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英国港人哭了!本以为国外空气最香甜,谁知孩子为白人做苦工

说一件史知兴替 2024-07-13 08:14:37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感谢观众老爷理解。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照片墙上,一个生活在英国的香港女人,晒出了她刚买的第二套房子。

照片里,她笑靥如花,配文是“终于有了自己的花园,可以种喜欢的花了”。

评论区里,一片“恭喜”“人生赢家”的羡慕之声。

可点开她最新发布的视频,画风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不是说国外的空气最香甜吗?怎么历尽千辛移居英国,反而在为白人做苦工?

香港女人阐述凄惨的英国生活

视频里的她,妆容精致依旧,只是眼角泛红,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她说自己后悔了,来到英国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她细数了在英国生活的种种“崩溃”,想念香港的家人却无力承担高昂的往返机票,干燥的气候让她皮肤变差;生活单调乏味,找不到精神寄托。

最让她崩溃的是,要融入完全陌生的环境,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评论区里一部分人表示同情,更多人则冷嘲热讽:“当初润的时候不是很决绝吗?现在知道哭了?”

“矫情!在国内的时候也没见你这么想家啊?”

“英国不好,就赶紧滚回来啊!”

是啊,当初义无反顾选择离开的,不正是她自己吗?如今对着镜头哭诉这些“小烦恼”,是真心悔过,还是变着法子“晒命”?

信源:生怕子女留港变成爱国者,润人父母把孩子,亲手拐去了英国做苦工2024.07.10 15:40搜狐视频

也许两种情绪都存在吧。只是在那些精心修饰过的照片和视频背后,又有多少润英港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品尝着文化失根的苦涩滋味?

就像那盘看似精致诱人的西式甜点,初尝时或许觉得新鲜美味,但时间久了,总会怀念起家乡那碗简单纯粹的白切鸡饭。

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味道,是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的文化乡愁。

这位润英港女的经历,并非个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选择离开香港,奔赴英国的港人,在享受着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面临着精神上的迷茫和空虚。

信源:好不容易才润去英国的香港人,怎么又润回来了?2023.12.11观察者网·风闻

移民英国,脱不掉的““二等公民”帽子

在香港某中学任教的黄大卫,就亲眼目睹了身边不少朋友在润英后遭遇的困境。

他们中不乏拥有高学历、曾经在香港过着体面生活的精英人士。

到了英国,他们昔日的荣耀和光环都失去了效力,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比如超市收银员、快递员、搬运工等等。

黄大卫说,他的这些朋友,之所以选择离开香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

他们担心,如果继续留在香港,孩子会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变成他们口中的“小粉红”。

为了避免孩子被“洗脑”,他们宁愿背井离乡,也要把孩子带到一个他们认为更加“自由民主”的环境中。

这种想法,乍听起来似乎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但仔细推敲,却充满了自相矛盾的荒诞逻辑。

他们声称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却又在孩子还没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就强行剥夺了他们了解祖国、感受中华文化的权利。

说到底他们害怕的不是“爱国主义教育”,而是害怕孩子在接触到多元信息后,会对他们灌输的价值观产生质疑。

他们竭尽全力想要维护的,不过是自己那套狭隘偏执的“政治正确”。

这种对“爱国主义教育”近乎病态的恐惧,在部分润英港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将香港与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视为洪水猛兽。将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归咎于“中央的打压”。

他们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香港是中国的香港,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

正如电影《97家有喜事》中,那个加入英国籍后就对内地极尽嘲讽之能事的“Richard”一样,这部分润英港人,在精神上早已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却还沉浸在虚幻的“文化优越感”中。

他们以为,只要拿到了那本外国护照,就能彻底与过去切割,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上等人”。

殊不知,在那些他们拼命想要融入的西方社会眼中,他们永远都是“二等公民”。

他们的身份认同,就像浮萍一样,失去了根基,只能随波逐流。

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比如粤语、港式茶餐厅,在异国他乡,也变成了他们自我隔离的工具。

他们抱团取暖,拒绝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最终只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与外界格格不入。

他们还试图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强加给自己的下一代。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孩子带离香港,送到一个他们认为更加“自由”的地方。

可他们真的能够阻止孩子接触到多元的信息吗?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当他们看到祖国大陆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势不可挡,科技创新层出不穷,文化自信日益彰显,他们还会认同父母那一套说辞吗?

父母口中的“自由世界”,孩子无法融入的地方

那些被强行带离香港的孩子们,最终会发现,父母口中的“自由世界”,其实是一个充满偏见和歧视的地方。

他们会发现,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融入那个社会,因为他们的根,不在那里。

而当他们回过头,想要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国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父母筑起的那堵高墙,阻隔在了外面。

那些选择离开香港的港人,或许有他们各自的苦衷和无奈。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应该成为外部势力操弄的棋子,更不应该成为分裂国家、抹黑祖国的工具。

香港的未来,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于与内地加强合作,在于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那些身在海外的游子们,也应该认清现实,早日从虚幻的“文化优越感”中清醒过来。

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共同基因。无论身在何处,心系祖国,才是真正的自由。

笔者认为

那位在英国“崩溃”的港女,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香港。

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动态,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句话。

照片里,是她和家人在香港街头的一家茶餐厅吃饭,桌上摆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白切鸡。

配文是:“还是家的味道最好。”

评论区里,有人祝福,有人嘲讽,也有人表示理解。

但无论如何,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