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对比陈涉、刘邦、项羽三人,你会发现太史公是希望通过“苟富贵无相忘”这件事告诉世人:
得天下需先捋平人情世故的事,它会决定人们是“跟着你干”还是“对着你干”——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陈涉称王,与他一起佣耕的朋友去找他,老是提他卑贱的往事,伤了他的尊严,就被他给杀了。于是“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他以朱房为“中正”,以胡武为“司过”,专门制裁不听他话的人——“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而且是“苛察”,于是“诸将以其故不亲附”。
以上两点,被太史公总结为他失败的原因:你又好面子,待人又刻薄,可不就没人跟你干了吗!
这与《陈涉世家》中其他的记录是相符的。“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然而能归附他的人却很少,赵、燕、魏、齐、秦嘉等人都纷纷自立,不接受他的统治。
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却没有成为时代的集大成者。
这就是人情世故,当你心中100%只有自己的时候,人家就会去找其他的天地。人情世故可以帮你做加法,也可以帮你做减法。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相较之下,刘邦就宽厚得多了。
他要是杀知道他丢人事儿的人的话,估计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周勃、夏侯婴、任敖、雍齿、周緤、王陵等老乡都得被杀掉。譬如,萧何当年就说过他“固多大言,少成事”。
他要是杀不听他话的人的话,估计韩信、彭越在固陵之战的时候就被他杀掉了,因为这两个人都是趁他最危急的时候向他要的封地。其他有奶便是娘,值得杀的人可能就更多了。
郦食其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但——
⒈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
所以,他允许郦食其指着他的鼻子训:“你才智不如我,勇敢不如我。想得天下,又以貌取人,怎么这么装逼?”
面子小于陈留,小于郦食其为他赴汤蹈火说降齐国。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⒉刘邦本色。
本色不是什么丢人事儿,尤其是出身。
所以他好酒、好女人,与身边的那些亡命之徒同好。打江山的时候,他像一堆臭肉那样,吸引了一堆臭味相投的人为他出生入死。坐江山的时候,他又让叔孙通为他制礼,“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这两点,哪一点不是刘邦的本色?
都是。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要遵从实用主义的指导罢了。
刘邦做皇帝后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这里边能不说往日的糗事吗?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沛公初入咸阳时,谢绝关中父老酒食飨军时说的话“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和他谢绝家乡父老挽留时说的“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是同出一辙的。
唯大英雄能本色!
没有这种本色,刘邦就不一定能体谅关中父老的“秦法之苦”,也就不会有“约法三章”的神来之笔了。相较于项羽,他这一点实在是太强了。
陈涉忘本,自然也就不能从中受益了。
黥布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⒊刘邦通世故。
在那个山头众多、人心不知道该定到哪里的年代,投机主义风行也是人之常情,因为跟谁走都是赌博。
刘邦深谙这一点,所以能接受军阀的摇摆,同时下最大的力气去建立统一战线。黥布、彭越都是他统战的成果。如果他有政治的洁癖,就不可能有这种分化敌人、壮大自我的成果啦。
雍齿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那有没有刘邦不知道的人情呢?
有。
他分封未完毕的时候,张良告诉他说:
“你起于布衣,也是靠布衣打的天下。现在你把萧何、曹参这些故人都封赏了,却杀了你平时不喜欢的人。
“现在立功的人这么多,把天下拿出来恐怕都不够封赏,而且他们还担心因为得罪你的事被杀。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他们是会造反的!”
刘邦吓了一跳,并因此先封赏了他最讨厌的雍齿,避免了可能的政变。
这就是人情的另一种:
对利益的预期不能被安抚的时候,跟着你干的人就会变成对着你干的人!项羽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由此看来,所谓得人心、失人心的学问也就是人情世故的学问。
不信你看,古今职场上能留下来的有几个不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人?
陈涉军事不专业也不通人情世故,项羽军事专业却不通人情世故,所以他们都没有笑到最后。
或者说,通人情世故才是做社会工作的人的第一专业。
刘邦才是那个能做到“苟富贵无相忘”的人,不惟朋友,不惟百姓,所以他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