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让许多人心生向往,可是进入后又发现困难重重,远不像想象中顺利、美好。
婚姻更是被集体意识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滤镜,在那些流传多年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里,男女主历经坎坷,剧情最终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戛然而止,这几乎成了大家都认可的Happy Ending。
至于婚后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鲜有作品表现,以至于许多女性婚后才能体会到张爱玲的那句话,生活“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于是她们忍不住会去分析、揣测男人的心思。
虽然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从我这么多年来接触的许多女性来看,很多女人去分析男人时都是以己度人,用自己的经验去揣度男人,她们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有偏差的。
许多人恐怕都有种感知,出轨的男人虽然很多,但为了第三者离婚的男人少之又少。
如果一个已婚男愿意为了第三者抛妻弃子,其中的原因一定让人浮想联翩。
加之男人无论心里打得是什么算盘,面对第三者时几乎都会做出一副浓情蜜意情投意合的样子,于是女人常常会想,男人如果为了第三者离婚,一定是因为爱第三者爱到不行。
而身为原配发现男人出轨时也往往心有戚戚焉,害怕男人爱第三者上了头,真的哪天把第三者扶正。
心理学中有一种“街灯效应”,指的是一个醉汉如果弄丢了钥匙,往往会去灯下寻找,而不去黑暗里寻找,因为人们倾向于在了解的、容易的领域寻找事物,而不是去真正有真相的位置找到答案。
会提出这种问题的你,一定是一个女人。
因为你不够了解男人,只能以女性的视角去找寻答案。
男人出轨第三者,以及为第三者离婚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在许多女性的认知盲区,因为在东亚这个环境中,男女从小接受的便是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教育系统。
整体来说,男人会不会因为爱情离婚,取决于你所定义的名为“爱情”的东西,能否补足男人有待成就的自我缺失。
01缺乏内聚性自我,男人从保住权力位置上补足,女人从保住关系上补足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完整的个体,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未完成的情结、有待成就的自我缺失。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内聚性自我”的概念,指出一个心理足够健康的人,会在心中有一种向心力,将心灵碎片凝聚在一起,形成完整而坚固的心理结构。
有了这种向心力,人就会产生一种“我足够好”的自我价值感,支持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也能稳定的前行而不会崩溃。
可是如果一个人缺乏“内聚性自我”,则会忍不住通过种种方式,向外界补足这种内在缺失。
受家庭养育的影响,大多数男人和女人或多或少都会缺乏“内聚性自我”。
你以为你不够好不够完整,殊不知男人们也是一样。
只是受东亚文化的影响,男人和女人们面对内在缺失,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很大不同。
作家冯唐说:如果你去精神病院看一下,会发现男人发疯都是因为要“逐鹿中原";女人发疯都是因为渴望被爱。
虽说是个段子,但也很形象的表现出,内在缺失的人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男性更偏向于通过“保住位置”来实现自我,而女性更偏向于通过“保住关系”来实现自体价值感。
就像我们的文化里,男人多是被教育的要向外征伐、追求个人世俗上的成功,只要能够成就自己,一切都会不费吹灰之力随之而来。
他们的精力,只需要花在出人头地、挣钱拼事业上,自然会有多得是的女人来爱他们。
而追求世俗成功的本质,是通过保住在世俗社会和家庭、关系地位上的权力位置,来获得心理上虚假的强大感和权力感。
这种权力位置,也分为现实层面的权力感和关系层面的权力感。
慕强,贯穿着男人们的童年教育和社会认知。他们追求权力上的高位,不断拓展自己在事业和财富上的版图,因此现实层面的权力感很好理解。
比如出轨的对象可以给他们更好的事业上的资源、机会或者财富,他们是有可能离婚的。
因此许多男人会出轨对自己有帮助的同事、领导、合伙人等。
男人对于关系中的权力追求则比较隐形。
如果一个男人各方面都不如妻子,在关系中他很可能是总感觉自己处于权力低位的。
他或许没有妻子有钱、家境好,或许没有妻子强势,总在退让容忍妻子,即便他表面上没有任何表达,慕强恐弱的心理惯性会给他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和无价值感。
若此时有位异性对他表达强烈的仰慕、或依赖、钦佩之情,他就很可能把持不住自己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夫妻在微时可以相安无事共患难,可随着女性在事业上机会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成功后,家庭反而变得不稳定起来,男人变得蠢蠢欲动。
一些男人甚至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出轨一个各方面不如自己妻子的对象,看起来这个婚外情在现实层面对男人全无好处,实际上男人看中的是关系层面的权力位置。
而女性之所以总觉得看不懂男人的行为和选择,主要是因为女性更偏向通过“保住关系”来抵消内在的匮乏感。
这里的保住关系,通常是指“保住亲密关系”,这里的亲密关系既包含现实层面的和也包含精神层面的。
从小,多数东亚女性就被规训为一个为他人服务的客体,她们的价值来源就是能够被别人喜欢,在关系中获得肯定。
这让女性潜移默化的认为,拥有、维持住一段关系,可以补足自己内心的价值缺失。
比如许多女生从小被教育要会做家务、乖巧听话,不然“将来没人要你”、“嫁不出去”……
市面上所谓的“关系经营课程”几乎都是针对女性客户。一个女人的事业哪怕再强大,能够为自己购买再多的首饰和珠宝,如果这些珠宝不是由男人赠送,这个女人在世俗的评判标准里就是失败的。
于是相当多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龄无论有没有心仪的对象,都会凑合着进入一段婚姻。
当婚姻中有了种种不堪,哪怕已经在婚姻里感受不到任何爱和温暖,有的女性会千方百计保住婚姻的躯壳,执意呆在婚姻里。甚至当丈夫明确提出离婚后,还是无法放手,想尽一切办法挽留对方。
对关系的执念也不仅存在于许多人想象的普通家庭主妇身上,即便一些收入不错的成功女性,对婚姻也有着相当的执念,对离婚有着“羞耻感”,认为离了婚的女人,哪怕其他领域再成功,也是一个失败的女人。
而执着于关系精神层面的女人要求则更高一些,她们不仅想要婚姻的壳,也想要婚姻的魂,想要关系里丈夫一生一世专注的宠爱。
在她们看来,被一个男人真心爱着,哪怕这个男人自己不怎么样,光是被爱、拥有关系这一件事,就足以拯救她们缺乏“内聚性自我”的灵魂了。
在她们看来,与伴侣精神层面的亲密与否似乎是一件关乎个体尊严、个人价值的大事,也很容易陷入“全或无”的认知歪曲,因此特别容易陷入现实与感受难以兼容的自我冲突困境中。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已婚男人会为了爱情离婚吗?
当第三者可以保住男人的权力高位,他是有可能离婚的,也可能会打着爱情的旗号,那又如何呢?
再宠爱的第三者上了位,还是要为他洗衣做饭打点家庭,为他生儿育女照顾老人,说不定还要防着他再次出轨和他斗智斗勇,你吃过的苦,她一个都少不了。
02建立起内聚性自我,你要的爱情才不再是无源之水即便如此,许多女人还是忍不住会纠结,想知道男人会不会因为爱情出轨,本质是想和第三者一较高下,争夺谁更能获得男人的宠爱,以保住关系来满足内心的缺失。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深有感触。
这句话说:
你眼中的自己不是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自己。你如何看待、揣测男人,其实暗藏着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密码。
如果不是这个问题,你恐怕也无法发现自己对于关系如此渴求。
但无论是通过保住权力位置,还是通过保住关系,想要凝聚起破碎的自我,本质上都是镜花水月,注定会南辕北辙。
无论男女,想要变得强大、优秀,想要在关系里被爱,得到理解、支持和认可,这都无可厚非。
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你没有建立起“内聚性自我”,就好比桶里有个大洞,往里面装再多的水也是一边装一边漏,永远都填不满内心的空洞,关系之于你如同救命稻草般重要,你的注意力会整日聚焦在男人爱上谁、选择谁上面,这种患得患失会让你时刻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并且无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虽然童年时如果没有得到好的养育,会造成一个人“内聚性自我”缺失,但我们依然有可能重建自己的“内聚性自我”。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01剥离掉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重新认识自己以往,你可能把自己的价值感都建立在关系中,对自己的认知也必须依靠关系中的角色来了解。
比如你时刻记得自己是XX的妻子、XX的妈妈,XX的孩子……
但这些角色只能在关系中发挥价值,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剥去这些角标签,你还能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特质?
也许刚开始你会感觉很不习惯,甚至一片茫然,没有关系,你可以持续的为自己做这个练习,慢慢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这次的“自己”,是不依赖任何关系的你最本真的部分。
02多问自己想不想,少问自己该不该当我们在讨论一件事该不该做的时候,很多情况是为了维持一段关系。
为了把对方留在身边,保持关系的和谐,而从理性角度头脑分析这件事的必要性。
而内聚性自我,需要我们把自己放在一切的主体,放在比关系更重要的优先位置。想不想,才是真实的你发自内心的想法。
比如你今天不想做饭,那么就不要去考虑不做饭男人会不会生气,做个贤妻该不该偷懒。你就算想做饭,也是出于自己喜欢做饭的过程,想要做出美味佳肴而做,而不是认为妻子“应该做饭”而做。
03建立一些“助益性人际关系”在关系中受到的伤害,一个很好的疗愈方式是建立起一段舒适、接纳的新型关系。
由新的关系带来新的体验,从而内化到内心深处,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知。这样的关系可以称为助益性人际关系。
助益性人际关系,是不会根据你的社会功能,对别人的功用来判断你的价值的。
对方可以真诚的接纳你真实的一面,看到你身上宝贵的闪光点,不带评判的走进你的内心。一个真诚的支持性的朋友,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等,都可以带来这样的关系。
当你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也丝毫不恐惧被嫌弃、被评判,你的自我就会一点点浮现出来。
当你建立起“内聚性自我”,你的爱再也不是无源之水,男人的爱对你而言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你也能更加自在的享受亲密关系了。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