成功加持,也再次反映出微博与其他社交平台不一样的地方:多种内容格式的发布,便于大V这样一个人群去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格化的一个账号的定位。

还有,在内容付费方面,微博在今年推出了V+会员模式。

这个产品在8、9月份开始做,在10月份的时候才批量开放,而到年底的收入已经达到2.4亿,已经有超2000名活跃作者面向粉丝输出专业知识和观点解读,覆盖54个领域,人均年收入超10万,累计付费订阅用户达到175万人。粗略算一下,我们可以推算到ARPU大概在近140块,这个数据绝对是值得期待的。

微博在2018年做出的内容层面的创新与努力,目的都是在加强社交关系构建、加强用户找到感兴趣的头部用户的能力,即文章开始说的“从链接跨越到匹配”的能力。

2019年,微博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微博即将推出潮汐计划,在2年时间内投资20亿的现金,扶持在内容电商、内容IP、MCN、网红/艺人/经纪公司。

2018年,微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第十个年头,在互联网下半场的“寒冬”气氛已经越来越明显。而此时,中国网民对微博的刚性需求却越来越突出。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有关流量和粉丝的竞争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唯流量论而忽视精细化的粉丝经营、单纯为了流量而过度去蹭热度、频繁跨领域生产内容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而像微博这样,将垂直领域深耕视作系统化工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不同的领域不断释放新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思路,在摊主看来,也是为何微博成为种草后“收割机”的原因。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