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脉是脾胃本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9-27 15:42:34

“小王,今天有什么问题?”谢老师略微抬头,看向面前的学生。

小王站在桌前,手里握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敬畏。作为谢老师的学生,他深知这位老中医学识渊博,心细如发,但对学生也是严格要求。小王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谢老师,我最近在复习脉学,有些问题想请教您。关于‘缓脉’的具体特征和临床意义,我还有些不太理解。”

谢老师放下手中的笔,微笑着点了点头,招手示意小王坐下。“好,今天我们就详细讲一讲‘缓脉’。”

小王急忙从背包里掏出一支笔和一张新的笔记纸,神情专注地坐在谢老师对面。他知道,每一次与老师的对话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缓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谢老师目光温和,但声音中带着一丝考究。

脉率慢于正常脉,但比迟脉快,每分钟大约60到70次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小王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然而他随即感到回答有些不够全面,赶忙补充道,“脉率慢于正常脉,但比迟脉快,每分钟大约60到70次。”

“不错,”谢老师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但你知道缓脉的脉象特征为什么如此吗?”

小王皱眉思索,缓缓开口道:“这...应该与脾胃的状态有关?”

缓脉是脾胃本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谢老师微微一笑,显然对小王的回答感到满意。他语调缓和,耐心解释道:“是的,缓脉是脾胃本脉。你要记住,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脉道自然不充,所以脉象就会表现得怠缓无力。而湿气黏滞,也会阻碍脉道,导致气机被困。”

小王听得认真,赶忙低头记录。他心中暗自佩服谢老师的见解深刻,总能从看似简单的脉象中分析出机理。这样的细致入微,是他作为学生需要不断追赶的目标。

记录完谢老师的解释,小王抬起头继续发问:“那如何区分平缓脉和病缓脉呢?”

四时之脉,和缓为宗

谢老师笑着站起来,走到药柜旁,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古籍,翻开几页后,指着其中一段说:“这里,《三指禅》有记载——‘四时之脉,和缓为宗’。平缓脉,是和缓有神,说明脾气健旺,身体健康。这种脉象常见于正常人,脉来从容不迫,不急不缓,这是一种好脉象。”

病缓脉,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张

“而病缓脉则不同,”谢老师的目光凝重了些许,“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张,像是一根绳子松垮垮地挂在那里,甚至有被困住的感觉。这样的脉象往往见于湿病,或者脾胃虚弱。”

小王细细琢磨着老师的话,想象着两种脉象在指下的感觉,仿佛能透过老师的描述,感受到脉搏的跳动。他边听边记,不时皱眉思索,似乎在用心构建一种感觉的框架。

谢老师坐回椅子,又说道:“湿气重,像是水气阻滞在人体的管道里,导致气机运行不畅。你可以把人体的脉道比作河流,气机就像水流。如果水流顺畅,脉象自然和缓有力;但如果河道被泥沙阻塞,水流变慢,脉象就会显得怠缓无力。”

“我明白了,湿气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小王恍然大悟。

谢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补充道:“正是如此。中医讲究气血调和,一旦气血被阻,脉象就会有反应。而湿邪不仅困扰脾胃,还会影响全身的气机运行。”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你进步很快,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得通过诊脉,体会脉象在不同患者中的表现。”

小王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好好练习的,老师。”

谢老师看着眼前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中医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而小王的聪明与勤勉,正是这一古老医学延续的希望。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