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题材开放的情况下,为什么台湾恐怖片拍得不如以前了?

波波谈影剧 2024-05-26 20:50:42

可能是最近太闲吧!看到有《女鬼桥2:怨鬼楼》(以下简称《女鬼桥2》)的电影资源,心血来潮就下载来看了。

这部电影的预告在我看《粽邪3》时就有出现过,当时就感觉:烂透了。

不管这是否有些先入为主,这次实际看完总会有比较公正一些的评价了。

果然,还是……烂透了!

《女鬼桥2》延续第一部以校园传说为背景的设定,故事同样围绕着一群大学生展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校园传说外,也加入许多以网络游戏为主轴的都市传说。

而这也是我认为本片唯一拿的上台面的亮点。

女主角裕婷脖子上挂着云台稳定器穿梭在夜间本就阴暗潮湿的校园女厕时,镜头时而透过手机AR实境呈现游戏画面中的鬼娃娃、游戏特效转化过的水槽、镜子,时而从第三视角拍摄裕婷认真却又害怕的脸部表情;耳边时而传来游戏中清脆的音效、鬼娃娃银铃般好听却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笑声,时而夹杂着裕婷因为害怕而颤抖的声音与急促的呼吸声。

在布满人偶与全身镜面的舞蹈教室中,同样使用手机画面与第三视角交互的呈现方式,究竟手机画面中的是实或虚,而画面外的灵异现象又是实或是虚?

这种不安与困惑的感受将观众的恐惧慢慢堆叠起来。

影片的恐惧感也随着裕婷撞上舞蹈教室门的那刻一次迸发。

相比近来被恐怖电影使用过度而逐渐了无新意的VCR录影效果,个人认为《女鬼桥2》采用手机AR实境的尝试既创新也很成功,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采用这种呈现手法的恐怖片,也许未来会成为一股新的风潮也不一定。

可惜的是,对我来说《女鬼桥2》的惊艳之处随着四角游戏画下句点。

后续的剧情并未跨出典型恐怖片的收尾与铺陈,对我个人来说也存有无法理解的逻辑问题。

我觉得《女鬼桥》这个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把这个很多人从小听到大的传说重新赋予不同的生命,片中的女鬼每隔几年就需要新的祭品,于是寻找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卧底”,负责诱骗其他不知情的人踏上这座桥,并且牺牲生命,献祭给女鬼。

而这名“卧底”可以苟延残喘的活下去,不会被女鬼抓走,但长期被女鬼缠身,还要对女鬼唯命是从,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如今的《女鬼桥2》延续这个设定,讲述这名女鬼卧底为了逃避女鬼纠缠,躲到其他校园去当警卫,在这个全新校园里面展开另外一段经历。

《女鬼桥2》的故事,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女鬼桥》之前,但又不是单纯的前传,这两部电影的故事时间点是互相穿插、互为因果,但因为故事线过于复杂,加上没有挪出篇幅去解释第一部的前因后果。

所以观众如果没看过第一部,或者早就忘记第一部,必定会一头雾水,因此“故事欠缺独立性”是本片的一大问题。

而另一个问题,在于过多的特效造成视觉疲劳,整体看起来已经不像鬼片,更像神经片,相较于第一部以气氛取胜,“鬼”真正出场的时间不多,但因为大量的诡异氛围,所以令人不寒而栗。

但是到了第二部,不但出现一大堆特效鬼怪,而且还让你看得一清二楚,反而失去鬼故事应该有的神秘感。

你知道鬼故事的重点是什么吗?

很多拍鬼片的人并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精髓,所以会以为只要从头到尾一直都让你看到鬼,就是成功的鬼片,其实鬼故事的重点不是“鬼”,而是“故事”。

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或故事,才能让鬼的出现产生合理的戏剧性。

而在故事方面,本片一半以上的剧情都在描述游戏画面测试,一大堆虚拟实境的电脑特效,反而削弱鬼故事的真实感,一下要讲兄妹情,一下又要安插“鬼卧底”的那条故事线,却没有一件事情讲得完整,人物和故事都过于散乱、缺排编排,是本片比不上第一部的最大原因。

其实片名提到的“怨鬼楼”取材自文化大学大仁馆(片中改成大忍馆),据说此处因为“逆八卦”的建筑设计,导致阴气聚集,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同学单独搭电梯去楼上上课,电梯里明明没有其他人,但很多同学想搭电梯却都没有踏进来,他觉得很奇怪,事后询问那几个同学,才知道他们看到“整座电梯里满满都是人”。事情传开后,有个教官不信邪,亲自去搭了这座灵异电梯,没想到电梯不断往下,门打开之后,他看到的是地狱景象,吓得这名教官提前申请退休,此座电梯也从此封闭……

而这些最经典的故事,为什么电影都没拍出来呢?

可能是第一部太成功了,所以制作团队这次想要把场面搞得更大,但是过于贪心的结果,就是连最基本的故事都没有说好,就算要改编故事,也没有拍出应该有的重点,实在可惜。

台湾省几乎每座校园都有灵异故事,背后的历史人文脉络,或者人性与道德教训,不但值得探索,也是取之不尽的影视改编素材,所以校园传说这个主题,其实还是大有可为,希望以后能在相关的作品里面看到更好的成绩。

当然这是后话了!

倒也不是说这部电影一无是处。

起码在拍摄手法的层面上,都采用手机、直播画面的表现手法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但《女鬼桥2》的手法更进一步,直接采用AR游戏画面模糊了观众对现实和游戏的界线,分不清楚这到底是游戏特效还是鬼,这招确实吓到我都用手遮眼睛了,惊悚气氛酝酿得很不错。

还有片头的空拍机转场介绍场景与带入主角的方式相当有水准。

《女鬼桥2》的两个辅助的恐怖游戏分别为一个人的捉迷藏与四角游戏。

从转折后的剧情便能看出这两个游戏是编剧特别挑选过的而不是选有名的。

当初看到转折后的剧情呼应前面的戏份,这种剧情编排手法还是让人满意的,让整体剧情充满逻辑性,一个有故事逻辑的恐怖电影其实蛮少见的。

不过第一部的剧情也蛮有逻辑性和爆点的,两部在这层面上平分秋色。

另外,故事时间线的描述有满大的进步,第一部的时间线满跳动的,2012年、2016年、2020年三种不同年份和故事内容穿插在一起,而且时间线索相当隐密。

这种手法有好有坏,好的是让整部片充满悬疑感,坏的是让观众看不懂。

观众必须在短短的1个半小时内理清三种年份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差别还不能回放,真的需要去看别人分析。

《女鬼桥2》则没有这缺点,观众的时间进度永远跟着主角走,尽管减少了悬疑感,但整体表现是不错的。

这部的恐怖程度会随着剧情的推移而下降,毕竟前面我们的主角一样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场景氛围营造也是前面酝酿的最好。

所以请一定要珍惜前面心惊胆跳的时光,尤其转折以后,我甚至还能边看边笑着吐槽。

因此以惊吓层面来讲,这部做为一个吓人的恐怖片有点不及格,毕竟没让我从头吓到尾。

一个作品的深度取决于反派是否塑造得宜,一个作品的宽度取决于支线是否饱满,深度越深越能让观众留下印象与引起反思,宽度越宽越能让观众投入剧情。

《女鬼桥2》的反派完全没有塑造,仅仅讲他是谁、他干了啥,没有讲他为了啥而干、他被干了啥变这样,甚至连他干了啥都只讲一半就下去了,其实不怪制作方这样操作。

毕竟想要卖关子,因为游戏版会在电影上映后推出,总要留点悬念。

明显的支线有三条,其中两条叙述和铺成都满好的,虽然内容都满老套的但老套有老套的优势和客群。

唯独最后一条真的有点可惜,虽然该支线确实影响主线不大,但收尾收得一塌糊涂,让前面建立的角色人物设定和个性白白浪费了,这段整个大出戏,很明显是被剪掉了。

被减掉的原因可能是篇幅问题,也有可能是资金的问题,因为《女鬼桥2》的片长为1小时41分,在现今普遍电影长度区间的中间值,但如果预算够多要做到2小时多一点点,稍微交代一下会更好。

毕竟从角色的人物设定和个性可以知道有用心思考过的,还是蛮可惜的。

接下来说一下《女鬼桥2》最大的问题。

这部电影基本上走的是各种致敬及抄袭恐怖片的经典老梗,用“缝合怪”一词不算过分吧。

虽然加上VR游戏这个新奇的概念,貌似想玩出新花样,但结果差强人意。

甚至,我看不出VR在这部电影里跟故事剧情有任何具价值的连结。对于一个并不太专业的影评人11来说,并不介意电影以“致敬”的方式呈现雷同的视觉效果、故事背景或场景,一如之前提到并盛赞的《追缉》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像大卫·芬奇的《七宗罪》但拍出了自己的味道。

而《女鬼桥2》甚至台湾省本土的恐怖片(如《粽邪3》)中的致敬,让人不禁纳闷台湾的“鬼”是不是只会用一种杀人方式,但《粽邪3》好歹用了一个民俗传统作为包装,相比之下,《女鬼桥2》内的游戏,就单纯只是一群小屁孩的网络传说而已……

据说本系列确实推出了相当成功的游戏,但这跟本片无关,不知道为何这部电影想用“VR”为包装,并且透过“测试游戏”这件事带出撞鬼的本质。

因为游玩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出来这种测试背后有何实质的意义,若测试一定要在晚上、在指定地点发生,不就代表这个游戏的设计有问题?

而学校的老师怎么会让学生去设计并支持这款游戏?

回头来提游戏本身,所谓的测试,到底在观看的同学们,有没有找出游戏需要改良的地方?

还是单纯跟着观众当观众,看当事同学身上发生灵异事件呢?

我不确定这部《女鬼桥2》跟好莱坞电影《电梯游戏》推出的时间孰先孰后,但两部电影相像到,连平常不看电影的朋友,都说:这部电影不是之前你看过的那部吗?

无论是玩游戏的方式、前后撞鬼的状态,《女鬼桥2》的电梯游戏根本就是《电梯游戏》,先不管谁致敬谁抄袭吧!

两片相比,就有一部看起来既低品质又山寨,倘若你看过《电梯游戏》,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的表现还真的也不是很高明,但《女鬼桥2》又更差劲。

《女鬼桥2》的鬼魂杀人,请看《怪奇物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我见识太少,但从《粽邪3》到《女鬼桥2》,鬼的“意念杀人”的方式都恰巧跟《怪奇物语:第四季》的维克那有异曲同工之妙,姑且不论致敬吧!这种“飞起来折”的死法,人家《怪奇物语》可干脆多了!

《女鬼桥2》里的主角们,一个个飞起来凹来凹去、甚至被鬼魂贯穿后,都有落地重生的机会,威胁感、恐惧程度大打折扣。

《女鬼桥2》里的怨鬼,很像麦浚龙的《僵尸》

一样地,若这里提到的:致敬是来自我的浅薄无知,那我道歉在先,但本片的怨鬼也未免太像2013年由麦浚龙自编自导的香港僵尸电影《僵尸》,满脸铜钱、一身僵尸行头。

《女鬼桥2》里的鬼,调性未免也太不一致,你到底是想拍《咒怨》那种白衣女鬼?还是要拍《木乃伊》那样的僵尸冒险片?

这部电影的鬼,内心的怨怼再怎么强烈,可能也没有比观众强烈。

本片唯一让我眼睛为之一亮的设定,那便是不小心陷入轮回的“时空穿越”了!甚至,边看电影边吐槽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可惜,若电影好好的玩穿越剧情,也许可以让这部恐怖片更趋向悬疑惊悚。

尽管CG特效不到位、演员演技不上线,但电影若有深度一点的剧情,绝对能逆转颓势。

然而,所谓的“穿越”也不过就是导演想要在致敬一些主流穿越电影的手段罢了!

本可以让《女鬼桥2》拍得如《彗星来的那一夜》这种让人摸不着头绪、观后意犹未尽的神片,最后反而变成抄袭《复仇者联盟4》的劣质恐怖片。无论是想要阻止已发生的事情、还是女主角哥哥最后化成灰烬,满满的既视感。

不确定是否每一个值得被吐槽的地方我都提到了,总之,看《女鬼桥2》一直有种“我在哪里看过这一幕”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之差,甚至会让人清楚感受到导演、编剧的思路。

虽说《女鬼桥2》还是很有“创意”,但在故事情节变得拖沓、人物角色变多的状态,些许剧情链结得较无第一部好,胡释安等4名好友被恶鬼袭击后突然消失,最后一刻又出现在告别式上,仿佛漏了几段叙事交待。

一开始以为重要的人物反而显得工具化,较是为了呼应最后的真相大白以及温情结局。

《粽邪3》之后,我其实还蛮看好台湾人搞出自己的IP,让系列恐怖片拍出自己的套路。

《女鬼桥2》似乎也走在这个模式里,但它“着急到让人觉得恶心”,与第一部相比真的是逊色不少,但硬是要与第一部挂钩在粗暴地塞进下一部的伏笔,你说你要是像人家耕耘20年以上的漫威也就算了,《女鬼桥2》到底凭什么呢?

也许,制作团队就赌观众会买单。

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应,2022年后,除了《咒》以外,这2年台湾恐怖片用很糟糕的手法,东拼西凑一部四不像的电影,只为了捞一笔钱后拍下一部。说的过分了吗?我并不觉得。观众应该尽可能的抵制这种漫不经心的续集恐怖片,否则我们只会看到越来越多没有认真思考剧本就拍出“手持风格、监视器画面”的恐怖片,我对电影生态懂的不多,但曾几何时,我有看过《双瞳》《诡丝》这种故事有力、风格独具的恐怖片。不知道是不是成本考量,但好歹给一个好剧本、想一个有趣的拍摄手法,拍出有如《咒》这种注重气氛大于鬼怪本身的好恐怖片。

个人拙见,2016年的一部小成本国产片《中邪》真的会吊打现在很多台湾恐怖片!

否则,也许再过不久,台湾恐怖片最可怕的已经不是“鬼”,而是恐怖片本身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