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5385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11 钟
在焊接作业中,气孔问题常常令人头疼。这种隐藏在焊缝内部或表面的缺陷,可能看似无足轻重,却对焊缝质量和结构性能有着极大的破坏力。气孔不仅削弱了焊缝的承载能力,还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的起点,进一步引发裂纹或疲劳失效。对于动态载荷环境或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气孔更是致命的隐患。
那么,为什么焊接中会产生气孔?从焊接材料的潮湿到工艺参数的不当,再到母材表面处理不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气孔成为焊接质量的“头号敌人”。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成因,是否存在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篇文章将带您深入解析焊缝气孔的成因、危害及分类,并提供一系列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不论您是刚入行的焊接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行业老手,本文都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焊接顽疾,让焊缝质量再上新台阶。
01One什么是焊接里的气孔
在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金属会因为高温逐渐冷却结晶。但有时候,一些气体来不及从熔池中逸出,就会被“困”在焊缝里,形成我们常说的焊缝气孔。这种现象在焊接碳钢、高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都可能发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焊接缺陷。
气孔对焊缝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它会减少焊缝中能够承受力的有效面积,相当于焊缝“瘦身”了,这直接影响焊缝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在汽车这种经常承受动载荷(比如颠簸或冲击)的应用中,气孔会让焊缝更容易出现疲劳问题,降低安全性。
更糟糕的是,气孔会带来应力集中。就像一根绳子上的小破洞,在受到外力时,破洞附近更容易断裂。焊缝里的气孔会成为裂纹的“起点”,有可能发展成更大的问题,甚至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
简单来说,焊缝气孔就像隐藏的“暗伤”,虽然表面看起来没事,但它可能会大幅降低焊缝的性能,甚至带来严重的隐患。了解它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
02Two气孔主要的危害
焊缝中的气孔就像结构中的“漏洞”,对焊缝性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以下是气孔可能带来的主要危害,用简单的方式帮你理解:
1. 降低焊缝的力学性能气孔会直接削弱焊缝的承载能力。想象一下,焊缝本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金属结构,但气孔占据了焊缝中的一部分体积,导致焊缝“变薄”了。这样一来,它的强度和塑性就会下降,尤其是在受到冲击时,焊缝的韧性会变得很差,容易发生断裂。对于汽车这种需要经常承受撞击和振动的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隐患。
2. 诱发裂纹的产生如果气孔穿透焊缝表面,问题就更严重了。比如,当焊缝暴露在腐蚀性环境中时,介质会进入气孔,逐渐加深腐蚀,甚至形成穿孔,导致泄漏和焊缝失效。特别是焊缝根部的气孔和垂直气孔,它们会造成应力集中,成为裂纹的起点。一旦裂纹扩展,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结构问题,甚至影响整个金属件的安全性。
3. 影响焊缝的疲劳性能在焊缝承受反复载荷(比如振动或交变应力)时,气孔对疲劳强度的影响非常显著。虽然如果气孔边缘比较平滑,问题相对没那么大,但如果气孔形状不规则,特别是超过了规范允许的范围,那就必须进行修复。否则,这些“隐形伤口”可能会让焊缝过早失效,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
03Three气孔的类型
1.析出型气孔
析出型气孔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金属在液态和固态时溶解气体能力不同而形成的。这类气孔主要由外界侵入熔池的氢气和氮气引起。让我们用更直白的方式来了解这些气孔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的特点。
1.1 氢气孔:焊缝表面的“喇叭口”氢气孔是因为氢气在液态和固态金属中的溶解能力差异而形成的。当金属从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氢气的溶解度会从每100克金属溶解32毫升氢气急剧下降到10毫升,剩下的氢气来不及排出,就被“困”在焊缝中。
外观特征: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氢气孔经常出现在焊缝表面,断面像螺钉,表面呈喇叭口形状,气孔周围的内壁光滑。
产生原因:有时,焊条药皮含有过多的结晶水,导致焊缝中的氢含量过高。另外,在焊接铝或镁合金时,由于氢气无法及时逸出,也可能在焊缝内部形成气孔。
1.2 氮气孔:焊缝表面的“蜂窝状”缺陷氮气孔的形成机理与氢气孔类似。由于保护措施不够好,空气中的氮气侵入熔池,凝固后未能排出的氮气残留在焊缝中,形成气孔。
外观特征:氮气孔通常出现在焊缝表面,多数情况下以成堆的形式出现,看起来像蜂窝。
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区保护不充分,比如保护气体不足、焊剂覆盖不到位或环境风吹导致保护气体失效。
2.反应型气孔
反应型气孔是焊接过程中熔池内发生冶金反应产生气体所致。这些气体无法完全逸出液态金属,从而在焊缝中形成气孔。以下是两种典型的反应型气孔以及它们的成因和特征。
2.1 一氧化碳气孔:焊缝内部的“条虫状”缺陷
一氧化碳气孔是熔池内的碳与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时形成的。这种气体不溶于液态金属,冷却时如果无法及时逸出,就会被困在焊缝中。
形成原因:
(1)当液态金属中的碳含量较高且脱氧不足时,一氧化碳通过冶金反应生成。
(2)在焊接碳钢时,熔池结晶后期,氧化物和碳的浓度增加,促进CO的生成。然而,此时熔池金属黏度变大,阻碍气体逸出,特别是在枝状晶凹陷区域,CO更易滞留,最终形成气孔。
外观特征:
一氧化碳气孔通常沿着结晶方向分布,呈条虫状,明显影响焊缝的均匀性和强度。
2.2 水蒸气气孔:铜与镍焊接中的“常见敌人”
水蒸气气孔是在焊接铜和镍时,由于金属中的氧化物与氢反应生成水蒸气造成的。这些水蒸气无法及时逸出,最终残留在焊缝内。
·形成原因:
(1)焊接铜: 铜的氧化物(Cu₂O)与溶解的氢反应,生成不溶于液态铜的水蒸气。
(2)焊接镍: 类似于铜,镍的氧化物也会与氢反应,产生水蒸气。
外观特征:
水蒸气气孔通常分布在焊缝内部,减少焊缝的致密性,对焊缝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04Four
冶金因素对气孔产生的影响
焊缝中气孔的形成与冶金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熔池中气体的产生和逸出。以下是三大关键冶金因素如何导致气孔产生的详细分析:
1. 熔渣氧化性的影响:气孔倾向的“调节器”熔渣的氧化性是影响气孔类型的重要因素。
高氧化性熔渣:
(1)当熔渣的氧化性增强时,焊接过程中会生成更多的一氧化碳气体(CO),增加形成CO气孔的风险。
(2)同时,氧化性高的环境会消耗更多的氢,降低氢气孔的形成倾向。
低氧化性熔渣:
(1)氢气孔的产生倾向增加,因为氧化性不足以有效去除熔池中的氢。
(2)相反,CO气孔的形成几率则有所降低。
2. 焊条药皮和焊剂的影响:气孔“门槛”的调整者焊条的药皮成分和焊剂的配方直接决定了气孔产生的可能性。
酸性焊条:
药皮中的氧化物(如SiO₂、MnO、FeO、MgO)会与熔池中的氢反应,生成稳定的氢氧化物(OH),从而减少氢气孔的产生倾向。
碱性焊条:
(1)药皮中含有碳酸盐,加热时分解产生CO₂,能够与氢反应,进一步降低氢气孔的倾向。然而,如果脱氧反应不完全,可能增加CO气孔的产生风险。
(2)含有萤石(CaF₂)的药皮可以有效减少氢气孔,但高含量的CaF₂可能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并释放有害气体(如KF或NaF),对焊工的健康带来隐患。
3. 铁锈及水分的影响:气孔的“催化剂”母材和焊接材料表面的污染是气孔产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铁锈和水分的存在。
·铁锈的双重作用:
(1)氧化作用:铁锈会与熔池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更多的一氧化碳气体,增加CO气孔的倾向。
(2)水分析出:铁锈中的结晶水在高温下分解成氢气,融入熔池后增加氢气孔的风险。
焊条受潮:
如果焊条未彻底烘干,残留的水分会在焊接过程中分解,显著增加气孔的产生可能性,尤其是氢气孔。
05Five
工艺因素对气孔产生的影响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操作方式直接影响气孔的产生与分布。以下将详细解析焊接过程中三大工艺因素对气孔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1.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平衡与细节的关键焊接电流、弧长和焊接速度是焊接工艺中的核心变量,但不合理的设置会导致气孔问题。
焊接电流增大:
(1)虽然增加电流能延长熔池的存在时间,为气体逸出创造条件,但同时会使熔滴变细、表面积增大,从而吸收更多气体,增加气孔形成的可能性。
(2)使用不锈钢焊条时,焊芯电阻热增大会使药皮中的成分(如碳酸盐)提前分解,保护效果下降,进一步提高气孔风险。
电弧电压增大:
弧长增加会加大熔滴过渡路径,导致保护效果变差,尤其容易使空气中的氮侵入熔池,形成氮气孔。这对焊条电弧焊和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尤为敏感。
焊接速度过快:
熔池结晶速度加快,气泡逸出的时间不足,容易在焊缝中形成残留气孔。
2. 电流种类和极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式电流类型和极性也对气孔的产生有显著影响。
交流电源:
使用未烘干的焊条时,交流电源容易产生气孔,这是因为交流电在极性变化时保护效果较差。
直流电源:
采用直流正接时,气孔的产生有所减少;而直流反接能有效降低氢气孔的产生风险。因此,碱性低氢钠型焊条焊接时推荐采用直流反接,以确保焊缝质量。
3. 工艺操作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不当的操作是气孔产生的直接诱因,以下几点是常见的操作失误:
焊前清理不足:
如果母材坡口表面及焊缝两侧未彻底清理,残留的铁锈、油污等杂质会在焊接过程中分解,增加气孔倾向。清理范围通常要求在焊缝两侧20~30毫米内。
焊接材料管理不当:
未按要求烘干焊条或焊剂,或者烘干后放置时间过长,材料吸潮会显著增加气孔风险。
焊接工艺不合理:
不适当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会破坏熔池中的气体逸出条件,例如低氢钠型焊条未使用短弧焊或直流反接,都会增加气孔出现的几率。
06Six
焊接气孔的控制方法
焊接气孔是焊接质量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其发生。以下从消除气体来源、优化焊接材料选择和控制焊接工艺三个方面详细解析气孔控制的有效措施。
1. 消除气体来源:从根源减少气孔表面清理:焊接前必须彻底清除工件表面和焊丝上的铁锈、氧化膜和油污等污染物。对于铁锈,可以采用砂轮打磨或钢丝刷清理。有色金属(如铝、镁)对表面污染极为敏感,需要更严格的清理要求,这是避免气孔产生的重要步骤。
焊接材料的防潮和烘干:焊条和焊剂应在焊接前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烘干。烘干后的焊接材料应存放在专用烘箱或保温筒内,随用随取。特别是低氢焊条,对湿气极为敏感,一旦吸潮率超过1.4%,气孔风险显著增加。
加强防护:为避免空气侵入熔池,应关注焊接过程中的保护效果。例如,低氢焊条在引弧时易产生气孔,这是因为药皮中的造气物质(如CaCO3)未及时分解形成足够的CO2保护。气体保护焊时需防止气体流量过大或过小。过大的流量会引发紊流,将空气卷入保护区;过小则会降低保护效果。此外,焊接环境应避免风吹,以保证保护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2. 正确选择焊接材料:优化气孔防控调整熔渣的氧化性:根据需要调整熔渣的化学成分。例如,降低熔渣氧化性可以减少CO气孔,而增加氧化性有助于减少氢气孔。
添加适量气体:在焊接铝及其合金时,可以在保护气体(如Ar)中添加少量氧化性气体(如CO2或O2),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量,以避免过量氧化。
选择适合的焊接材料:对于焊接纯镍和纯铜,应选择含铝和钛的焊丝,而非单纯使用纯镍或纯铜焊丝,以提高焊接过程中的脱氧效果。
3. 控制焊接工艺:创造气体逸出的有利条件延长熔池存在时间:适当增大熔池在液态的持续时间可以为气体逸出创造条件。例如,在铝合金的TIG焊中,尽量使用较小的焊接热输入以减少氢的溶入,同时确保根部熔化,有利于氧化膜气泡的逸出。
优化焊接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需要平衡优化,而不是简单增大或减少。例如,在铝合金MIG焊中,延长熔池存在时间可以帮助气泡逸出,同时控制焊丝氧化膜的分解效果。适当增大焊接电流或降低焊接速度有助于减少气孔。
焊接位置的选择:横焊和仰焊条件下,气体逸出条件较差,气孔风险增加。向下立焊更易产生气孔,而向上立焊的气孔则较少。选择合适的焊接位置能显著降低气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