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根据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译 者 邓超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原版 整理 )
他:常常一觉醒来看不到母亲就大哭,一哭就可以哭上三个小时,在街头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邻居一听到他的哭声,就会说“那个哭三小时的“熊孩子”又开始“上班”了。
他:只想独占母亲,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和满足,那眼泪就如坏了的水龙头打开了再也关不上。
他:在外面,胆小怯弱,跟自己年纪大的孩子在田野上追逐玩闹,在田间小路上掉队了,都会一直哭个不停;
他:在家里,任性喜欢制造麻烦,尤其在母亲面前,更是肆无忌惮地撒娇淘气,在兄弟姐妹中出了名的作。
他:小学六年级成绩几乎都是乙,第一次考初中就没考上,第二年再次挑战,还是落榜,不过,虽然没考上最好的初中,最终还是被一所普通初中录取了。
他:在过了60岁后愈常回想起跟母亲生活的种种,以及母亲的身教言教所带给他的影响。
他:83岁的时候著作了新书《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通过怀念母亲之情,寻找自己灵魂成长的源头。
他是谁?他就是稻盛和夫 !
一个影响世界的实业家、哲学家。
两大500强企业的创办人,日本“经营之圣”。 曾经用3年的时间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日航,创造了世界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信株式会社(现名KDDI,为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一位。
2010年2月1日,78岁的稻盛和夫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正式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运用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后,奇迹很快出现。到2010年11月,日航的盈利已达1400亿日元,全世界为之惊叹。
是稻盛和夫83岁时的人生回忆录,作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幼年、童年、青年和壮年,以及事业成功后为孩子们做得事情。作为家中的次子,他因为爱哭、软弱、内向的性格,是名副其实的“窝里横、爱哭虫”。家中姊妹多,缺少学习环境,父母工作繁忙,不知不觉中稻盛和夫离“学习”渐行渐远,反而成了有名的“调皮大王”。这样一个顽劣的孩子,是怎样华丽转身为创建两大世界500强企业,饱受人们推崇的企业家和哲学家的呢?现在很多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儿?好好读读稻盛和夫的故事,或许能找到人生之光,开启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爱的“哺育”与“反哺”。
国学泰斗季羡林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老先生,当之无愧。”他也是被马云、王石等知名企业家所敬仰的“精神偶像”。稻盛和夫每每回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满满的感谢。
对稻盛和夫来说,一路走来,深受幼时母亲教诲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稻盛和夫在《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写————“母亲纪美是一个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人:善于言谈却不世故,性格乐观却不张扬,待人诚恳又不计较……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永远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姿态。
母亲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就开始了。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为小家庭九口,以及当时与我们住在一起的祖父和堂弟一共十一人准备早点,还要给神龛和佛龛换水、打扫卫生,此外,母亲还要准备白天工厂作业用到的糨糊。”(日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译 者 邓超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第14页)
忙完这些之后,母亲开始叫孩子们起床,等他们吃上饭,再去叫父亲起床。父亲虽然性情温和,但身上总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早上不愿早起,所以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全交给了母亲。母亲一整天要干的活儿,既庞杂又繁重。稻盛和夫,继续写“父亲全部看在眼里,但就是不愿意帮一点忙。”
(日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译 者 邓超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第14页)
在稻盛和夫的眼里,母亲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为小家庭九口,以及当时与我们住在一起的祖父和堂弟一共11人准备早点,此外还要打扫卫生等等。
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连坐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并没有发脾气——
而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还是每天以笑脸示人。”
“母亲在家里和工厂走动的时候还会亲切的。跟着前来打工的工人打招呼。感激地说‘多亏了你的帮忙’。”
(日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译 者 邓超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第15页)
稻盛和夫的母亲只有小学文化,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这样的一位看似普普通通的母亲,到底是如何用她的做人之道,对生活的态度,养育出举世瞩目的“经营之圣”呢?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
作者: 邓超 译 者 ; [日] 稻盛和夫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519444822
定价: 38.8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080页
内容简介: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这句话正可从稻盛和夫身上得到验证。 小时候的稻盛是个害羞、胆小、爱哭的小孩,很喜欢黏着母亲。常常一觉醒来看不到妈妈就大哭,一哭就可以哭上三个小时,在街头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邻居一听到稻盛的哭声,就会说“那个哭三小时的和夫又开始了”。 母亲对爱哭的稻盛不会因此特别溺爱,或是讨厌。对家中的孩子总是打从心底的关爱,不管是否有时间跟孩子们相处,总是处处留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爱,引导孩子们往好的方向前进。而这也就是稻盛和夫深刻感受到,日后一直对外讲述的“以心传心”的观念。 稻盛和夫过了60岁后愈常回想起跟母亲生活的种种,以及母亲的身教言教所带给他的影响。每每回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满满的感谢。对稻盛和夫来说,一路走来,深受幼时母亲教诲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 影响世界的实业家、哲学家。 两大500强企业的创办人,日本“经营之圣”。 曾经用3年的时间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日航,创造了世界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信株式会社(现名KDDI,为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一位。 2010年2月1日,78岁的稻盛和夫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正式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运用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后,奇迹很快出现。到2010年11月,日航的盈利已达1400亿日元,全世界为之惊叹。
目录:
推荐序一 爱的哲学 Ⅰ
推荐序二 母亲即神明 Ⅶ
推荐序三 家庭教育的神奇力量 Ⅺ
推荐序四 根深业茂 ⅩⅤ
序章 温暖至今的小豆粥 1
第一章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8
一哭就三小时的“熊孩子” 17
帮派领导的诞生 34
卖和服的母亲 41
卖纸袋的小男孩 48
第二章 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东西
相得益彰的夫妇二人 64
士族身上的木刀气概 79
第三章 “正确做人法则”之基础
判断基准之根本 96
心灵状态决定现实世界 100
命运之路靠自己开辟112
利他之心 124
若能再见母亲一面 133
第四章 京都大和之家
为了那些心头背负伤痛的孩子 140
注重员工的幸福感 150
第五章 应该教会孩子们的事
愿望能够实现 158
如何将“愿望”转化为现实167
最终篇 “母亲”即“神明” 179
第一章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8一、只在家称王称霸的次子【1】热闹的九口之家大致位于鹿儿岛市中部的城山,是西乡隆盛 辞世 的地方。我就出生于流经城山的甲突川流域一个名为药师镇 (现在城西)的小镇,是父亲畩市、母亲纪美的次子。、
虽 然 事 实 上 我 是 昭 和 七 年(1932)1 月 21 日出 生 的,但由于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和照看孩子,向政府报告 晚了,所以我的户口页上写着是那 1 月 30 日出生的。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七人,一个哥哥,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虽然算不上小康之家,但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 热热闹闹的。之所以这么热闹,还可能因为我们家是从事印刷业 的。
印刷机工作时发动机会发出轰隆轰隆的震动声,日 日不绝于耳,连周日也不停歇。父亲是一位十分稳重温和的人,记忆中他训斥我的 次数屈指可数。平常在印刷厂帮忙的工人有十来个,但无 论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这些工人,他都没怎么生过气。在我的记忆中,只保留着父亲默默工作时的背影。
印刷厂的活版印刷机不停地转动着,我记得发动机 上面总是很暖和。一到冬天,我就爬到上面,要么取暖 要么玩耍。回想起来,只要那时我的脚稍稍横着放一点 就可能被传 送带卷进去,但父亲即使看到也不会骂我 半句。大部分工人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大婶们,所以每次工 作时间一长,晚上下班太晚,就会和我们全家人一起围 着巨大的桌子吃饭。母亲不仅要负责家务活和照顾孩子,也要操心工人们的工作分配,有时还需要雇用女佣人。这些事情全都 由她一手操持。母亲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就开始了。早晨,母亲一边 做饭一边准备白天工厂作业会用到的糨糊。这项准备工 作必须提前完成,这样只要工人一到就可以立即开工。
忙完这些之后,母亲开始叫孩子们起床,等他们吃 上饭,再去叫父亲起床。父亲虽然性情温和,但身上总 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早上不愿早起,所以把开工前的准 备工作全交给了母亲。母亲一整天要干的活儿,既庞杂 又繁重。
【2】采摘枇杷和温泉之旅的回忆父亲年轻时在印刷厂做学徒期间,往来的纸商中有 人看中了父亲工作时的踏实劲儿,便把自己手头的旧印 刷机器转让给父亲,让父亲离开印刷厂自立门户。我正 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
父亲把家里的偏房拿来做了工作场地,立起了“稻 盛调进堂”的招牌。商标图案是左右两边各垂放一根 稻穗的大黑天财神 。
工厂开业之后,离我家仅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鹿儿 岛实业高中和鹿儿岛中学的订单源源不断。“稻盛调进 堂”的生意似乎从一开始就经营得顺风顺水。但由于价格低廉,其实并没有真正赚多少钱。不 过,父亲认为“能养活一家人 就足矣”,所以一句怨言 也没有。
有时还为了要按时交货而彻夜赶工。父亲的勤恳务实被一位纸商看在眼里,说下次带一 台做纸袋的自动制袋机来。还说:“不必担心支付这机器 的钱,多少年还清都行。我再介绍一些纸袋生意给你。” 听上去好像不但可以扩大业务,而且对方还提出了 难得的好条件。但父亲一直坚信“做大不如做精”,所 以固执地跟对方说“没钱”,一直犹犹豫豫没有答应。
后来,父亲经不住劝说引进了自动制袋机,但他对 新事物向来非常小心谨慎。 据说有人 这样评 价 父亲:“明明手艺那么好,畩市 先生也太无欲无求了。” 为了维持印刷厂薄利多销的业务,父亲每天从早忙 到晚,连星期天也不例外。但只要一有时间休息,父亲 就会跟家人一起出门。其中尤其让我期待的是去樱岛摘 枇杷。
在我小时候,樱岛上有一面山都是枇杷园。到了果 园,我们先使劲儿吃枇杷,等到吃饱了,再往背包里装 枇杷,恨不得把背包塞到快撑破。盂兰盆节和新年放长假时,我们一家人常一起去温 泉疗养。
印象中,最常去的就是位于甲突川上游的河头 温泉,而且吃饭一定有牛肉火锅。因为太喜欢这样的旅 程,所以每当父母 说“一起去河头吧”,我们这群孩子 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的父母来说,这样的温泉疗 养和寿喜锅大餐肯定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提起元旦,以前我们还经常一起回母亲的老家。只要身为长女的母亲带孩子回娘家,母亲的父母一 定会热情接待我们。对母亲来说,每年带着身着新年 盛装的孩子们回娘家一次,应该也是十分期待的大事 吧。我想,母亲也想趁此机会向自己的父母炫耀,自己 嫁了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丈夫,日夜勤勉地工作,让全家 人都过上了还算富足的生活。
母 亲的父亲, 也 就是我的外 公, 总是 一边 招呼着 “和夫,来了啊”,一边把压岁钱递给我。每次我打开袋子,都能看到一张 50 钱银币。当时 有一种“一钱粗点心店”,在这里一钱可以买到一个粗 点心,所以对当时的孩子来说,50 钱是一笔“巨款”。
在母亲的老家,还有两三个待字闺中的妹妹。在我 看来,虽然她们辈分上是我的姨母,但其实年龄差距并 没有那么大。一看到外公给我的压岁钱,姨母们就会不满地抱 怨:“哎呀,父亲竟然给了和夫 50 钱压岁钱,我们都没 有拿到过呢。” 我已经 记 不 得 那 50 钱 是 怎么花 光 的了。但我 想,大概是被很会当家的母亲收入钱包了吧。
【3】爱哭鬼、胆小鬼父 亲 畩 市先 生一 生简朴, 匠 人味 十足, 可以说 是 “永远循规蹈矩,少有变通”。母亲纪美则是一个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人:善 于言谈却不世故,性格乐观却不张扬,待人诚恳又不计 较……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永远保持着年轻心态和积极 向上的姿态。
之前也提到过,母亲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为小家 庭九口,以及当时与我们住在一起的祖 父和堂 弟一共 11 人准备早点,此外还要给神龛和佛龛换水、打扫卫 生,等等。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连坐下来喘 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父亲全部看在眼里,但就是不愿帮一点忙。我知道 即使是现在的九州男人也不会这样,但 那个年代盛行的还是“萨摩隼人” 的思维方式吧。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母亲还是每天以笑脸示人。母亲在家里和工厂走动的时候,还会亲切地跟前来 打工的女工人们打招呼,感激地说“多亏了你的帮忙”。
我想,在当时工厂的工人们眼里,母亲是一个勤劳 的人,非常阳光。母亲有时还会帮父亲打理生意,甚至比父亲更有商 业头脑。这样的父母生下的我,也是 一 个 开朗活泼的孩子。
亲戚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做一些风趣的事逗大家笑。我想,这也许就是从乐观开朗的母亲那里继承而来 的吧。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在家里任性,在外面怯弱的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生性胆小。尤其是上小学之 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记忆都是伴随着泪 水的。
从快要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我总和附近比自己年纪 大的孩子在原野上追逐玩闹,但也常被这些大年纪的寸 头小子们嘲笑是个胆小鬼。我至今 还记得,每当他们先 跑 过农田的田间小路, 掉队的我总是眼泪汪汪;如果是被丢在了河岸边,我就 干脆一直哭个不停。不过,我至少还是个“萨摩男人”,所以最后一定会 鼓起勇气追上前去。但那时的我,始终是一个现在完 全难以想象的胆小鬼。
二、 一哭就三小时的“熊孩子” 17【1】只想独占母亲既胆小又爱窝里横的我,在家里总是尽情撒娇。不仅对家人,甚至对常在我们家打工的十几个工人 和女佣人,我也非常喜欢撒娇。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和 夫”,每个人都宠爱着爱哭又麻烦的我。尤其在母亲面前,我更是肆无忌惮地撒娇任性,这 在兄弟姐妹中无人能及。
当然,这不是说母亲在众多兄 弟姐妹中只偏心我一人,而是我总爱拼命撒娇,就像她 只是我一个人的母亲似的。可能是因为每天忙碌不堪的 母亲不怎么陪我玩,而且兄弟姐妹又太多吧,我才会那么想独自霸占母亲的爱。我每天从早到晚地跟在母亲身后打转,抓着母亲衣 服的下摆不放,她去厨房我就跟着去厨房,连她去上厕 所我也会跟到厕所去。“哎,这孩子可真让人头疼!” 如果母亲试图甩开我的手,我就会哇哇大哭,于是 无可奈何的母亲只好作罢,干脆带着我一起去了厕所。
这种情况从我蹒跚学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我上小 学之前。听母亲说,在我长大后,母亲一想起“有个什 么东西在手里,那一定是和夫的小手。” 大我三岁的哥哥完全是一副成熟稳重的大哥模样, 根本不会像我一样跟母亲撒娇。我上小学之后,母亲又 生了两个妹妹,但在所有孩子中,我一直是最爱跟母亲 撒娇的。
在鹿儿岛,有一个说法是“熊孩子”。所 谓“熊”, 就 是“爱 发 牢 骚”, 不 乖 乖 听人说话, 只知撒娇任性给对方添麻烦。这种性格的小孩被称为 “熊孩子”。
上小学之前的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熊孩子”。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周围大人们对我的称呼。不仅是家人,还有工人们都叫我“三小时爱哭鬼”。因为我一哭起来,就一定得哭上三个小时。也许是我的哭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在附近邻居中我 也小有名气:“你听,小和夫又要哭上三个小时了!”
【2】油盐不进每次的“三小时哭泣”,差不多都会 经 过一 个漫长 的过程。一次,我午觉醒 来,发现屋内只有自己一个人,感 觉害怕极了。不由自主地大叫:“母亲!” 可根本没有人回应,也没有人来。于是我又叫了一声:“母亲……” 这一次还是没能听到母亲赶来的脚步声,只听见位 于别院的工厂传来熟悉的机器轰鸣声。
“哇——” 终于,“三小时鼻 涕虫”的帷幕就这么 拉开了!“哇——哇……” 我哭得越来越大 声,但母亲丝毫没有 赶来的迹象。最 后,我干脆把 被褥翻得一团乱。又 是 捶 手 顿 足, 又 是 踢隔扇踢拉窗的。偶 尔还把隔扇拉窗什么的踢出一个大洞来。其实,母亲老早就听到我的哭声了。
但由于工厂的 活儿实在腾不开手,加之必须给女工们分配工作,所以 没办法说离开就离开。就算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听到我接连踢隔扇或拉 窗的声响,无可奈何的母亲就没办法对我再放任不管,只好放下手里的活儿,直起沉重的腰身。她 急 急忙忙赶 来我 身 边, 一 边 念 着:“哎 呀 哎 呀, 到底 有什么 好 哭的!”“对不起, 对不起, 我 来晚了。” 一边温柔地伸手安慰我。如果你认为我这时候就该停止哭泣了,那你就错了。
因为我非但不会停下来,反而会哭得更大声。因为 母 亲 来 之 前 的 哭 是 为了呼 唤“母 亲, 快 点 来 吧”,其中包含“我这么想你,你为什么不带我一起呢” 的哭诉。接下来的哭泣则是在抗议“为什么你来得这么慢”。虽然母 亲照我的期待 赶 来了, 但我内心还是 止不住地 想:“为什么我哭得那么难过那么孤单,你就不能早一 点来陪我呢?” 没办法,实在管不了了。对母亲来说,大概也非常 无可奈何吧。
毕竟正在工作,这么做也会给身边人增加 麻烦。不管是劝还是哄,都丝毫没有效果,我还是油盐不 进地哭个不停。母亲只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又丢下我一个人自己回工厂去了。于是我又开始哭:“为什么要离我而去啊?” 就这样,随着每次理由的不一样,我哭得完全停不 下来。当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哭了三个小时,但一 个小时左右肯定是有的。但因为太缠人了,母亲开始叫 我“三小时鼻涕虫”。
【3】在幻想的世界游弋虽然人称“三小时鼻涕虫”,但 要是真哭 上一 个小 时,也会累得筋疲力尽。哭完之后的我,心情是如何平 复下来的,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在家里的一间八叠 1 间里,有一个给来客使用 的大矮桌。不知道是用樟木还是什么做成的,总之是一 件非常漂亮的家具。
哭完后,我就钻进这张桌子的下面,仰面朝天躺在 地上望着桌子的顶板发呆,那上面有由木头的纹理交织 而成的复杂图案。刚哭完的我精神恍 惚,用模 糊的泪眼望去,那些 花纹有时看着像某个不熟悉的国家的地图;有时看着 像某个海岸的风景,这些海岸上夹杂着海潮退去后露 出的海滩,几对父母和孩子在海边赶海。
有时还能看 到机翼上印着日本国旗的飞机,或低空飞翔,或快速 上升在高空中盘旋。幻想漫无边际,我沉浸在各种有趣的故事之中。房 间天花板上也有木纹,有时那里也会成为我想象的大 舞台。
就在灵魂游荡在这些幻境中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渐 渐平复下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我从小就是一个热衷于想象的孩子。尤其在哥哥上 小学之后,家里也没有人可以陪我玩,所以经常一个人 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
当时,有一个叔父经常带着我们兄弟俩去电影院看 电影——他就是兼一叔叔。那时,比父亲小十岁的他和 我们住在一起。和保守的父亲不一样,兼一叔叔非常时髦,是稻盛 家第一个“开明派”。也就是通过这位叔叔,我得以了 解外面的世界。
但 无论他带我去看什么样的电影,我都不会感动。我总是自负地想:“这种故事,自己随随便便能写一大 把。你看,我猜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该怎么发展。要 是换我来写,肯定能写出更精彩的故事。” 有时也会出现让我入迷的东西,比如榎本健一主演 的电影等,但除此之外大部分作品对我来说都很无聊。
所以,我觉得大人都很幼稚,竟然为了这种娱乐支 付高价,也在内心惊讶:“‘大人’难道都是大脑这么简 单的物种吗?” 明明自己就是人称“三小时鼻涕虫”的熊孩子,让 大人头疼不已,也不知哪里来的这股傲慢劲儿。
【4】关于小白兔的回忆还有一 件 事情能 表 现 出我 是 一 个不折不扣的“熊 孩子”。
在 鹿 儿 岛, 每 到 春 天 就会 举 行名为“树 市” 的 活 动,就是一个以出售庭园的树木或花草的货摊子为主的 热闹市集。热闹的市集里,除树木外,还有粗粮点心等 多种东西卖。母亲虽然一直十分忙碌,但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所 以会带着我们一群孩子去逛一逛。
某一年“树市”期间, 我正好快要上小学了。记得那天除了我,哥哥也一起去了。在排列整齐的各种店铺之中,我看到了一家卖小兔 子的店,突然停下了脚步。只见几只小兔子蹲 在笼子里,他们有着红红的眼 睛,浑身包裹着软软的绒毛。
店家从中取出一只,让我抱抱看。我小心翼翼地接 过这只小兔子,一边念着“乖乖、乖乖”,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它。我感受到了生命的 温暖,多么可爱啊!我突然特别特别 想要这只小兔子。
我拽着正要离开的 母 亲 的 手, 撒 娇 地 闹 着说:“给我买这个!” 母亲对我的要求不 予 理 会, 埋 怨 道:“养 兔子干嘛!”对母亲来 说,这样的购物毫无意义,纯属胡乱花钱。见母亲 这般 反 应,我立马“哇”地一声大 哭 起 来, 然后开始“掏耳朵”。
所谓“掏耳朵”,在鹿儿岛方言里就是“挖地面”的 意思。具体说来,就是吧嗒吧嗒用脚跺地,简而言之 就是无理取闹。我耍赖地往地上一坐,使劲儿蹬脚,恨不得把地面刨出个坑 来, 口里不断 嚷嚷着:“给我 买!” 和往常一 样,无论母亲怎么哄我,我都哭个不停。母亲不为所动,只顾拉着我走,想让我放弃。但我 的哭声越来越大,一旦我下定决心,任母亲说什么都听 不进去。
店家也困扰极了,路过的行人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母亲大概想着“要真是在这儿上演‘三小时鼻涕虫’ 的把戏,就太丢人了”,于是开始冷静下来说服我。“和夫啊,你真要养兔子,就必须一直喂它哦。如果 你能做到每天找食物喂它,我就答应买给你。你要是不 喂,小兔子会死的。你能答应好好照顾它吧?” “我答应,一定能!” 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下兔子终于名正言顺地属 于我了。
而且母亲给我买的还是一对,所以回家路上我 春风满面的。也许母亲也希望能通过“每天给兔子喂食”这件事 教育一下没有耐性的我吧。回家之后,我很快做了一个笼子,开始在这里面养兔子。
刚开始时,我会去附近的甲突川畔采一些繁缕 给 小兔子吃。但正如母亲所担心的,养兔子的热情只持续了三天 左右。我渐渐厌烦了兔子,常常把它们扔在一旁就自己 跑去玩儿了。结果照顾小兔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本来就忙得不可开 交的母亲身上。善良的母亲虽然嘴上抱怨,但从那之后 一直替我照顾着。
兔子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动物。因为我是买的一公 一母一对儿,时日久了,它们生下的小兔子越来越多。我至今 还记得,那时候母亲总忍不住数落我:“明 明是你自己闹着要养才买回来的,真是……”
【5】真正的接纳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声色俱厉地训斥过我。我努力想要回忆起来,但只能说真的一次都没有。虽然总听人说,从小成长于优秀的母亲的严格教育 之下,所以母亲的教诲至今仍是自己的精神食粮,但我 的母亲绝对不属于这一类型。我的母亲所做的,只有日复一日开朗乐观地面对生 活,真实地把自己勤奋努力的样子展示给孩子们,并且 用她那无与伦比的爱守护自己的儿女。但母亲也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我们。
只要是违背做 人原则的事,母亲一定会严肃指出并严令禁止。她从不 一味溺爱我们。那两只小兔子,也不是我一要就立马买给我的,而 是在狠狠反对之后才答应的,并且最终因为我没有按约 定好好照顾小兔子,也冷静地批评了我。但是母亲通常都会接受一切结果。就像无论她多么 忙碌,都会耐心照顾好我买回来的兔子。
做错事情时,母亲会严厉地批评我们,但她绝对不 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对绰号“三小时鼻涕虫”的我也是 一样。明明是一个让人操碎了心的孩子,但她绝不会冷漠地对我或不愿带我出去。如果是普通的母亲,面对一个为了得到自己的关注 和照顾大哭大闹,甚至踢隔扇踢拉窗的只知道撒娇的孩 子,一般都会厉声斥责或狠狠责备吧。但我的母亲完全 不会这样,她只会一边口中说着“真是个烦人的孩子”, 一边接纳这样的我。
我想,正是母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以巨大的安 全感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阶段,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我 巨大的精神支柱。我是家里七个孩子之一,母亲从未过分溺爱我,或 偏心于我。但我深信自己是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长大 成人的。而且我也相信,其他兄弟姐 妹们也有一样的 自信。
【6】即使不能常伴身旁虽然我一直是被母亲深爱着长大的,但并非因为母亲“始终都陪在我的身边”。毋宁说母亲常常不在我身边,以至于我不得不使出 “三小时鼻涕虫”的绝招强行吸引她的注意。但是即使 使出了这一绝招,也经常被放任不管。
前面多次提及,我的母亲是非常忙碌的。除了帮助 父亲处理印刷厂的事务之外,还要分配工人和女佣进行 工作,另外还有七个必须照顾的孩子。无论她忙得多么焦头烂额,无微不至的母爱总会时 刻萦绕在我的周围。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所谓的母爱, 并非是一定要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身边才能被感受到 的情感。
也许像我母亲这样,反而是在没有很多时间陪 伴孩子的情况下,才付出了真正炽热的爱吧。只要母亲的心里时时牵挂着我们,爱着我们,有一 颗温 柔守护孩子的心,即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少之又 少,也一定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如今,我们迎来了物质富有的年代,我却担心越来 越多的父母无法再用心地教孩子——“爱”是一件多么 重要的事。
但 到了小 学三年 级 的 时候, 身体也长大了, 摇 身 一 变 成 了“孩 子 王”,几乎每天放学后 都会带上四五个孩子 回家。我记忆犹新的是, 在八叠间的那张大桌 子上, 几 乎 随 时 都 摆 放着四五份点心。有时是十个左右蒸番薯,有时随意放着一些粗粮点 心,等等。
明明应该很忙碌的母亲,却总能掐着我从学校回来 的时间为我和同伴们准备好这些零食,而且每天如此, 从未间断。当时的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回想起 来,能坚 持日日为我们准备 这些,真是 一 件了不起的 事情。
母亲虽然并没有时时刻刻陪在我身边,但对我的关 心一直都在。那些悉心摆在桌上的点心,像某种象征一样铭刻在 我的记忆之中。
三、派领导的诞生 34【1】“我不要一个人去!”现在再回头聊聊刚上小学时候的事。虽然我在家里一向顽皮,但当面对陌生的外面的世 界时,我变得十分胆小怯懦。昭和三年的春天,我开始在家附近的鹿儿岛市立西 田小学上一年级。
入学典礼结束后,小孩们都各自找到 了自己的教室,乖乖坐在了座位上。然后,每个班的班 主任老师和大家寒暄打招呼。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们, 也站在教室后面一起听。结束了一番发言后,老师说了一句:“好了,各位家 长,请先回家吧!”
我 听 完 老 师 这 话 立马着 急了, 马上回头看了看 教 室后面的母亲,她可能正担心印刷厂的事,准备马上 回去。我见状,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哇哇大哭地追着母 亲跑了起来。虽然能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其他家长 全都在身后看着我,但我哪儿有心情管那么多,只要想 到母亲要把我一个人丢在学校自己回家去,眼泪就流个 不停。
母亲该对我有多无可奈何啊!想走却走不了,只好 独自一人在教室里我能看得见的角落站着。时隔多年,但母亲总会一想起来就念叨那件事,对 我说:“你可真行,一点儿也不觉得丢人。”
那以后,我每天都磨磨唧唧不愿意去学校,还厚着 脸皮对母亲说:“我不要一个人去上学!” 母亲实在拿我没办法,刚开学的好几天都亲自把我 送到学校。到了学校之后,只要看到母亲有要回家的迹 象,我就会“哇”一声大哭不止。对此,母亲和班主任 老师一定都感到非常头疼吧。
有时,春天开始升入四年级的哥哥会不情不愿地拉 着我的手带我去学校。因为我讨厌 上学,所以走路总是磨磨蹭蹭的。每 当这时,哥哥都会催我,嚷着“快点儿快点儿”,如果 我跟不上,最 后就会把我一 个人丢在 路上自己先去学 校。于 是, 我 又会“嘤 嘤” 地 抽 泣 起 来, 翻 来 覆 去, 乐此不疲。偶尔,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兼一叔叔会担任起这个责 任,用自行车载着哭哭啼啼的我去上学。
不过,和家 里 判若两人,一到外面就 无 精打采的 我,学习成绩却意外的不错。一年级期末时拿到成绩 单,全 部写着“甲”。在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中,全是 最 优的“甲”。父母 非常 意 外。母 亲 欣 慰 地 说:“我们的亲 戚中, 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有出息的孩子。”遇到周围的街坊 逢人就夸耀。我想,母亲一向那么担心我是个“胆小又 缠人的孩子”,那时一定格外开心吧。
【2】“中间派”小头目的心得刚开始磨磨蹭蹭不愿上学而让家人头疼不已的我, 久了也渐渐爱上了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交到了一 些新朋友,跟大家一起玩耍感到非常开心。差不多上二年级时,我开始感觉班级就像一个大家 庭,变得像在家里一样任性,逐渐展现出自己淘气的一 面。
前面提到的成为一群孩子的小头目的事,也是从这 时开始的。说起那个年代的游戏,主要是在我家附近的河里 钓鱼或玩打仗游戏,尤其是打仗游戏是男孩们一定会 玩的。
我的小学时代,正值日本即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 候。孩子们都对军人们的飒爽英姿和军队旗语充满了向 往,竟然在游戏中也模仿起来。游戏按照侦探兵、工 程兵等分配角色,把用草做 成的勋章佩 戴在胸 前,在 那个没有现代这么多玩具的时代,努力动脑开发着自己的游戏。
当然,打架也是家常便饭。在男孩的世界里,打架的厉害程度决定了在团队里 的排位。虽然我算得上是一个小头儿,但并不是班里最 大的头儿,顶多算是小派别或中派别的“老大”。
当时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身为“老大”的自己 如何才能一直掌管自己那个派别。我带领的这个小团 队,是由我家附近的五六个成绩中下等的孩子组成的。我平时很照顾他们,经常给大家分饴糖或奶糖等。但这些伙伴也不会一直死心塌地跟着我玩。只要 我显露出一点点软弱之处,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转身离 去。为了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明知是打不赢的架,我也 必须鼓起勇气主动迎战。
但结果是,只要这场架输掉,那些孩子一样会离自 己而去,想想真是无聊到可笑。只要发生打 架事件,我的跟班要么增多要么减少。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日子过得波澜起伏,有笑有泪。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我通过游戏打闹,一点一点学习着如何扮演好一个带领团队的领导者的角色。
【3】成绩犹如低空飞行虽然刚上一年级我就取得了让父母喜出望外的优秀 成绩,但那之后直到小学毕业,我每天耽于玩乐,完全 没有把心思放在功课上。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成绩一直犹如低空飞行。加之 父母并没有批评我,我的玩心也就越来越大。在我家,完全没有书本这种东西存在。
因为父亲从事的是印刷业,所以家里永远堆满了纸 张和印刷品,得益于此,我认识的汉字相对比别人多。但要说到书本,无论是大人看的还是小孩看的,我 们家几乎一本都没有。
我以前想,至少漫画什么的父母 是会买给我的,但当我去朋友家玩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 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文学全集等,才发现自己家里原来是 个例外,这时总会涌起一种掺杂着羡慕的复杂心情。
现 在, 只要听到从 小阅读 量 大的人说话, 总会 暗 忖,想必小时候的大量阅读对这个人的人生一定影响深 远吧。我深感,自小生活在一个书籍众多、随时有书可 看的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童年的我,曾经问过一次父亲。“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书呢?” 父亲直截了当地答道:“书又不能当饭吃。” 大概他们不怎么重视学业吧,无论父亲还是母亲, 都不会干涉关于学习的任何事。
记忆里,即使我的成绩 不断下滑,他们也没有训斥过我一次:“好好学习!” 兴许这是由于父母都只有小学文化,而且光顾家事 就已经分身乏术了,哪有余力再来管学习的事。【未完待续】
四、卖和服的母亲 41【1】战火摧毁了工厂1945 年 8 月,日本迎来了停战。历经空袭之后,鹿儿岛也被烧成一片荒原,粮食和 其他生活物资都十分紧缺。这时,我们为了自己能够生活下去而奋战。在那之前的一年,我中考失败,只好上了国民学校 高级科。
我怀着沮丧的心情迎来了那一年的年末,竟然 患上了当时人人惧怕的“不治之症”——结核病。幸运 的是,在一家人一起千辛万苦地度过战后混乱期的过程 中,我的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这件事情我准备后面再细说。现在,我想先来回忆一下当时一家人是怎样度过那段时期的。。在战火中,父亲不仅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工厂。所 有的印刷机器悉数化为灰烬,根本无法开工。父亲备受 打击,状态低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干劲来。
母 亲 每天 苦 苦 劝 说 父 亲:“重 新 把 印刷 厂做 起 来 吧!”但 父亲就是说什么也不答应。为什么呢?因为开 工厂就意味着必须再买一批新的印刷机器,而为了买机 器就不得不找人借一大笔钱。对“即使摸着石头也不愿意过河”的谨慎派父亲来 说,伸手向人借钱什么的,绝对难以想象。
据说一向老实的父亲深受周围人的信赖,银行甚至 发 话 说:“如 果 稻盛 先 生 来, 我们当然会 贷 款 给他!” 但父亲就是不肯点头答应。母亲想尽办法劝说父亲,但父亲丝毫不为所动,只 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在战争把经济摧残得一片狼 藉的时候向银行 贷款,要是出现意外,发 展不顺,怎 么办?”
据 说, 父 亲 有 时也会 这 样 抱 怨:“咱 们家 孩子多,一不小心这个家可能就四分五裂。这种危险的事我怎么 能做得出来?” 我想,这对多年以来对踏实能干的父亲寄予厚望的 母亲来说,一定是一件特别无奈的事儿吧。“我也会工作的,和你一起。我们像以前一样努力吧!”
但无论母亲怎么劝说,最终都无功而返。
【2】存款犹如废纸本来,父亲是主张把资产用现金存储起来的。父亲 小学毕业就开始做学徒给人打工,切身体会过贫穷的 痛 苦, 所以他 相信, 自己辛 若 赚 来的钱比什么东西都 可靠。
父亲总这 样对 母亲说:“到了五十岁, 我就不工作 了,靠银行利息生活!” 虽然印刷业这种生意薄利多销,但据说父亲一直都 在一点一点将自己积攒的“养老钱”存入银行。
战争爆发前,在我们家经济尚有富余时,附近有好 几家待售的空房子,母亲向父亲建议一定要买下来。“我们把钱留下一半,另外一半拿来买地或买房子 吧!这样就有房子可以出租出去了,如果发生意外,也 能补贴家用。
你知道吗?最近也有人找上门来,问我们 要不要买地或买房。说现在买的话可以抄底价买入!”
因为四处听到有人这么说,母亲每次听到都会心动。但父亲对此也坚决反对:“说什么呢?房屋什么的是 靠不住的,最重要的是手里有钱!”还摆出了自己一贯 观点,“存钱能产生利息,但房子和土地都是产生不了 利息的,过多少年也不会变多一点!” 为了这事,父母三天两头就会吵一次架。然而,曾如此被父亲看重的钱,在战后却因为始料 未及的恶性通货膨胀而转瞬化为废纸一般。
雪上加霜的,是所 谓的“新日元 封锁”。政 府发 行 新的日元,按照人均多少的形式发行新的纸币,旧钱币 一下子变得毫无用处。长年视若珍宝的东西突然变得一文不值,这让笃信 “金钱最靠得住”的父亲心灰意冷。“看吧,我早就 说 过!如果当时买了房屋,现在多 少也能贴补一点家用。
都怪你,当时我怎么劝也不同 意买!” 我现在还记得母亲冲父亲抱怨的样子。那时,父亲 总是沉默地听着母亲的这些数落。
【3】卖盐、卖和服的日子全家失业,存款也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可总不能一 直这么消沉下去。父母二人,儿女七人,加上祖父和一个父母双亡的 堂弟,我们是一个有着十一口人的大家庭。结果,一大家子人只好在疏散点住了下来,开始与 艰辛生活苦苦作战。
父亲靠卖自家生产的盐赚些钱。盐 的制作方法如下:切开金属桶,做成锅炉,然后用废材作为燃料给海水加热,在水分蒸发后提取出盐。除了平常有人来我家购买我们制作的盐,父亲也会 拿到农村去卖,换回一些米、番薯、酱油或茶叶,等等。这些换来的物品,留出足够家用的量之后继续拿出去卖。母亲也琢磨着如何用她自己的方式养活家人。
当她在思考什么是乡民的必需物的时候,她想到了 衣物。于是,母亲带着自己的和服来到黑市等地方,把 衣服卖给农民,以此换取米粮。虽然我们在战前算不上什么富贵之家,但也算有些 富裕,所以母亲拥有很多上等品质的和服。母亲把自己的和服卖得一件不剩之后,就去黑市买 进衣物,再带到农村去,以物换物,换回一些粮食。
母亲向来体质欠佳,肠胃非常不好,身体也比较虚 弱。加之她性格温柔,一定要说形容她的性格的话,我 觉得就是温和敦厚。但就是这样的母亲,在战火纷飞后困窘不堪的紧要 关头,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家人走 出困境。
连续两年,母亲时常跟满车的退伍军人一起在拥挤 不堪的巴士挤上挤下,去往农村。但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原本娇小玲珑的母亲体内, 怎么会蕴藏着那般无与伦比的勇敢和刚毅之气。我想肯 定是她体内原本就蕴藏着能量,一定是那颗深爱家人 的心一直促使着母亲努力奋斗。
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母亲拼 尽全力的付出,我们一家人最终才没有陷入流落街头的 悲惨境地。即使 在 这 样的境况 之下, 母 亲 也让我和哥 哥 去上 学,而且每天早上一定会做 好 便当让我们带到学校去 吃。无论多么严寒的早上,她都会送我们兄弟二人穿过 崎岖小路,直到走上宽敞的大路。
邻居见状,忍不住 劝母亲:“有那么多 孩子,家 庭 负担那么重,何苦还要让兄弟俩人继续上学呢?”但在 母亲看来,既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一定要让他们读到 毕业,这是为人父母的义务。
五、卖纸袋的小男孩 48【1】不顾父亲的反对昭和二十三年(1948)2 月,我们一大家子人离开疏 散点回到了原先居住的药师町生活。因为有人要帮助我 们在曾经的废墟上修建家园。
那年春天,恰逢我初中毕业。我告诉父母,我想上 高中。父亲说:“你也这么大了,难道看不出来我们家过得 不易吗?你父亲我在如今这个世道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 工作,只能卖点盐。你母亲的和服卖光了,她身体那么 瘦弱还每天出去做买卖,还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妹妹。
在 这种情况下,你只能放弃上高中了!马上给我出去工作!”我并未就此放弃。因为,哥哥在鹿儿岛实业高中上 着学,而且对于父亲没有重拾战前所从事的印刷业的工 作,我也很不满。我 对 父 亲 说 道:“即 使 家 里困 难 也该让我 上高中, 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吗?
旧式中学可以上五 年,我还想再读。我一定要继续上学!” 话 音刚落,“啪”的一声父亲的巴掌就抽在了我的 脸上。下一秒,我就被扔出了家门。就这样,我把向来 沉默寡言的父亲惹怒到了如此地步。一直坚信只要努力 就会得到回报的父亲,大概是被战后突如其来的窘迫生 活逼得走投无路了吧。看着家里尚且年幼的孩子们,当 然也会对家人的未来充满强烈的不安。
但这件事之后,父亲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要求。我 终于能够愉快地去鹿儿岛市高等学校上学了。父亲卖了 从“最后的堡垒”祖父那里继承的土地,用卖地的钱凑 够了我的学费。父亲为了我上学付出了这么多,按理我应该心怀感 恩好好学习才是,但刚刚 15 岁的我意气风发,并没能做到。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又回到了过去和朋友们成 天疯玩的日子。
【2】听母亲一席话,终于改邪归正那个时期,孩子们的游戏世界中,已经看不到战前流 行的打仗游戏了,取而代之,流行的是代表和平的棒球。孩子们所崇拜的,是以“巨人军”的选手川上哲治 为首的出类拔萃的棒球运动员,他们是人气超高的全民 巨星。虽然那时还没有电视机,但收音机里所播放的他 们的英雄事迹,让少年们热血沸腾。
高中放学之后,我每天都会和朋友们打业 余棒球, 直到天黑才散场。因为没有正式的棒球和手套,打球用 的道具都是我们拿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临时做的。棒球是同伴中一个鞋店人家的儿子做好带来的,是 由做皮鞋的皮革一层一层卷出来的;接手和一垒手使用 的手套(mitt)和普通手套(glove)是由同伴们让自己母亲或姐姐等用抹布做成的;球棍则是用木棒和校舍的窗 框做的。善于投球的我,和一个从中学时代就一起玩棒 球的伙伴轮流担任投手。
因为从“孩子王”时代养成了善 于照顾人的性格,分配队员位置自然也是我的责任之一。这时我还没有想过大学的事,打算高中毕业后就在 当地的鹿儿岛银行上班,所以学业全被荒废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我刚回家就被 母亲叫住了。然后,她苦口婆心地跟我说了如下这番话:“和夫啊,当初为了上不上学的事和你父亲吵成那样, 好不容易上成了,如今却只顾天天玩棒球。
也许你的那 些玩伴们家庭很富有,但我们家却并不是这样啊!家里 兄弟姐 妹那么多,手头不宽裕,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家里都这样了,和夫你怎么天天一心只知道玩棒球啊!” 从始至终,母亲一点儿也没有责骂我,只是用一种 平静的循循善诱的口吻跟我说了这些。母亲甚至没有让我不要再玩棒球,也没有要求我多 帮家里的忙。或许正因为如此,母亲的话反而对我影响 巨大。我内心涌起深深的歉意。
而 且, 这 时 母 亲还背着刚出生不 久的幺弟。生完这 个小弟的第二个月, 母亲就开始挑着大 米 四 处叫 卖了。母 亲就是这样,日夜 操劳守护着自己的 家人。我明明是家里 的二儿子, 不 仅没 能 照 顾 弟弟妹妹, 还闹着要求父母送我上高中,到了学校却沉迷于玩乐, 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幡然醒悟,决定自己也要做点什么来帮家里渡过 危机。
【3】重新开始生产纸袋我思来想去,最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让父亲生产装 和果子 等的纸袋,再由我带出去沿街叫卖。生产纸袋这事,对我们家来说并不陌生。
战前家里 开工厂时,也曾用自动制袋机生产过纸袋。那种机器非 常好用,先把一捆捆纸张放在传送带一样的东西上,再 由机器自动剪裁,一个个纸袋就做成了。
如今,虽然机器已经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但战前在 工厂引进机器之前,一直是雇用附近的大婶们分工合作 用手工完成的。所以我想,即使没了那台机器,也可以 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重新开始生产。
我也看过父亲用手工裁剪纸张,并且一直记忆深刻。记得父亲首先把所有的纸张都放在裁纸刀上,接着一口气 把五百张纸全部裁好。在父亲借助身体的重量用裁纸刀 一次性切好 500 张左右的纸之后,再由大婶们把切下来的纸张按尺寸分开折叠,最后把周围粘起来做成纸袋。
我向父亲建议:“父亲,我们重新开始做纸袋吧!我 来卖。”当然,父亲这一次也没有立即点头答应。那 时, 父 亲已 经 借助战 前盛 极一 时 的“稻 盛 调 进 堂”的影响力,开始勉强从市场买回纸张,然后裁剪纸 张。但和战前独立经营不同,现在只是作为副业。母亲依然隔三差五地 劝父亲说:“他爸,你手艺那 么好,何不自己开个工厂从头再来?”但父亲不仅改不 了那顽固谨慎的性格,而且战后越发不愿意尝试冒任何 风险了。虽然父亲也知道黑市上纸张买卖生意兴隆,但 他是根本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后来,在我三番五次的央求之下,父亲终于点头同 意重新开始生产纸袋。我想,其中还一个原因大概是 父亲看到母亲为了家计四处奔忙过于辛苦吧。只要父亲决定做,之后的发展就顺理成章了。宝刀 不老的父亲迅速找回了在引进自动制袋机之前的状态, 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新的生产工作中。父亲的技艺还是 一如既往的精湛。
母亲负责粘合纸袋,她那灵巧的手艺也让我刮目相看。不久之后,就需要请周围的妇女们来分担粘合纸袋 的工作了,生产纸袋的业务日渐步入了正轨。
【4】集市上的大名人我负责把父母和大婶们做好的纸袋拿出去卖。记得那时生产的纸袋大概有大大小小十来种尺寸。我把 这些标有“稻盛调进 堂” 的纸 袋二 三十个分为一 叠,放入竹篮或大筐之中,再往自行车的货架上一放。
和如今设计精巧的自行车不一样,那时的自行车非 常注重实用性,所以货架非常大。但如果纸袋放得过 多,货架就会过重,骑的时候自行车的前轮就会腾空。虽然从小学以后一直被人称作“孩子王”,但性格中 还残留着从前的腼腆和怯懦。加之那是我第一次出来沿 街叫卖,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害羞。记得那时最讨厌在路 上遇到熟人,要是在进某家店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还会尴尬地调头逃走。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当我去认识多年的卖粗点心的 老婆婆那里卖纸袋时,心情是最平静的。起 初, 我 无 论 看 到 什么 店 都 会 闯进 去问:“您 好, 请问需要纸袋吗?”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样做的效果很不 理想。于是,我决定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作战方针”。这个方针就是,把鹿儿岛市内分为七个区。为什么是七个区呢,因为一周有七天。
我定好星期 几在哪个区活动,比如周一在这个区,周二在那个区, 这样按照固定日期对应固定区域的方式编好轮班顺序。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一来,商 家就能知道我哪天来,这让订货方便很多,纸袋的销售 额不断攀升。
那段时期,每天下课后我就直奔回家,一到家就蹬 着自行车出门卖纸袋。周日也不休息,一早就出门去做 生意。一段时间后,渐渐有了一些回头客。没用多久,我 不仅跟大型果子店的老板混了个脸熟,连小胡同里粗点心店的老板也全都认识我了。
那个阶段,到处还都有黑市,在鹿儿岛市内只算大 规模的就有五六处。在这些黑市,我认识的人也越来越 多。黑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卖出大单。无论走到哪个黑市,一定会遇到掌管这个市场的颇 有威信的大婶,一看到我,就会大喊:“小孩,来得好!来得好!”然后把我的纸袋抢购一空。偶尔,当她们看 见我的自行车货架上还有卖剩下的纸袋,都会热情地 说:“今天就全搁这儿吧!”就这样,我的纸袋卖得一 个不剩。
此外,她们还经常把我介绍给其他大婶。大家亲切地叫我“卖纸袋的小孩”,这说明我在这 些大婶之中还算有那么一点人气。
【5】了解流通的规律时日久了,即使是我初次踏入的店面,店家也对我 早有耳闻。
一天,当我蹬着自行车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时候, 店铺 前面一 个大 婶叫住了我,说:“就是你吧?卖纸袋 的小孩!” 这位大 婶经营的是 一家果子批发店。她说,鹿儿 岛县下的各个市町村里的糕点铺都到她这里进货,生意 做久了,那些人提出“希望能同时买到装果子的纸袋”, 与果子一起买进。大 婶 对 我 说:“我们店 就 从你这儿 进货好了!”
这 样,我轻而易举就能卖出几倍于平时的量。那时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生意叫“批发”。所 以感慨不已:“原来如此,还有这种做生意的形式啊。” 于是,满心感激地接受了大婶的提议。很快,我们的交易就开始了。
我先把纸袋按照不同 尺寸送到这家批发店,如果货不够就追加补充。于是,我家的纸袋销量大增,跟当初挨家挨户推销 相比,简直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那之前,我需要花上一天 时间才能卖到的纸袋数量,这家批发店一次性就完成了。虽然价格被压低了些,但这部分价格差完全可以用销量来弥补。更重要的是,我对批发这一商业形式,有 了切身的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重要经验。
没过多久,别的批发商听闻这桩生意后也找到我, “喂,小孩,听说你在给那家店批发纸袋,给我家也带 点货来吧!”就这样,这些商户也在我家预定了同样的 纸袋。蜂拥而至的订单让我和父亲和忙得不可开交。据说 在我开始卖纸袋之前,鹿儿岛市内的纸袋都是由北九州 的大批发纸商大户承包的。听说,我只用了一年时间就 把这家纸商赶出了鹿儿岛。
【6】人生中第一笔生意如今想来,行商卖纸袋,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生 意。当然,关于经商之道我完全一窍不通。我想,哪怕 稍微懂一点什么是成本、售价、盈利等,一定能让销售 数字变得更漂亮。
当时的我,不懂什么是成本,价格什么的全都和父 亲商量决定。而且,只要黑市的大婶们说一句:“再便 宜点吧!”我就无法拒绝,只好降价出售。傍晚回到家,我把卖纸袋的钱装进信玄袋 里交给 父亲。因为算账全部由父亲做,所以我也不知道一天下 来是赚是赔。
但我想,当时的生意那么顺利,销量也那 么大,应该赚了不少钱吧。父亲总是高兴地把钱从信玄袋里拿出来,一张一张 地抚平,接着开始全神贯注地清点起当天的账来。
进入第二年,我越来越迫切地希望增加一些人手。于是雇了一个刚初中毕业的男孩来帮忙,他比我小两岁。为了他,我又买了一辆新自行车。那辆自行车在当 时高达一万多日元,换作现在,大概相当于买了一辆轻 型四轮车。
然而,本来有“有自行车可骑”这么好的雇佣条件, 谁会料到那个家伙竟然不会骑车。我只好每天在家附 近的学校操场从后面推着帮他练习。两个人一起四处跑生意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
后来,我上高三了,要把这份工作停了下来,因为需要 开始考虑上大学的事了。那时,哥哥已经在日本国营铁路上班。但正巧那段 时间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哥 哥开始帮我做卖纸袋的工作。当哥哥对这份工作越来越 熟练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工作全部交给了他和雇来帮 忙的男孩。
那之后,哥哥被当时从我家订货的一家果子批发店 的老板看中,问他:“要不要来我家上班?”于是哥 哥 又开始专门经营这家批发店。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前方等着你的是什么。【未完待续】
(注 本文 根据 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译 者 邓超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一版 原版 整理 仅供 学习交流使用 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它问题 敬请与本网联系 根据作者想法 将及时更正 或删除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