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王疯子”的开国中将王近山,战争年代里麾下有三名悍将,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中的两位在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度后,皆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了和平年代军衔最高的军人。
这两个人就是李德生与尤太忠,而在两人之中,李德生无疑是成就最大的人,曾任正国级。
李德生能够成为正国级的领导,源于毛主席对他的栽培和提携,而毛主席最为满意李德生的一点,就是李德生为人低调,谦虚,还有就是他从不居功自傲。
1971年,李德生上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让人诧异的是,他上班的第一天,就嘱咐秘书道:“我先到副司令员那报个到。”
是谁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李德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不认识你这个同志啊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14岁参加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早些年间,李德生遇到了一位军旅生涯的贵人,此人就是陈锡联。
在陈锡联的一手带领下,到抗战胜利时,李德生已经担任了团长,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来到了王近山的麾下,从此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实际上,如同李德生有着同样资历的,在我军还有不少的将领,甚至有很多比李德生还要优秀,那为什么最后李德生却是脱颖而出了呢?
李德生真正的军事生涯高光时刻,其实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
众所周知,上甘岭战役是由秦基伟将军指挥的,鲜为人知的是,秦基伟在这次战役中,他是指挥了前半段,而后半段的真正指挥人,是李德生。
尽管李德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风头被秦基伟盖住,但是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回国后,李德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后来,他又相继担任了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等职。
1968年,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也正是这次会议,李德生的政治生命被改变了。
而改变李德生后半生的人,正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会议上,周恩来在宣布分组名单时,毛主席忽然听到了李德生的名字,他有些敏感,因为在战争年代里,他曾化名“李德胜”,相同的音节,让毛主席眼睛一亮,当即开口道:“哪个是李德生?”
李德生赶忙站了起来,毛主席看着年轻的李德生,这一年李德生52岁,毛主席已经70多岁了,他看李德生,当然年轻。
毛主席继续笑着说:“不认识你啊,你这个同志,你是哪的人?”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
周恩来听后思索道:“和许世友同志是一个县的吧?”
许世友站了起来,对毛主席与周恩来说:“是的,德生同志和我一个县的。”
既然知道了,毛主席也没有再寒暄,而是话题一转:“我看安徽的事情办的不错,芜湖的问题可复杂了,你们是怎么搞的呢?”
毛主席说的“芜湖问题”,就是李德生在此之前制止武斗, 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中央上报表扬。
李德生听后毛主席的询问,不敢大意,缓缓开口:“就是大造舆论。”
说完,大家还以为李德生会继续说,但李德生却是闭口不言,毛主席见状大笑,夸赞道:“是啊,就是要大造舆论........”
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与李德生简单的对话,却是成为了李德生后半生改变的序幕。
半年后,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毛主席再次提到了李德生名字,知道李德生这一年也才53岁,毛主席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
在这次会议上,李德生也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他与汪东兴揭开了开国少将进入中央政治局的序幕。
李德生当选政治局委员,这也证明了他确实走进了毛主席的心里。
毛主席教李德生读书1969年7月,正在安徽主持工作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了周恩来的电话。
通话后,李德生得知,原来党中央要将他调到北京去工作,战争年代里,李德生无论是作为士兵,还是军事主官,都遇到过多次的突发事件,而每一次的意外,他总是能够轻松的对待。
可这一次突然从安徽到中央去,李德生是无论如何也都没有预料的,这个时候的李德生和在战场上遇到突发事件的李德生,完全不一样,他有些束手无策。
因此,李德生想要尽可能的婉拒:“总理,我水平不高,比较适合在下面工作,我是不是仍在安徽好?”
周恩来的回答很简单:“中央已经决定了,请你安排一下工作,尽快到北京来,来之前,给中央办公厅打电话,他们会派飞机去接你。”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李德生只好尽快安排工作,去往了北京,那个波谲云诡的首都。
刚到北京,周恩来就告诉了李德生中央的决定,要他除了参加政治局的活动外,还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并同时兼任着安徽和12军军长的职务。
一时间,李德生身兼多职,他有些手足无措,他对秘书无奈说道:“到中央工作,我可真像班长到了军部了。”
虽然话有些直白,但确实仔细想想,有很大的道理。
不过,李德生也明白,既然党中央,毛主席如此看重自己,自己当然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因此,他收拾好心情后,立刻投身到了紧张工作中。
得知李德生心态转变,毛主席很欣慰,当即召见了他。
这次与毛主席的交谈,也许之前已经熟悉,所以李德生并不紧张,周恩来也在旁边时不时的插话,三人笑声不断。
忽然,毛主席问到了李德生读书的问题:“你读过《红楼梦》没?”
李德生摇摇头,毛主席认真地说:“要读《红楼梦》,我读了5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也看。
对毛主席教自己读书,李德生是尤其感激的,他也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自己读书,无论何时,他都应该学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只有从熟读历史,才能更好的博古通今。
先去副司令员那报个到1970年底,党中央,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李德生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这时的李德生已经身兼数职,他有些分身乏术,为了避免给革命工作造成损失,李德生再次见到毛主席时,就问毛主席能不能免自己几个职务。
毛主席却是摇摇头:“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
周恩来在旁边也鼓励李德生要大胆干,没办法,李德生只能继续身兼数职。
不过,就在李德生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的上班第一天,他却对秘书嘱咐道:“我要先去副司令员那报个到。”
秘书很惊讶:“首长,您是司令员,其他军区领导已经通知过了,他们会去您办公室汇报工作的。”
李德生不以为然:“啥司令员不司令员的,我得尊重老同志啊。”
就这样,李德生去拜访了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先恩,也打电话给滕海清,分别了解情况。
说实在的,李德生对吴先恩,滕海清两位同志这样尊重,也是合理的。
首先,这两人分布都是开国中将,李德生是少将,从级别上来说,他要低两人一级。
除此之外,这两人也是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算是李德生的老领导,因为在红军时期,李德生最高的职务不过是班长,而吴先恩曾任过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红九军供给部部长,他的级别,是要比李德生高很多的。
滕海清在红四方面军,最高曾做过团政委,最主要的是,滕海清还与李德生隶属于同一个师,当时师长正是李德生的第一个贵人陈锡联。
虽然没在同一个部队,但滕海清也算是李德生的领导,所以,李德生去拜访滕海清,也没毛病。
我军能够在战火中淬炼而出,其中一个很好的因素,就是尊重老同志,这件事,在李德生的身上很好的显现的出来。
也正是李德生的谦虚,谨慎,尊老,所以,他真正上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老同志们都很配合他,很快,北京军区的工作便走上了正规。
毛主席之所以对李德生满意,也是源于李德生本身的人品好,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