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造假者被开除,中国的天又不塌了?

宝粉看时尚 2024-11-23 20:52:40

2023年8月份,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在抛出了他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他团队声称自己已经在21°C的环境下实现了室温超导技术。

这一消息迅速引来全球范围内的轰动,硬生生将美国的经济让迪亚斯给带动了起来,美国的股市一度非常看好超导材料的市场前景。

然而在这之后不久,迪亚斯就被发现有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存在。

随后罗切斯特大学就向迪亚斯宣布了解除与其的雇佣关系,并且为了保存自己学校的名誉,决定撤销迪亚斯所发表的论文。

如今迪亚斯已经被解聘一年,关于他的论文最终结果如何令人十分期待。

室温超导是什么?

1970年,科学界一直为之困惑的超导材料终于有了理论存在,当时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带领他的团队出版了一篇论文,首次对超导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

这令科学家们对超导材料又充满了期待,正是因为这个研究方向太过火热,迪亚斯才选择继续在上面深耕。

但是超导材料背后的根本理论至今都还是个谜,这使得整个制造过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量子力学才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由于超导材料含有大量不可预测因素,所以其制备过程极其复杂,而且一旦研究出了成果,由于不符合科技保密条例而被盗取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这也导致了国内超级活动家正好处于一个空窗期,在此刻只要稍微有点儿运气,就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重大突破点儿。

超导材料在之前就已经被实现了三次,从-253°C到-23°C,又经过一次突破地达到了-7°C。

如今,迪亚斯宣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一步骤已经成功实现了研究室温超导,也就是高达21°C的环境。

要知道之前最接近室温超导这一目标已经是23年前了。

这也就意味着科研进步了23年,但是这个研究成果又为何没人相信呢?

自从1970年首次被理论化之后,超导材料就一直处于一个众说纷纭的状态,因为很多专家都深信人类终将在某一天统一她为我们服务,但是究竟是什么日子就无从分辨了。

但是凭借其巨大的潜在价值,这项研究技术吸引了全球各大顶级实验室都想当率先冲出超导量子迷雾的领跑者。

所以各大实验室也就在此时空窗期里摩拳擦掌,都翘首以盼着迪亚斯这次研究成果落地并且可以复核确认,因此这项成果被质疑的声音才如此之大。

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迪亚斯?

迪亚斯在2016年的时候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他声称自己在涂覆铜基膜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铜膜中的微粒在高达600°C时核聚变反应形成了一种神秘物质,然后用这一物质制备出来的半导体电池最高可以达到惊人的93%能量转化率。

这篇论文掀起一阵轩然大波,但是随后论文被提出撤回,因为有其他国际顶级实验室和他们尝试生产出这一物质,但是却没有任何成果。

另一方面,迪亚斯作为作者也无法复现出这一现象,因此这篇论文最终出现在世纪大乌龙事件版图上,并且成为一个案例广为流传。

这么惊天大乌龙,如何能让大家相信他第二次又上演了一场类似的盛况呢?

但是更有说服力的不仅仅是上述实验室的一致怀疑,更有他们就算是该项研究成果确定真假的条件先行者,这支先锋部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复核迪亚斯成果之中。

为了验证这项成果,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高达数百万进行重新制作,希望能够早日拿到结果,就算是秋后算账也要确保自己不会吃亏。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不断现出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列举出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各类实验设备不能够复现出最初实验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任何铁酸盐玻璃中超导体转变的迹象。

还有更难以令人信服的是,罗切斯特大学附近有一家厂子专门用来对这些样品进行测试,但是这些样品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低于临界温度的,没有更加高温超导体材料出现,这不禁让人怀疑迪亚斯到底是不是他自己造假了呢?

但是对于众人的质疑与指责,迪亚斯本人却坚持认为自己的成果一定真实有效,因为他认为即便是拥有再好的实验设备,也不能步他之前第一次试验一样发生意外啊!

为什么造假这么严重?

学术造假其实并不鲜见,这个行业水很深,指不定美国自己科研内部机制也出了问题。

在2021年,美国科学院就发布了一则长达140页的报告,其中就指出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金汉卿近期声名大噪的专利申请中出现了大量抄袭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事实行为。

在报告发布后不久,他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的一篇论文就成功撤回,而他本人最终被解雇。

不仅仅是科研领域,就连其他社会学领域也是问题重重。

纽约大学在调查其出版作品时发现,大量作品中存在剽窃和抄袭行为。

因此,该大学毫不犹豫地撤销了他的名誉博士学位,并宣布结束与他的合作关系。其他与他相关联的项目也正在接受仔细审查,以确保没有任何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两名知名人物,美国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造假行为而遭受惩罚,包括取消奖学金、撤销学位等,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美国相关科学网络平台一直饱受造假指控,因此他们提出了一项名为“开放研究”的协议,该协议旨在使发表的结果可以由其他实验室独立验证,从而确保其准确性。

不仅如此,从2024年开始,他们还计划将数据透明性作为研究资金分配、科学补贴以及学术晋升的一项重要评估标准。

然而,他们似乎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国家早已被我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朱永安抢先一步申请专利,从而获得了更高效的数据透明性奖励,令人叹为可惜。

中国的科技水平正在逐渐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而美国人才流失愈演愈烈。这一切都要看他们自己如何处理。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