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掌掴事件:谁篡改了事实

雨树披纷 2023-05-12 17:41:52

高铁掌掴事件持续发酵,有当事人陈述,目击者证言,事件完整视频,警方通报,还有对当事人的各种爆料。我不是为谁洗地,而是要说:在水落石出之前,任何目击到的“事实”,都可能是错误的。

美国人卡里·布罗茨基在《当代魔鬼词典》里,是这样调侃“事实”的:这是一些最可靠的东西,我们常常以它们为基础建立我们的假设。这个定义虽偏激另类,却耐人寻味。

在高铁掌掴事件中,有一些“爆料”,就是建立在“先入为主”的假设基础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工作的一家国营企业发生一起血案:A家女人一双新皮鞋少了一只,几个邻居说是亲眼看见住在对门的B家女人拿的。尽管B家女人平时手脚有点不干净,但这一次却指天誓日不承认,一番争辩之后,她倍感羞辱而悬梁自尽。老实巴交的B家男人,一怒之下揪住正在车间上班的A家女人,用菜刀把她的脖子砍得只剩下一层皮。事后,公安部门在柴火间发现那只丢失的皮鞋,根据啃咬痕迹,判定是被狗叼走的。

诚实不欺的邻居们,因为“先入为主”,看错了事,无意中害了两个家庭。

目击者在别人面前说出事实的真相,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那些邻居都不是存心坑人骗人的人,为什么他们陈述的情况与真实的事实不同呢?

图片来自网络

德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测试:让目击者同时看到汽车相撞的情景。一周之后,问测试者:你看到汽车玻璃裂成碎片了吗?回答“是”比回答“否”多两倍,实际上玻璃根本就没有碎裂。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深信不疑的眼睛常常会欺骗我们,我们的记忆会有意无意篡改事实。

人的记忆不同于摄像机,只要正确操作,就会播放绝对忠实于事实的内容。记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写的过程,它总会在不愉快的事情上注入一些主观愿望,增减、延伸、变异已经过去的事情,形成错误的回忆;而人们不知不觉将错误的记忆当作事实,抱有某种错觉。目击者有时信誓旦旦的事实,却是错误的描述,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

在生活工作中,很多麻烦、错误、矛盾甚至悲剧,都是因为受到他人记忆假象的误导而诱发的。当有人把目睹的敏感事实告诉我们时,无论这人是否诚信可靠,也不要急于相信此类的事后陈述。要暂缓判断,学会把事情放一放,三思而后信,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郊游时,我常路过一个山谷,山谷两侧山腰上,两块长满青苔的墓碑,冷冷对峙了四十年,这就是当年两家女人的坟茔。走这山谷,总是不寒而栗,脊梁巴凉巴凉的。

事实一旦被“篡改”,有时真的很可怕。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