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千万难民,日子一天比一天难,欧盟终于回过味儿了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1-08 01:32:2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欧盟这些年日子真不好过,尤其是在难民问题上。千千万万的难民就像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涌来,而欧盟这个"大家长"却发现,想要让所有成员国齐心协力接纳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并没有那么容易。

有人敞开怀抱,有人拼命筑墙,各怀心事,谁都不愿多做一点儿。结果,这庞大的欧洲大陆俨然成了一场谁也不愿负责的"难民接力赛",难民们在各国之间被来回推诿,找不到真正的落脚地。

闹到最后,欧盟的局面一度不欢而散。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欧盟终于回过味儿了:难民接纳是好事,可问题不是这么解决的。

乱局之源

这一切,还得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说起。那年,北非和中东地区风起云涌,几个国家政权动荡不安,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暴搅动了原本就不太平的局势。

紧接着,叙利亚内战又轰轰烈烈地打了起来,局势愈发混乱,数百万中东北非的百姓为了逃避战争,踏上了通往欧洲的逃亡之路。很多人是走到走不动了,实在没办法,只好抱着孩子、扶老携幼,顶着风浪横渡地中海,去投奔那个他们想象中的和平乐土——欧洲。

你想啊,一开始,欧洲各国接到这些流落的难民,就像是迎来一群无家可归的亲戚,心里想着“我们得帮帮他们”。毕竟欧洲各国自诩是“世界大善人”,这全球都盯着,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

大家敞开怀抱,德国的默克尔更是豪气地提出“欢迎政策”,德国率先扛起了难民接纳的大旗,其他一些国家也表示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

可慢慢地,各国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这数百万的难民,吃的喝的住的都得解决,医疗教育就业都得跟上,最重要的是,这些难民很多还是带着创伤来到这里的,想要融入社会,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于是,问题接踵而至。德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本来就处在难民涌入的第一线,压力大得不得了。默克尔当年豪气冲天地说“我们能做到”,可后来看看各个难民营的状况,连她自己也不免心里嘀咕:这规模,再这样下去,德国承受得住吗?

更糟糕的是,东欧的一些国家——比如波兰、匈牙利,可不愿意跟着背这个大包袱,他们早早就关上了国门,甚至还修起了边境墙。说得难听一点,他们觉得这事儿压根儿就不该由他们来处理。

一场没完没了的难民接力

难民潮涌入,欧洲人一开始还能心怀慈悲,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事儿没完没了。2015年,地中海里连续发生多起沉船事故,一条船上几百人,连孩子都没能幸免,这些画面传到欧洲各国民众眼前,无不让人心痛。

欧盟也不是没有行动,推出了所谓的“欧洲移民议程”,希望通过设立“欧洲边境与海岸警卫局”来加强外部边界的控制。然而,这个看似宏大的计划,实际执行起来却屡屡碰壁。

先说说这些难民,他们辗转过来,进入的第一个国家通常是意大利或希腊。按理说,既然人来了,得有人接着才行。可东欧的一些国家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纳难民。

波兰、匈牙利甚至公开表示:我们不欢迎这些“麻烦制造者”,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虽然愿意接纳,但看到数量实在是太多,也开始打起退堂鼓。而希腊和意大利,面对不断增加的难民潮,更是叫苦不迭——他们能提供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实在无力再承受更多。

于是,难民的命运就像被推来推去的皮球。一会儿被这个国家拒之门外,一会儿又被那个国家安排到边境营地,甚至有人因此不得不流浪数年,最终无奈地选择非法途径偷渡。

各国政府之间的推诿,让这个原本应该得到人道关怀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难民们真正的“安居”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东欧与西欧的对立

“我们凭什么要接纳这些人?”这是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政府的普遍态度。你可以理解,东欧国家相对贫困,社会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不如西欧发达,接纳大量难民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然而,西欧国家却认为,大家都是欧盟的一员,理应同舟共济,共同分担难民危机的责任。德国的默克尔当年说得明白:“我们不能让希腊和意大利单独面对这场危机。”

但问题是,这些道理东欧国家并不买账。匈牙利甚至在边境上修建了围墙,直接把难民挡在门外;波兰的态度则更加强硬,认为接受难民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秩序。

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的矛盾愈演愈烈,欧盟的决策机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低效,内部一致性根本无法保证。

与此同时,2015年以后,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有人开始把这些袭击和难民潮联系起来,这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对难民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即便默克尔再三强调,这些恐怖分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难民都是无辜的,但普通民众的担忧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逐渐演变为对难民的普遍排斥。

为了打破僵局,今年6月,21个欧盟国家在卢森堡投票通过了一项被称为“历史性”的协议,试图为拖延多年的难民庇护及分摊政策制定一套新的应对机制。

根据协议,欧盟各国将分摊接纳一些抵达希腊和意大利的难民,拒绝接收的国家则需要向欧盟基金缴纳每个难民2万欧元的“拒收费”。

但即便如此,这个协议在通过时也面临了巨大阻力。波兰和匈牙利的反对态度依然强硬,甚至试图在欧洲议会中建立一个反对者联盟,继续阻挠协议的实施。

不仅如此,欧盟还同意允许成员国在处理难民庇护申请时,将难民羁押在边境外部,并在审核失败后快速遣返。为了应对可能的新一轮难民潮,欧盟采取了一些“外包”式的措施——例如意大利与阿尔巴尼亚合作,设立收容中心,将部分难民的庇护审核工作转移到阿尔巴尼亚。

这些举措虽然看起来有些无奈,但在当前形势下,也许是维持局势稳定的唯一选择。

一场未完的考验

然而,欧盟的最新措施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谁也不敢打包票。德国等国虽然在艰难推行新的移民政策,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乐观。德国的各州已经因接纳大量难民而苦不堪言,财政部长甚至表示,收紧政策是为了“降低德国对难民的吸引力”。

不仅是德国,意大利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减少自身的负担,包括在阿尔巴尼亚设立收容中心,这种方式无疑被批评为把问题“甩出去”,而不是解决它。

与此同时,随着俄乌冲突和巴以局势的持续升级,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各国在政策上的分歧仍然未能弥合。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各州州长商议收紧移民政策,以延长社会福利的等待时间,试图通过更为严格的审核程序来减少难民流入。各国纷纷加强边境管控,以应对新一轮可能的难民潮。

结语

难民问题对欧盟来说,绝对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考验。从“阿拉伯之春”到叙利亚内战,再到今天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局势,难民潮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这个老欧洲。每次应对,每次妥协,每次新的协议出台,欧盟似乎都在努力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但真正的答案似乎永远在路上。

这一次,欧盟终于认识到,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策略,还得面对现实。而现实是,欧洲无法无限制地接纳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靠一句“团结”让每个国家都自觉分担责任。

未来,欧盟在难民问题上的走向如何,是进一步加深内部的矛盾,还是找到一条合作的道路,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日子一天比一天难,欧盟如果不彻底改变思路,恐怕只能继续在困境中挣扎。

参考资料:

欧盟推动改革应对难民问题 人民网 2020年09月23日

1 阅读: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