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闰土的叉
编辑|闰土的叉
这样一群衣着朴素的农村妇女,却是各个身怀绝技的“大佬”。
一针一线,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布在他们手上却能勾勒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手工制品。
靠着这些“不起眼”的手工艺品,这群曾经围着家转圈的家庭妇女,却做到了年入百万。
不仅如此,这些看似繁琐的手工,却走上央视,获得故宫点赞。
不一样的生意经
一提到非遗,大家脑海中闪现的常常是古老、传承、或者是被遗弃。
但对于刘思蔚来说,非遗文化更像是她生活的伙伴,和不断推动着她事业进步的引领者。
醒狮文化和机车头盔、科技面料和手工纺织,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在刘思蔚这里却能不断碰撞,被打造出国内独一无二的创意品。
刘思蔚是“芽小七手创”的创始人,是一个80后,但她却早年入百万甚至更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前不久的淘宝造物节,刘思蔚被国内外超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几乎所有人,对于他们的产品评价都是“好看”、“这才是真正的国潮”。
就连故宫前院长单霁翔也点赞她的文化创新,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人曾评价刘思蔚是“天生的创业者”,但在她看来,自己的成功恰恰印证了那句“敢拼、敢闯、敢想”。
因为刘思蔚和男友阿文走到如今这一步,也是苦过来的。
从桂林出发,沿着夏蓉高速公里一路向北,大约78公里的山路往下,就到了龙胜各族自治县。
大山连绵不断,层层山峦重叠,这里,也是刘思蔚的家乡,也是她的公司。
刘思蔚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裁缝,从刘思蔚记事起,她的衣服都是妈妈给自己做的,五颜六色带着浓浓民族特色的衣服,刘思蔚喜欢的不得了。
让刘思蔚记忆犹新的是,初中时候学校举办晚会,刘思蔚上台饰演梁祝,爱美的小女孩为了给所有人一点震撼,她让母亲给自己做衣服。
母亲连夜赶制出来的宽大水袖,让刘思蔚在舞台上赚足了羡慕和掌声。
似乎从这一刻开始,她对服装和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艰难创业路
因为刘思蔚的家乡龙胜,是各族自治县,瑶族、壮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在这里汇集。
因此,从小到大刘思蔚跟在母亲身边,见到了太多各种各样的民族元素,而母亲发裁缝铺也成了各族手工艺品的交融之地。
刘思蔚10岁的时候,跟在母亲身边有模有样的学习刺绣,当时母亲在一边缝衣服,把剩下五颜六色的边角料丢给她让她自己缝着玩。
于是,10岁的刘思蔚学会了做手工,所以说,刘思蔚的手艺,一半来自天赋,一半来自母亲。
高中毕业她顺利的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美术学院,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临毕业前她做了一尊雕塑。
“这个雕塑我拿到了500块钱!”回想那个时候,刘思蔚满眼都是兴奋和对于创业初期的激情。
大城市实在混不下去,两人带着仅有的70块钱回到了桂林老家,打算干起了老本行。
刘思蔚在长街里租了个档口卖衣服,但生意惨淡一个月到手也就几千块钱。
2007年的时候,因为手机挂饰流行,刘思蔚顺应热潮开了一家淘宝店,而这也是“芽小七”的前身,但因为不擅长运营,生意十分惨淡。
之后的几年,刘思蔚不断的做手工,创作,但赚不到钱,这样的死循环让刘思蔚很苦恼。
扎根故乡,带动经济
直到2015年,北京一家慈善晚会上,刘思蔚的文创店入选,为晚宴设置展品,这一次刘思蔚抓住机会,亲手制作了200多幅手套和抱枕送给出席嘉宾。
这一次,刘思蔚抓住机会,给自己的文创店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圈内也渐渐传开,不少人线下店铺找到她定做文创手工。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热度过去文创店依然生意惨淡。
真正让刘思蔚爆红的,是一个小红书博主的推广,当时该博主带着刘思蔚亲手缝制的青蛙帽子出镜,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从此以后,芽小七正式出名,店铺生意一下子翻了又翻,最厉害的时候,芽小七一年的营业额从100多万翻了7倍。
如今,刘思蔚依然在传统、非遗和国潮中周旋,她将遗忘的民族文化,带出大山,以生肖、京剧等传统文化为灵感带上新潮流的道路。
在最新的兔子系列帽子,也是刘思蔚花心思最多了一款,形象取自于民俗文化中的兔子,融合了孩子过年时带的头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有“驱赶邪祟”的含义。
细节上,花纹繁复,元素多,但每一处都是刘思蔚的细心,例如帽子中间伸出来的舌头,有一只金蟾。
金蟾时无度之一,预示着孩子带上这样的帽子不容易生病,不容易倍蚊虫叮咬。
这一个个金蟾,全是手工缝制,这些帽子全都要出自于芽小七旗下的女工们,这些女工全都是刘思蔚家乡的家庭妇女。
而这也是刘思蔚值得称赞的地方,事业成功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带领家乡一同致富,利用当地居民擅长刺绣的优势,让当地那些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也可以靠自己双手赚钱。
“我现在不用再靠亲戚朋友接济,自己做手工就能有收入。”江底乡的胡大姐是2021年来到刘思蔚工厂。
曾经的她是个家庭妇女,睁眼闭眼都是为了家庭操心,如今她也可以靠自己的工作位家庭减轻负担。
而像胡大姐这样的绣娘,刘思蔚的店铺已带动200多位绣娘就业,月销售额达百万元。
如今,芽小七的道路还有很长,刘思蔚的天马行空和创意还在不断涌现,就像她说的那样:
既然用心做了,哪怕被市场淘汰,也丝毫不留遗憾,她希望,将其融于骨血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芽小七的产品,让更多人看到。
参考资料:
1.新华社:《非遗元素“破圈”新“国潮”——一个青年创业团队的探索与突破》
2.光明网:《以创新拓宽创业之路》
3.齐鲁壹点:《桂林女生回乡淘宝创业,带240位深山绣娘把国潮绣品火到海外》
4.中国日报网:《桂林乡村绣娘巧手绣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