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富涂建华:坐拥13家分公司,年产109万辆摩托,狂赚130亿

爱音乐好读书 2024-10-30 13:56:38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能想到在短短一年间,商界传奇人物涂建华的命运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转折。

2021年他的隆鑫集团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年产摩托车109万辆,营收高达130亿元,13家分公司遍布各地,在越南市场更是霸占了70%以上的份额。

这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制霸"!

然而风云突变2022年,这个商业帝国轰然倒塌,13家子公司接连破产,120亿元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命运多舛的背后,藏着一个让人唏嘘的创业故事。

1963年的重庆大山深处,一个叫涂建华的孩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

要说这家有多穷,那真是连一顿像样的饭都端不上桌。

小涂建华经常独自一人在家,饿着肚子望着锅台发呆,这画面想想都心酸。

初中毕业后看着同学们憧憬着大学生活,他却不得不为生计发愁。

没办法揣着对生活的希望,他只能去中梁山煤矿当起了矿工。

说起煤矿工作那可真是又脏又累又危险,每天和煤灰打交道,下班后全身黢黑,跟个"煤球精"似的。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下井作业时,他遭遇了一场险些夺去生命的事故。

这次事故让他伤得不轻,也让他不得不告别煤矿这份"铁饭碗"。

但对涂建华来说,这次事故反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20岁的涂建华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那个"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想要搭上这趟时代的快车。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年轻人,硬是靠着一股子拼劲,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他瞄准了纸巾代工这个领域,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谁料市场早就被人占得死死的,这第一炮就打了个寂寞。

但涂建华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主,立马转战零部件加工行业。

虽说学历不高但人家深谙"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拼命结交各路人才高手。

这波操作属实聪明,用他的话说就是:"知识可以学,人脉必须交。"

1993年机会终于来了!赶上了"下海潮"带来的人才红利,他成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一款高性能的摩托车发动机。

这一波可谓是"卡点"完美,直接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主赛道"。

发动机研发成功后,涂建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996年这位"生意场上的老狐狸"来了一记漂亮的资本运作。

他把原来的隆鑫交通机械厂重组扩充,摇身一变成了"隆鑫工业集团"。

要说涂建华最牛的地方,就是他特别舍得在人才上投资。

那阵子但凡是有真本事的高学历人才,都被他开出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招进了公司。

有人说他是在"烧钱",但人家涂建华笑着说:"人才就是企业的'核武器',这钱花得值!"

果然这波投资很快就见效了,隆鑫的技术研发能力蹭蹭往上涨。

到了2000年涂建华又来了个神来之笔,这波操作堪称"商界教科书"。

当时国内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打得是你死我活。

而涂建华却盯上了东南亚市场,尤其是越南这块"大蛋糕"。

他带着团队深入越南市场调研,发现当地人对摩托车的需求量很大,但价格承受能力有限。

这不就是隆鑫的机会吗?性价比高可是咱们的强项啊!

说干就干涂建华立马调整产品策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越南消费者的摩托车型号。

这波操作简直绝了,硬是在越南市场拿下了70%以上的份额,这操作不得不说很"秀"!

尝到甜头的涂建华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是不是要做个"商业全才"。

于是他开始大举进军其他领域:金融、地产、钢铁、合金,样样都想搞。

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公司也开始变得臃肿起来。

说实话这波操作看得人直捂脸,典型的"贪多嚼不烂"啊!

但当时风头正劲的涂建华可听不进这些劝告。

各个产业之间互相混业经营,资金往来复杂得像个"蜘蛛网"。

表面上看隆鑫集团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多元化产业布局,简直美得很。

但内行人都知道,这种貌似繁荣的表象下,往往暗藏着巨大的风险。

果然风险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像一记重拳狠狠砸向了隆鑫集团。

房地产业务的一笔60亿应收账款,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这笔钱拿不回来,直接导致资金链出现了断裂。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张倒下连锁反应立马就来了。

与此同时新能源浪潮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电动车市场如火如荼,消费者的需求在悄然改变。

但此时的隆鑫却还在死守着传统燃油摩托车市场。

说实话这操作就像是在智能手机时代还在死守功能机市场,怎么看都不对劲。

市场在变但隆鑫的产品却还在原地踏步。

2020年9月噩耗接踵而至,公司一下子爆出15笔逾期。

放在以前这些"小问题"还不至于要了隆鑫的命。

但这会儿可倒好,债主们一看这情况,全都坐不住了。

一时间讨债的、催收的,把隆鑫集团围得水泄不通。

到2021年底债务总额更是飙升到了120亿,这数字够吓人的。

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直接变成了雪崩。

2022年这个曾经的商业帝国终于撑不住了。

13家子公司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家接一家地倒下。

看着这一幕不少人扼腕叹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隆鑫集团,就这样轰然倒塌了。

回顾涂建华这场商业大戏,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血淋淋的商业教训。

第一个"大坑"就是企业多元化战略太过激进。

说白了就是想吃遍天下美食,结果被撑到走不动道。

金融、地产、钢铁、合金,样样都想搞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贪多嚼不烂"吗?

第二个致命伤是在新能源革命面前犯了"选择性失明"。

市场都在往前冲,你还在原地踱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判死刑吗?

最要命的是第三点,资金链管理出了大问题。

说到这个血泪教训,简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60亿的应收账款,像个定时炸弹一样,最终把整个商业帝国炸得粉碎。

这让我想起最近互联网大厂们的遭遇,何尝不是在经历着相似的阵痛?

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慢一步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涂建华的故事告诉我们,野心要有但能力跟不上野心,那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所以说创新不是喊喊口号就够了,关键是要有魄力去做,有勇气去改。

商业世界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永远的冠军"。

就像现在的华为、小米,不也一样在不停地转型升级吗?

涂建华的故事不正是给所有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吗?

站在2024年的风口浪尖上,谁要是还以为靠老一套就能过关,恐怕离凉凉也就不远了。

生意场上真的没有"永远的成功",有的只是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