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的崛起——有赖于“忠孝”不能两全的司马晋朝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3:18

王祥、王览兄弟,琅琊王氏崛起的关键(网友武汉老揭整理)

“忠孝”不能两全的司马晋朝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特别推崇忠孝,但独晋朝只强调孝悌。因为这个这个王朝的奠基人就是从前老板那里骗来了政权,司马懿刚对洛水发了毒誓,他拿着自己攒了40年的赫赫威名及顶级信誉骗了曹爽和天下士族。

这种举动导致有晋一代官方再也不好意思宣扬“忠诚”。

西晋王朝“忠孝”意识形态的两根大柱子先天就坍塌了一根。

所以孝道被司马王朝无限的拔高。在24孝里面,很多汉末西晋的纯孝故事背后都有很多细节可挖。

今天就讲一个琅琊王氏因为奉行孝悌而崛起为门阀的事。

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

王祥,汉末出生,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才出仕为官,后从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王览,王祥的弟弟也留下了王览争鸩的典故,二十四悌之一。

兄弟两人都入选当时的道德模范,非常罕见

王祥和他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开创者,这个家族汉末在已经小有实力。但是在这兄弟两手中家族才逐渐走向了权力的顶端。

中国古代,德行是最高评价标准,孝子王祥闻名天下,被当权者礼聘,先后在曹魏和西晋担任大司农、司空、太尉和太保,封睢陵公,王览也官至光禄大夫。

魏晋之时,王家跃升为顶级门阀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迎来了鼎盛期,王览的孙子王导王敦辅佐晋帝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百年门阀崛起于“纯孝”

琅琊王氏西汉初年已经有人入仕为官,到了东汉时已经累世为官。汉末关东战乱不已,曹操、陶谦、吕布等在徐州、山东一带激战,还有多次屠城。琅琊的豪门举家南迁,这里面包括诸葛氏和王氏,王氏落脚在庐江地区。

汉末动乱迁居于庐江的王氏

王祥就生于汉末这个动乱的年代,却一直表现出一副超然的态度。不应州郡征召,直到曹魏代汉平定北方,才入魏为官,并且很快政绩斐然,一路高升直至九卿。

王祥隐居三十年不问世事,一直积攒“孝道”获取名声。一出山就获得了别驾高位。他观察到了曹魏的江山基本稳固,再不出仕就没机会了。凭着三十年中他积攒的孝名,这次出山稳稳的成功。而且从后面几十年他在官场所作所为来看王祥绝对是心思缜密,谋划深远的人。

三国末期和他性格最接近的是司马懿。怪不得王祥最后能几乎无缝把效忠对象切到司马家,果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王祥六十岁入仕,费二十五年之功从一介布衣升为古代文臣品秩之巅的太保,不可不谓青云直上。

除了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精准站位外,另一个核心原因是他很好地担任了司马氏的意识形态的形象大使。

司马家族两次废帝

从司马代曹的过程也看的出来,当时顶级士族的道德标准是怎么样的,当年曹魏太祖的唯才是举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手段给他们留下的阴影太深了,以至于曹丕的九品中正制都没有收买过来。对士族来讲曹家的皇帝是我们捧上去的,哪能有着你们家性子搞集权。

志大才疏的曹家二代曹爽,权力斗争中输给了司马家

所以曹家二代败家子曹爽开始削权搞改革时,世家冷眼旁观。曹爽想伐蜀立威时士族全部表示反对。加上曹爽这个志大才疏的二代手段和操作都不行。最后被司马懿整死的时候也确实没有啥可说的。

废除曹芳

高平陵之变后,曹家宗族的势力被大大削弱,皇帝曹芳成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提线木偶。不甘于此命运的曹芳暗中联系忠于曹家的势力想一举翻盘。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动政变。欲废除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同年,曹芳被废。

司马兄弟,特别是司马师的能力远超同时代的门阀二代

王祥见证了废黜曹芳的整个过程。此时的他已为掌管财政的大司农,为九卿之一,位高权重。司马师的废立的行动中,王祥最起码是表示默认的。事后被封为“关内侯”,这个算是司马师的投桃报李。无军功而封侯说明在废立皇帝的事情上王祥可能不单单是默认,可能还是态度比较“积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芳被废黜后不久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被“拥立“为皇帝,司马家让王祥出任天子的老师。看的出司马家是完全信任这个魏国老臣的。这么一个跟着司马家混的人在皇帝身边,年轻的皇帝当然也不会太信任这个老师。

曹髦不满司马昭的步步紧逼

与此同时,司马一家开始按部就班的开始篡位的步骤:

曹髦即位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

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

天子忍无可忍

公元260年,已经登基六年的曹髦,忍无可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在喊出千古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他带兵冲出皇宫,在首都的大街上驾着马车横冲直撞,让世人看到了热血的天子也看到了司马家的不堪。曹髦在洛阳大街上被司马昭部下成济用长戈刺死。

当街捅死天子,司马家又创下中国历史的一个“第一”

这一天皇权的神圣性也被一枪刺破了,到此为止,司马懿撕烂了臣子的忠贞、司马昭抛弃了帝王的神圣。封建王朝伦理道德的3个台阶、天命神授、忠、孝就只剩下孝道了。

这个时候王祥适时出现了,他身为皇帝曹髦的老师。面对学生的尸体,他只是嚎啕大哭。哭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都是老臣之过啊。

表演完毕,司马昭安排打手捅死天子这事不能完,只能把打手成济灭三族了事,至于发命令的贾充,因为是司马昭宠臣,啥事没有。

杀了皇帝的二愣子成济被灭三族

王祥真的孝敬母亲吗,从后面他几十年反复横跳和表演性人格看,多半是不真实的况且他的继母并不爱他哥俩。这个时候汉末的举孝廉制度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成为了地方豪强向上送人的白手套制度。

曹髦死后不久,王祥升为司空,为三公之一。

一场孝道的“表演”

24孝的故事除了证明王祥继母是个吃货以外皆不可信。不得不怀疑,是司马氏有意助长了这些神话的创造与传播,他们需要王祥充当“孝感天地”这场主旋律叙事的主角。而王祥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也愿意被司马氏利用。这是一场打着道德旗帜却无关道德的利益交换。

王家其实不止王祥有典故,他的弟弟也有典故。这家人算是把东汉以来征辟和举孝廉制度玩的烂熟了。二人的不懈努力下,琅琊王氏从一般豪门变成顶级门阀,家族子弟大规模入仕,家族开始左右朝局。

王祥在六十岁之前始终隐居,但是持之以恒的贯彻对于“孝道”的“表演”。他的家族也不避讳的把这些事情传的神乎其神。经过几十年的演绎,上至曹魏的皇族下到地方的郡守都对王家这位孝子大为赞赏。

王祥对天下大势有极为灵敏的嗅觉和判断。刚刚出山在徐州地区的治理也看得出来,他在隐居的时候不单单是做“宅男”。而是认真的对当时治理州县必要的资料、常识、人事关系的做了系统整理的。加上他大名远扬本来就带了光环,在地方任职时做事也干净有效率,很快做出了一番成绩立刻被调往中央。

王家总能通过在前一个政权中积累的权势,在下一个新政权中掌握高屋建瓴的巨大势能,攫取更大的权力。

司马氏以臣子身份篡夺曹魏大权,不敢以“忠”统御群臣百姓,只能高举“孝”旗,自称“以孝治天下”。

而王祥以孝闻名,正好能被司马氏塑为楷模,装点门面。王祥自己政治情商也超高,两次面对曹魏皇帝北废被杀,既不挡司马家的道又表现出一位“纯臣”的操守。司马昭看到曹髦被杀,王祥作为老师痛哭流涕的样子估计也是对他的演技颇为佩服。之后司马家要当皇帝还是需要这些“忠臣榜样”的。

王家后人王敦一度对东晋皇权发起了挑战

从此刻开始尽管西晋朝堂的风云诡谲,不断有大的门阀势力倒霉下台。但是琅琊王氏的一门青年才俊们也不断的涌出,琅琊王氏开始在中国的顶级门阀位置上站稳了。后面东晋朝廷衣冠南渡,王导王敦兄弟更是主导了东晋早期的朝堂。

发迹于汉代的门阀在东汉覆灭后,曹魏开启九品中正制,彻底垄断了高层资源。司马家阴谋篡位,为了讨好士族,继续让利,皇权更加不稳定。

高平陵之变,司马家上位

自魏晋至隋唐,皇帝常常倾国覆族,但五姓七族、王谢卢崔不倒。恶名与风险统统归诸帝王,荣誉与实利一概入于私门。也不能苛求当时世家大族好“虚名”和表演式表现孝道。这些上有所好,都是司马家带的好头。因为表演和“虚名”真的能获得政治利益,那就由不得大家这么做了。就算没有琅琊王氏,也有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出来表演。

台上诸公还在表演“纯孝”,暗地里确勾连司马家的诸王争夺天下。但此刻,匈奴人、鲜卑人的战马扬起了尘土,汉家的天塌了!

1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