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归义军和今日新加坡,缺少宏大叙事的小国能否在风浪中独存

闲说宇俊星 2023-12-26 05:47:00

新加坡的入籍仪式

政治是凝聚人心的艺术。

原始社会人类能通过血缘结成几十人的小组,战胜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进入文明社会后需要通过传说、宗教等手段结成更大的组织去抵御风险。一个只讲利益不讲理念的政治实体是走不远的,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分裂和人心离散。

1000多年前河西走廊一个汉人政权的例子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归义

“沙州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余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

唐宣宗大中年间,长安突然迎来了来自遥远河西的使节。自安史之乱后近百年时间。很久都没有来自西部的遣使队伍了。上一次还是60多年前唐德宗时期,借道回鹘而来的安西都护郭昕的队伍觐见唐德宗。随着9世纪初安西四镇也陷于吐蕃。自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广阔领土和唐朝已经没一毛钱关系。

张义潮统军出行图

不过到了9世纪中叶,西部的吐蕃和回鹘分别出现了大的政治动乱。吐蕃末代赞普被僧人刺杀,吐蕃陷入内战。北面的回鹘人被黠戛斯人击败,部众南下奔逃。河西走廊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期。

河西的收复是当地人的自发行动,吐蕃政权走向末路,被吐蕃压制的各个民族都在自发反抗。人民思念曾经的故国,一个曾经傲视天下的国家就在眼前。

收复河西(图片来自B站UP主 “安州牧”)

尽管很多人从出生就没去过中原,吐蕃的统治下儒学等经典也被废弃,很多河西人民连汉语都生疏了。不过百年前受到唐朝强大国力的影响依然在。不远的唐朝给生活在惨烈压迫下河西各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强烈的愿景。

吐蕃在河西的统治一直不得人心,粗暴的干预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实行同化教育。强制安排当地农民耕种吐蕃贵族喜爱的水稻等农产品。将大量汉人变为奴隶,驱使各族人民服务于吐蕃与回鹘和唐的连年战争。河西人民可能只是模模糊糊记得大唐的好,但是非常深刻的理解吐蕃统治的坏。

河西的汉人豪族张义潮抓住了河西人民最大的公约数——归唐。

出土于敦煌的文书

起义后他第一时间恢复中原衣冠,新建学堂普及儒家经典,教育当地子弟,将节日,祭祀等多种文化活动都靠齐中原,并派遣了多队报捷使前往长安报捷,希望朝廷第一时间承认新生的河西政权。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后,他还联合河西各大族马上把战火烧到河西其他地区,短短几年河西走廊除了甘州全部光复。

归义军收复河西的时间轨迹

到了861年,甘州归义军被拿下,河西走廊最后一块版图被拼接上。“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结局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河西人民心心念念的祖国已经不是百年前那个胸怀四方,包容各族的大唐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破坏过于惨烈。让后来的唐朝君臣全部患上了节度使PTSD,任何一个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人在唐皇眼中都是潜在的安禄山。

河西的张义潮又是自己带头,招募了一大批人完成了河西的回归,这期间没有得到唐朝任何帮助。唐朝官方没有大肆宣传这个伟大的功绩。河西最后一个被吐蕃占据的领土甘州被收复后公元(861年),唐军马上进入甘州摘桃子。唐朝对于张义潮河西节度使的正式册封也一直拖着。

唐宣宗、唐懿宗都不信任归义军

唐宣宗之后的唐懿宗继续了对河西归义军的怀疑态度,不久甘州又被吐蕃的温末部占领(这时的唐军就是这么不给力),河西与朝廷的联系又断了。

民族英雄张义潮最后自愿去长安做人质,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祖国。不知道回到长安看到朝堂上这一干人等是不是有些许后悔。

唐灭亡后,河西归义军一下子尴尬了。除了周边回鹘人不停的侵扰之外,这个政权立足的一点——“归唐”,找不到锚点了。

归唐就是希望,有希望人民就有奔头。但是中原变换大王旗几年就换一个天子,河西汉人将去往何方。

善于经商但是不重视构建意识形态的粟特人

张家之后是粟特人曹家继续统治瓜州沙洲的归义军。精明的粟特人善于经商,也善于用实际利益考虑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果断抛弃了“归唐”的意识形态,专注于瓜、沙两地的经营,也不纠结于保存自己汉家的风俗文化,而是大力发展佛教并诚服于附近的回鹘政权。

活着就行,其他的不想了。

没有了归唐的追求和对汉文化的坚持,河西的飞地最后淹没于党项人西征。只留下了莫高窟的藏经洞诉说千年前这段传奇。

南洋中的孤岛新加坡

归义军的故事在古代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凭借着对故国的向往和对自己汉人身份的坚持。瓜沙二州点点反抗的微弱之光最后燎原为熊熊烈火摧垮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蕃人的高压统治。

近代下南洋形成的华人占主体的国家新加坡倒是和归义军有一点像。今天新加坡已经走“务实外交”路线多年,普通中国人想和这一代新加坡攀亲戚多半是热脸贴冷屁股。

爱国华侨陈嘉庚

不过在建国前,南洋的华人是非常心系祖国的。从清末到抗战,南洋华人出钱出力出人为祖国的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刻南洋华人可以说是身在南洋,心在祖国。因此日军攻占新加坡时对华人展开了系统的大屠杀,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差点也被日本人杀了。

但这一切亲善“祖国”的趋势在李光耀主政新加坡后出现了“逆转”。这个华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在今天虽然对中国有大量投资。但是他们和中国亲密程度远远没有自己华人血统那么浓。

新加坡独立时,地处南洋中心被广大有敌意的马来人印尼人包围。这个时候李光耀考虑如果将新加坡当成中国的海外“领地”将会带来更大的敌意。

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

与此同时5、60年蓬勃发展的左翼运动在南洋影响极大。李光耀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左翼人士,左翼又是天然亲中国的。

基于内部和外部的考量,新加坡都要摆脱自己“海外中国人”的身份。所以强硬的李光耀用强硬手段改造这个城邦国家,将75%华裔后代的官方语言改为英语。语言的强制改变让新加坡70年以后长大的人思维更接近西方而不是中国。于此同时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压制左翼运动做美国在马六甲的“桥头堡”。

新加坡小错的处罚很严重

一只脚踏出吸烟区喜提200块罚款

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管束普通国民的行为,李光耀的治理方式与其说是现代儒家治国倒是不如说像2300多年前的秦国商鞅。

经历过60年代国家贫穷的人,也许能接受这种事无巨细又严厉的统治方式。人民行动党在这批人看来就是一个威严的父亲。

101岁还在工作的奶奶,生了8个孩子,只会讲福建话

新加坡成功也是因为李光耀,未来能不能继续,再过两代人,这个国家还能不能有凝聚力,老一代的留洋扎根下来的都没了,年轻一代全部西化,就好像一棵花种在松散的沙堆上,华人的传统都丢没了,很容易就崩塌。

感触最深的就是新加坡的老人,和香港极为类似,全社会都是存在普遍的老人打工现象。去所有的food court吃东西,端盘子的都是老年人,颤颤巍巍的,看得你都不好意思。

很多移民来了,很快又搬走

但是现在新加坡富裕了,当年那种内忧外患的环境没有了。千禧一代出生物质就极为发达,他们又受到新千年自由文化的冲击,对于此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人民行动党这些年选票原来越低。每年移民到新加坡的人很多,但是把新加坡当跳板的人也很多。

华人的根可能断不了,毕竟每年国内还有不少移民过去,但是新加坡的主体文化确实“多元化”了。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经说:新加坡要建立的是一个含有原属国家成分的独有新加坡文化。因此,他鼓励新公民与原属国家尽量保持联系,但要记得自己已是新加坡人。

现任总理李显龙也呼吁,新移民在保留自己独特的传统与文化的同时,也必须融入新加坡社会,以建立共同身份和归属感,确保人民能继续保持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但是新加坡人到底是谁?随便一个新加坡人面对采访估计也说不清。一个生活在新加坡50年又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曾说了他对新加坡的感受,大家可以参考。他是第三代华人移民,在中国工作了多年,更加认同中华文化而不是这种“生造出来的新加坡人”文化。

李光耀自己也说过:“100年后,新加坡还会存在吗?我实在不敢说……”

李光耀是近代东南亚最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务实到了冷酷的地步。新加坡采用的精英治国,小学就开始分流,如果你6年级的统考考试成绩不行,那人生基本决定了,以后大概率要去干扫大街的活。

许多小六分流进入到普通源流的学生,最后大部分都进了技校,他们绝大部分根本连读高中的机会都没有。并且,按照成绩分班贯穿于新加坡学生生涯,这种内卷从开始认字就开始,为什么很多中产要移民的原因也是在此,双高学历的父母很难接受自己孩子以后当清洁工住组屋。

相比与中国父母担心的初中分流的焦虑,新加坡从4年纪开始分流,6年级的考试考不好很多人就定型了

新加坡政府也不会刻意改善这种人才选拔机制。既然所有国民在政府的安排下都能有房子住有工作。那就应该让能力杰出的人身居高位,为什么要为底层的后代再开一道门让他们阶层升起来。

像中国扶贫攻坚给山区人民修路通电,领导干部苦口婆心的教育西南山区的人民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新加坡政府是万万不会做的。

给西南大凉山深处村庄修路,这些投资新加坡政府是不会做的

很多国人喜欢新加坡的严刑峻法,赞扬他的公务员体系高效。但社会竞争近似于残忍的达尔文法则,又没有一个宏大的叙事凝聚人心,这样的统治方式能治理500万人口不足1千平方公里的城邦真的可以传之百年千年?

就像归义军结局一样,没有宏大的让人信服且能凝聚人心的叙事,光靠精英的治国方式,200年时间也灰飞烟灭了。未来的新加坡会怎么样,也许会变成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浮萍消散在南洋的列国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