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美方“阵营”各怀鬼胎,各打各的小算盘,因而内讧不断——加拿大“躺着中枪”,美日发生敏感事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不消停。我们一一来说。
近日,纽约州州长霍楚尔为上周早些时候她发表替以色列辩解的言论道歉。当时,她暗示,为报复去年10月7日遭受的袭击,以色列有权摧毁加沙地带。更重要的是,她还补充了一句,“就像美国为了报复可以摧毁加拿大那样。”
报道称,在纽约市举行的一场犹太慈善活动上发表演讲时,霍楚尔当众表示,哈马斯“必须被阻止”。这样的话,美国民众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没什么新意。但是,霍楚尔接下来做的一个类比,却让人瞠目结舌。
她说,“如果某一天加拿大袭击了布法罗,第二天就没有加拿大了,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你拥有自卫权,并确保这类事情不再发生,这是以色列的权利。”需要补充的是,布法罗是霍楚尔的家乡。
此言一出,争议四起。一些民主党人和美国左翼组织立即发起谴责,怒斥霍楚尔的话“令人作呕”。更有不少网友直呼“加拿大瑟瑟发抖”,还有网友说“有句话说得好:做美国的盟友会死得很惨”,更有网友高喊“加拿大,是时候动手了”。与此同时,催促霍楚尔辞职的声音,此起彼伏。
为防止事件进一步发酵,自认说错了话的霍楚尔赶忙站出来道歉,承认自己“措辞不当”,使用了“可能会伤害一部分人的不恰当类比”。然而,这样的道歉并不足以消除霍楚尔说错话造成的影响。不过,到目前为止,加拿大政府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而与此同时,美日之间一桩敏感旧事,又被媒体挖了出来,相关报道让英国和日本网民纷纷破防。
一切要从三年前的一桩交通事故开始说起:
2021年,驻日美军海军军官阿尔科尼斯在日本静冈县出游时,驾车冲入一家餐厅导致2名日本人死亡。案发后,阿尔科尼斯以自己“突发高原反应”为由提出申诉。然而,车祸发生地的海拔仅有300米左右,用“高原反应”为由,属实牵强,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有了“高原反应”,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尽管各项证据对阿尔科尼斯如此不利,但他的家人却多次发起游行抗议,要求美国政界对日本施压。随后,拜登及20名美国参议员致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压力之下,岸田文雄选择“低头”。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阿尔科尼斯被送回美国,随后被立即释放。更有美国参议员,还要求日本为关押阿尔科尼斯一事道歉。如此欺人太甚,让日本民众怒不可遏。
如今,英国媒体旧事重提,再度点燃日本民众的怒火。与此同时,阿尔科尼斯撞人案的种种荒诞细节,也让英国网民想起了多年前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一个案子。2019年,美国驻英使馆一名外交官兼情报人员的妻子萨库拉斯因为鲁莽驾驶,在撞死英国青少年邓恩后以“外交豁免权”逃回美国,和阿尔科尼斯逃脱法律制裁的做法简直如出一辙。
因此,觉得自己和日本“同病相怜”的英国人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感慨。有人说,“美国公民在海外肇事逃逸的记录数不胜数”,还有人说,“美国人在欧洲也经常撞死人逃走,反过来还会要求受害者道歉”。
的确,美国素来擅长强词夺理,喜欢在犯错后,不道歉,反而是一通狡辩,同时将责任归咎到受害者身上!
话说回来,相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日本更像是美国的“小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时代,日本人在面对美国时表现出来的却是“低人一等”,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觉得悲哀。
然而,面对日本民众的暴怒,英国民众的破防,拜登政府恐怕不会做出回应,因为不消停的北约让美国根本“无暇顾及”他国民众的情绪。
眼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和拜登政府唱反调,坚决反对推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担任北约秘书长,因为后者在俄罗斯问题上的立场“有问题”。
近日,朔尔茨指出,冯德莱恩对莫斯科的批评过于严厉,这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带来问题。要知道,冯德莱恩的候选资格可是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出的,而且此前拜登也曾和朔尔茨通过气,希望朔尔茨能给冯德莱恩亮绿灯,但是被朔尔茨一口回绝。
据了解,北约内部并没有正式的程序来选择秘书长人选。相反,秘书长是由各成员国之间讨论候选人,直到达成共识后才会产生。
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担任挪威首相。自2014年10月起担任北约秘书长至今。去年7月已经第四度延长任期,是北约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秘书长。
此前,斯托尔滕贝格曾明确表示再次延长其任期实属不得已之举,也突显出北约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分歧。虽然他将留任到今年10月1日,但北约一直在物色其继任者。而美国实际控制着北约,所以美国的意愿很重要。
目前,拜登政府更倾向于由女性来担任秘书长。挑来挑去,挑中了非常“亲美”的冯德莱恩。而“亲美”,也是朔尔茨举双手反对冯德莱恩担任北约秘书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冯德莱恩真的当上了北约秘书长,届时北约那可真是美国的“地盘”了,尤其是在俄乌问题上,对俄强硬的冯德莱恩极有可能会完全倾向于美国的利益,而非欧洲人的利益,从而以美国马首是瞻,这是欧盟各国无法接受的。
那么就在朔尔茨和拜登因北约秘书长人选争执不下之际,特朗普一番涉北约言论,也再一次让欧洲火冒三丈。
特朗普日前表示,如果他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他所领导的美国将不会为国防开支投入不足的北约盟国提供支持,他甚至会鼓励俄攻击这些国家。这一言论随即引发欧洲的愤怒。
在这个节骨眼上,曾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博尔顿火上浇油,称特朗普如果再次当选,将力求真正地消除他本来就想退出的北约。也就是说,一旦再次当选,特朗普将会寻找毁掉北约的方法。博尔顿还不忘加一句,“特朗普从未丢掉摆脱北约的意愿。”
如此一番“添油加醋”的操作,让欧洲更加怒不可遏。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北约的不待见从来都不是秘密,他看不起利用美国的实力而不给予任何回报的盟友,他认为北约正是这种盟友的缩影。
尽管一些人认为特朗普“嫌北约”的表态与任何实际政策无关,只是为了彰显实力、拉选票并阐明拒绝现状的态度,但造成的影响仍然相当严重。实际上,他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让整个欧洲感到不寒而栗。
面对特朗普赤裸裸的挑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强调,必须尽快实现欧盟的战略自主,并对欧盟防务进行投资。换言之,欧盟想强大,最终还得靠自己,美国靠不住!
特朗普在担任总统期间,曾要求所有北约盟友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以上。然而,时至今日,北约31个成员国中,只有少数成员实现军费达到GDP占比2%的标准,而且基本都是中东欧那些“低收入”国家。所以,特朗普虽说还没有当上总统,但他已经“丑话说在前头”。
显然,曾让北约如履薄冰的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卷土重来,几乎已成为了所有美国盟友的一场噩梦。北约无论在拜登或者斯托尔滕贝格的眼里有多重要,但在特朗普眼里,那只是一群企图占美国便宜的“不缴费国家”,因此,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北约或许真有可能“一拍两散”“分道扬镳”呀,但结果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