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高层又释放了一个楼市的重要信号。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中强调,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来源:澎湃新闻)
楼市供求新变化,简单说就是房子卖不动了,而在这种新供需关系的下,未来楼市调控分【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这两个方向走。
1、消化存量房产
这是楼市调控这几年,首次将消化存量房提到重要位置,这实际就是“去库存”的另一个说法。
可能是不想让大家有啥不好的联想,毕竟说到大规模去库存,大家很容易联想起2015年的楼市去库存,直接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
那这次有望开启楼市下一轮上涨周期吗?
2015年的那波,国家的政策分2步走,先是大面积的棚改,进行货币化安置,释放购房需求;接着是各大城市“涨价去库存”。
一边降低首付比例、优惠房贷利率、发放住房补贴,另一边推动房价不断上涨,楼市的财富效应吸引大批人入场,很快就迎来一波普涨行情。
“涨价去库存”策略能够成功的原因,除了搭上城镇化进程的东风,还和当时民众对楼市的态度有关。
房子不仅是居所,还是收益率跑赢其它资产的投资品,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金融属性比居住属性更强。
现在,城镇化进程放缓,“房住不炒”已经成为不用强调的共识,房子的金融属性已经逐渐剥离,恢复成消费品的属性,去库存的方式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和上一轮“涨价去库存”不同,这一轮更可能是“降价去库存”,再叠加放松限购、降低购房门槛,优惠房贷利率,公积金政策优惠各种政策,全方位放开。
假期前,作为全国限购政策最严的城市,北京,坚持了13年的住房限购政策也开始进行调整。
北京户口或者社保满5年,可以在五环外额外购买一套住房。
北京的就业中心,中关村、西二旗、望京、国贸等地方,除国贸外,基本都在四环外,大部分打工人都在五环或者五环外住,五环可以理解为北漂打工人的刚需,等于是给主要的购买力放开口子。
(来源:财联社)
上海也有过类似的政策,没有户籍的单身人士,只要满5年社保,也可以在外环买一套住房。
在北京、上海飘着的、长期租房的刚需人群,随着房价下行和政策放开,开始能够得上房子的,就能让年轻人出手拯救,消化一点库存。
5月6日,深圳楼市再度松绑,七区放松限购,社保年限“三改一”;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深户家庭,可以再购买一套住房。
北京、上海、深圳不像成都那样全面放开,因为一线城市的指向标意义太强,也要考虑对其他城市的挤压作用,放开的比较慎重。
像杭州,就赶在上海继续放开的招出来之前,昨天先出猛招了,全部放开限购。
(来源:财联社)
除了通过放开限购,刺激刚需之外,上海、深圳、南京、宁波等地还推进 “以旧换新”,刺激改善需求,盘活楼市。
小巴前面也提到过→《房子以旧换新,国资兜底回购》。
(上海“以旧换新”活动)
从以往的表态来看,ZF会将存量房收购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既能消化库存,也能快速达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措任务,一举两得。
2、优化增量住房
在优化增量住房方面,主要是调整供应结构,卖不动的城市就先不供应土地了。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完善对应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住宅用地存量的住宅用地供应调节机制。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同时下大力气盘活存量,直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
优化供应结构的思路,还是“以房定地”。
到3月份,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是25.3个月。
具体到城市上,一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还低一些,触及36个月红线的城市有41个,主要在三四线,三四线城市恰恰是容易造成踩踏的板块。
(重点百城中去化周期超36个月的城市)
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极希望改变房地产低迷的现状。
以往百发百中、一调就灵的楼市政策,在如今的形势面前失去了往日的效果,一个政策利好,只能短暂回升,难改颓势。
节前,地产股猛涨,26只地产股涨停,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政策重大转向的预期影响。
不过就如我们之前所说,这次楼市调整是趋势性的,不是周期性的,现在那些聪明头脑倾向于认为,楼市长期呈L型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虽然房地产行业长期看肯定会复苏,但L型意味着绝大部分区域跌下去后,不会有大面积反弹,长期保持稳定的态势。
如果细分下去,改善型需求和刚需之间,还会有向上和向下的K型分化。
这一轮“降价去库存“也从侧面表明,咱们未来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大幅度拉动经济增长。
大部分身家还在房子上的人得动起来了,如果说房子一时半会不好卖,可以先着手降低和房地产挂钩的金融资产的比例,还能避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