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古人曾经告诉我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古训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军自1927年建军以来,就是在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从胜利走向胜利,但这当中有过三个和平时期,本文说一说这三个时期,我军的备战表现以及其后续的影响。
一、1945年8月-1946年6月,近一年短暂和平时期。从1927年的南昌起义开始,我军经历了“五次反围剿”“长征”、日军的“大扫荡”等等战争,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可以说,这18年以来,几乎无一日不打仗,现在,我军终于迎来了短暂且难得的和平时期。
这一段时期,我军的备战表现,各大解放区出现了分化,有的解放区眼光长远,积极整军备战;有个别解放区,出现懈怠思想,有刀枪入库的兆头,晋察冀军区就是如此。
1945年重庆谈判后,晋察冀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他们太期待和平了,在迷茫中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似乎觉得不再需要打仗了。于是,晋察冀军区在1946 年的三四月和五六月间对部队进行了两次整编,复员转业了约 10 万余人,总体兵力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而且,不注重部队的训练,有的兵工厂炮弹也停产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晋察冀军区在1946年6月刚减编完,国军立刻在1946年6月26日动用193个旅(师)160万人,向解放区发起进攻。此时,晋察冀军区都被打蒙了,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时候是一等一的优等生,短短一年时间,因为和平时期备战不足,晋察冀丢失了石家庄,让我党关内与关外的陆路联络即被切断,不仅影响华北,还将牵连东北,对全局有重大影响。1947年7月21日,周总理对各军区战绩进行排名,我军各区成绩次第为: 华东,晋冀鲁豫,东北,晋绥陕甘宁,晋察冀。此刻,晋察冀无疑是差等生,成为最后一名。
但总的来说,除了晋察冀,其他军区都准备得十分充分,就连2万来人的陕甘宁也血性十足,战斗力嗷嗷叫。
二、1973年-1979年,6年和平时期。这一和平时期,如果以1966年文革开始计算也可以,但本文以1973年抗美援越战争结束,我国援越部队全部撤回国内为和平起点,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为和平时期结束,合计6年时间。
这6年时间,包括部分文革以及拨乱反正时期,基本可以说是备战空窗期,军队没有备战,边防士兵的日常训练大部分都是非战备训练,很多新兵甚至枪都没摸过,就要上战场了。有当年参战的士兵回忆道:79年我们部队参战,确实训练很少,我们是装甲部队,却长年种庄稼,一年打一二次靶,全凭一口气在战斗。总体来说,1979年那一次战争,我军备战不够充分,协同作战的指挥能力和后勤保障的及时性没有达到战争的要求。
但我军战士血性融入了血脉,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28天时间就打垮了越军。据统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伤亡达2.7万余人,大部分都是在1979年的战争中损失的,特别是战争初期,仅2月17日到2月18日两天,我军就伤亡达4000人。
对越反击战作为我国到目前为止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局部战役,因为和平时期的备战空窗期,导致我军遭受一定损失,值得吸取教训。
三,1989年至今,最起码长达34年以上的和平时期。对越反击战持续达10年之久,我军通过这10年,各大军区轮番接受实战训练,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越南至今还心有余悸。
1989年直到现在的2023年,和平时期达34年之久,这是我党缔造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和平记录。翻遍史书,自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以来,从来没有30多年不动刀兵的史书记录。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比幸福的时代,衷心希望,这一记录继续保存下去。
纵使承平日久,所幸的是,我军也吸取前面两次和平时期的教训,一直积极整军备战,高层反复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战斗力是唯一标准,也是最大的政绩。于是,解放军陆军开始机械化,空军的五代战机也有了,海军的航空母舰也逐渐下饺子,我军已经越来越具备现代化的军事实力了。
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实战中,祁发宝团长身先士卒,身负重伤,面对团团围住的敌人,展现出我军将士一贯的血性,毅然冲在最前面,守住我们的国土,喊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令人为之动容。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现在的世界看似和平,
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
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