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故事还原历史风俗:穿越秦汉,平民的出生求学、婚娶生子之路

阿郑的读书日常 2020-12-16 09:43:58

习俗是这个世界最有趣,但最不易觉察的东西,有趣是人们生活活动的点点滴滴,不易觉察是人们在潜意识中早已适应了习俗的存在。历史学家们对古代人们社会习俗的观察,多是局限在士大夫、贵族阶层,很少注重风俗在平民阶层传播过程中的样貌。接下来,我们将以故事的形式,以史料为根据,生动展现一位秦汉时期,主要是汉宣帝时期的平民,出生、求学、婚娶、生子之路。

我一直坚信,世界是神奇的,即使是在科技昌明的现今,也有许多的未知,沉睡在不知名的地方,等待着人们去挖掘。这不,我就遇到了这种,在现今科学思维下,难以解释的神奇未知。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于呓语中睡去,谁知,醒来却到了另一个世界……

一、出生

(一)第一世:

一阵婴儿的啼哭,扯坏了我的梦,喧闹是我对这个新鲜世界的第一印象。我似乎变小了?这阵婴儿的啼哭原来是我发出来的。

慢慢睁开眼睛,我看到一群人围在我身边,在说话,亦或是在争吵。

“王小哥,不幸是位男孩。”说完,接生婆一脸愧疚,好像生男孩是她的错一样。

而一个,脸庞黝黑的农家大哥,听完这句话,则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呜咽地哭了起来:“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骨骸相撑柱。”怎么会是个男孩?要是女孩该多好啊。与其任他长大被抓去服徭役、修长城,还是溺杀了吧。

说是死去,但我其实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疼痛,就像是一场短暂的梦。

(二)第二世:

醒来。幸好,这次投胎成为了一个女孩,还是一位农户家,姑且不至于刚出生就死去了吧?结果,还是被溺死。

“孰道水无情,有情偏浸出胎婴。女儿原是赔钱货”,原来,这一世,我降生到了汉初汉武帝时期。全国上下民众都勒紧裤腰带,为征伐匈奴筹备钱粮。生一个女儿,没有什么劳动力,还又要吃喝,又要出嫁陪嫁物品,贫穷人家怎么担待的起。再说,董仲舒大人,正在提倡男尊女卑的儒家伦理,被溺死也正常。我不怪这一世的父母,他们也是可怜人,那生产力低下导致的贫穷、思想观念守旧导致的迂腐,才是原罪。

“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出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汉书》

(三)第三世:

再次醒来时,汉武帝已经在关外给予匈奴重创,周围邻国也瞬间安定了下来,一时四海承平,民众休养生息,已到了汉宣帝时期了。我也成功的再次降生到了一位农户家中,平平安安的成长了起来。

二、求学

虽然,家中贫困,但还好父母亲爱护,为满足我求学的愿景,攒了一笔束脩,好让我去邻村的一所学堂拜个老师,早早习字。我不是看不见,白天父亲早早起床干农活的忙碌,也不是不心疼,夜晚母亲守在织布机前悉悉索索的疲累,但是有着一颗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灵魂的我,无比深刻的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也明白唯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的至理。

隔壁村老师的脾气并不是太好,但是还好我谨从“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请教方法,渐渐地,还是学到一些实用的学问。我开始习惯了用这个时代的毛笔,也能流畅的书写这个时代的文字,胸中不仅有一腔开疆扩土的谋略,还有好多本藏在枕下,自编自写的富国强兵规划。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背脊(汉代由于营养和劳作的关系,人衰老的较快),我无比的渴望,能够快速成长,“出仕入庙堂”、“立功、立言、立德”,再到造福一方。

但是,几年后,等我学问积累充足后,方才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西汉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只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所以,要入仕的话得先有一张“入场券”。

然而,一个出身平凡,家里几世为农的农民的儿子,想获得皇帝、公府、州郡的征聘,根本不可能,人家都不认识你,何以征辟你呢?而察举制的话,则需要通过“乡举里选”,公平竞争的话,我倒是不怕,可世代为官、累世公爵的豪门大性,早已垄断了贫民晋升的途径,名额人家自己人都不够分,怎么会施舍给一个外姓人氏?看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场景,只能无奈无奈再无奈,封建王朝不到覆灭的时候,很难有上下阶层流动的机会,挣扎的试过几次无果,甚至想到入赘,但人家的婚配要求“门当户对”。

三、婚娶

(一)婚礼进行前:

汉代,是中国封建婚礼大操大办的奠基时期,人们不再固守“婚礼不乐不贺”这样的古训,不再满足于先秦时期刻板的婚庆模式,一方面是追求婚礼仪式的华美铺张,一方面是喜欢广迎宾客的纷闹喜庆。不过,人生三大喜之一,确实是值得欢天喜地,闹上一个友邻同庆。

首先,是择日。择日是我们十里八乡的常见现象,人们相信在不同的时间段娶妻会有不同结果,每对夫妇嫁娶时,都要请乡里有学识的长者,来帮夫妻二人测算五行属性。如,吉利的寓意有:多子、富贵、夫妻和睦等。不吉的寓意有:五行相克(克夫克妻)、少子、贫困等。

“行者得功,木者胜。”——《汉代简牍·日书》

汉简

早婚也习以为常,本来十五岁时,我就可以与隔壁的王二妞结婚了,但是我觉得她年纪还太小,就又等了五年,我和二妞结婚那年,我二十岁,她十五岁。

“令民得卖爵,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书·惠帝纪》

根据《汉书》的记载:秦地,“嫁娶尤崇侈靡”,长安“问里嫁娶,尤尚财货”,太原和上党“嫁取送死奢靡”,卫地“其失颇奢靡,嫁取送死过度”。我家这边属于蜀地,虽然,地域不同,但聘金宴席一样也不能落于人后,我和父母亲商量了一下,把家里的粮食翻了出来,质押出去,问邻里亲朋又凑了点,换得了几个钱。当然,还是不太够。只能又去找乡里宗族大姓借了点高利贷,才勉强凑出来“妇女有五辆之徒车”的盛景。

“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汉书·宣帝纪》

(二)婚礼进行时:

清晨鸡鸣声才刚响起来,天还尚未放亮,二妞就起床开始了一番装扮,口含朱纸、脸颊揉上几抹胭脂,还用一根闪闪发亮的珠簪束起了满头秀发。耳畔戴着好看的耳珰,外衣也换上过年时才舍得穿的绣花裌裙,脚上亦是一双崭新的丝履绣鞋,站起身来从衣架上轻轻捧起了一条洁净的绸带系在腰间,权当束腰,之后又反反复复的梳理了四五遍方才心满意足的准备去拜见父母。

“长裾交稀,璧端簪珥”。——《盐铁论》

这时,我也带着一众迎亲的朋友到了二妞家门前。待二妞哭哭啼啼的拜别父母,我方才扶她坐上牛车,到了我家。这时,院子里的几堆亲友,如:我家的亲友、二妞家的亲友及一众亲邻,早已嬉闹开来。

我和二妞俩过来后,也加入了“酒后相戏”的队伍中来,一起喝酒、聊天、取乐。期间,还被几个损友逼迫,表演了一把才艺,唱歌是不会的,只有弹筝击鼓,以助酒兴。

“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盐铁论》

(三)“撒帐”与“吵房”:

“撒帐”是“吵房”前的必备项目,这个习俗来源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告富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寓意就是早生贵子,当然还有一说是为了驱邪避煞。

我和二妞进洞房时,亲友们站在两旁,依次向我们身上抛撒麻豆谷米,用来祝福我们早生贵子,顺心如意。当然,也有种重回现代,接受礼花喷洒的感觉。

“吵房”的意思就是闹洞房。在汉代,结婚闹洞房这天,是少有的“无法无天”时期,即不用顾忌传统礼仪的阻碍,也不用在乎道德的约束,可以肆意的捉弄新婚的新人来取乐。为此,我还提前想了一些,比如紧闭房门、打感情牌、策反发小之类的防御措施以备他们闹得太多欢腾,难以压制。没想到,事实证明是我多虑了,不是他们不够闹腾,而是二妞太强了,一声“河东狮吼”,便震慑住了一众“宵小”,使其难以放肆,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直至深夜,一众人才纷纷辞别,不过我和二妞,并没有趁他们一离开就享受期盼已久的春宵时刻,仅仅是正常睡去。一是忙碌了一天,又闹得深夜,两人都有些累了。二是我俩对他们“假以离去之名,实则行听墙角之实”的行为心知肚明,知道他们想偷偷听一些洞房笑料,以后用来取笑我们,所以才不能给他们机会。

“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汉书》

四、生子

(一)孕期:

“春播秋收,夏去春来”,日夜轮回间,转眼,就是三年后了。

二妞没有辜负两方父母的期望,成功怀上了孩子,经测算,预产期估计也就这几天了。恍惚间,我也要初为人父了,心头抑制不住的一阵喜悦。但看到身材臃肿,走路蹒跚的二妞,又不禁的涌出一阵心疼,这肚子也太大了,比我另一个发小怀孕妻子崔氏的肚子足足大了一圈,相比之下,二妞受到的折磨,肯定也比崔氏痛一倍,想我我心情忽又低落起来。

胎教,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到我们这个时代,也被更加重视。发现二妞怀孕后,我便时常陪伴在妻子身畔吟诵《诗》、《书》,帮助妻子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上,也“忌辛辣之物”、“不食邪味”,忌吃兔肉和姜,多食马肉。

“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汉·贾谊

(二)接生:

“铁柱!速去村东头请你刘大娘,二妞要生了!”这天我刚下田,才走到家门口,就听到父亲在唤我。

听到二妞要生了,我脑海顿时猛地一空,脚步却不停顿,急忙跑去刘大娘那里。刘大娘是我村的接生能手,好多户人家的孩子,都是刘大娘给接出来的。

经过刘大娘的一番忙碌,终于接生了出来。刘大娘隔着房门喊道:“王小哥,不幸是位女孩。”

听到刘大娘说生的是女孩,二妞父母和我的父母神色不由一黯,或许他们觉得,与生男娃的“弄璋之喜”相比,生女儿的“弄瓦之喜”实在不值一提。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古代一种玉器)……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粗布衣服),载弄之瓦。” ——《诗经·小雅》

不过,我不在乎,我喜欢女孩,不管生男生女我都是极欢喜的。

我与父母在屋外,刘大娘同二妞在屋内,隔着房间,我调大音量喊着:“刘大娘,二妞身体怎么样,还好吧?”

“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庶人无侧室,及月辰,夫出居群室”。 ——《礼记》

一时间,刘大娘没有回应,反而二妞的痛叫声越发的频繁和响亮,我心中一沉。

……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第二个是男孩,王老哥、王小哥你们有福了哟!”刘大娘欢快的喊叫着。

感慨:

我是王家村的王铁柱,是一位来自现代的穿越者,是王二妞的夫君,也是我女儿的父亲。至于小儿子,在未满一岁时便夭折了,汉朝儿童夭折率这么高,其实我早该预料到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经常发呆、感慨,想着我这一生,从出生、求学,到婚娶,再到成为一位父亲的经历;渐渐地我适应了这边的风俗,虽然,在月圆之夜,总还会想起穿越前的经历,会想起那个“富强、文明、友善、和谐、美丽”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过去,就像是一本载满风尘的历史书,未来,则又像山水画的留白。

有时候王铁柱感觉人生是有规划的剧本,自己是剧本里被安排好角色的傀儡,有时又感觉自己活成了一段历史。虽然此生,王铁柱极度平凡,既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也没能一展胸襟和抱负。可历史不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人物组成的吗?没有这些平凡人物,强汉的辉煌也不过只是空中楼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