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人要养老,房子也要养老。
23号,住建部门在国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
我搜了搜到底是哪22城,但除了上海浦东将要试点,目前查不到其他具体公开信息。
这里的房屋养老金,不是以房给人养老,而是给步入“中老年”的房子“养老”;
既然要养老,自然离不开定期不定期的“体检”,以及作为补充的防止意外大额支出的“保险”。
讲到这估计有读者要调侃:自己都没有享受过上门体检,以后住的房子倒是有体检了;自己养老都费劲巴拉的,难不成还得给房子交养老金?!
住建部门明确发声,22个城市已试点,显然房屋养老金的推广已经箭在弦上,而且节奏明显较快。
到底怎么理解房屋养老金?
住建部特别说到,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这句话是核心,我的理解,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设置跟个人养老金相似,后者绑定的是个人,前者绑定的户主,且都分两为个部分。
个人养老金,由个人部分和统筹部分构成。
房屋养老金,也分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
而且这里的个人账户资金是之前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买过商品房的都知道,在刚交付的时候都有一笔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维修改造的资金。
这里进一步理解: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个人账户,不会划到公共账户。
那么重点来了,公共账户的钱从哪里来?
房屋养老金绑定的是房子,穿透看是绑定户主,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无非就是:业主缴纳、维修资金的增值转入,和财政补贴注入(这里也可能是当地卖地收入计提一部分进公共账户)。
在几天前的20号,上海一次扩大会议上龚市长就讲到,全市大量房屋开始步入“中老年”,为此上海将探索实施三项制度:一是房屋定期体检制度,二是房屋安全保险制度,三是房屋养老金制度;
“其中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浦东今年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明年上海全市推开。”
上海方案,房屋养老金的钱要用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及小修小补,个人觉得,大概率是要业主再打钱的,然后按一定比例进入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就像个人养老金一样。
以前小修小补用专项维修资金即可,不够再交也能理解,现在增加了房子的体检和房屋保险,这个钱业主很难不出,财政即使补贴也不可能出全部。
这里另说一句,大保险公司和干房屋建筑检测、评估的这下要迎来一片蓝海。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搞房屋养老金制度?
说白了就是房子是有使用寿命的,截至2022年底,超过30年房屋占比接近20%,需要维护、改造的老旧房屋占比在快速提升。
报道显示,上海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指出,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
资金总额看似很大,但维修资金属于个人账户,不是公共账户,就算有些小区破旧不堪也没法动用其他小区的维修资金不是?!
所以专项维修资金的利用率极低,累计使用只占归集的10%左右,大量资金沉淀不动。
第一财经报道,曾有全国两会代表举例称,在南京,即使已经归集专项维修资金且当前有结余的老旧小区,仍有近三成小区余额低于1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老旧小区设施设备老化维修的需求。
现在要搞的房屋养老金制度,跟老外买房屋保险不同,除支付房屋保险,个人觉得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具有统筹功能。
就跟个人养老金一样,养老金可以从富余的城市统筹转移支付到有缺口的城市。
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意义可能主要也在于此,能够统筹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虽未公布具体哪22个城市在试点和具体细则,但盲猜一下,主力军也应该是收入较高的北上广深、各大省会及核心城市之流;
具体细则上,房屋养老金的“退休”机制如何设定、有没有领“退休金”的概念,都值得关注,如果二者都不存在,那这个制度更像是承接房屋保险和税收的功能。
再展开来看,房屋养老金制度,其实直接说明存量房时代的真正到来。
大规模拆迁彻底告一段落,住房随时间老旧的占比不断上升,维修的缺口也会不断增多。
财政不可能全覆盖,个人养老主要靠个人,房子养老主要得靠业主。
另外,这同时也在把躺着不动的资金倒逼出来,为经济循环提供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