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八点起,国内“双11”大促正式打响,不知有多少老铁前去蹲点了?反正侃哥身边讨论的人没以前多了,热搜上也鲜有“双11”的话题。
这种旺季不旺的现象,不禁让人想起了前不久结束的亚马逊秋季大促,陪跑的卖家占大部分。
侃侃调查数据截图
而在秋季会员日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里,不少卖家的销量更是一跌再跌,这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市场环境所致?
销量持续暴跌!
大促后遗症?还是亚马逊“搞鬼”?
对于前不久结束的亚马逊秋季大促,一位卖家这样总结道:“两天的会员日,所有产品都报名了,价格也是历史最低了,但还是非常差,只有两倍销量,甚至没收回本。”不过令他万万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据爆料卖家所述,从本月10号开始,他的店铺销量呈断崖式下降,甚至连一半都没有,而且是持续性暴跌。为了搞清楚原因,他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研究:
● 市场方面,没有发现低价竞品或者头部做促销的情况,自己的产品还有价格优势;● 排名上,店铺产品基本都没有大的变动;● 广告方面,花销是一样的,广告单量没变化,即自然单骤降;● 促销上,加了优惠券,但没有效果;● 账号方面,没有任何违规,近期也没有任何差评。
一顿猛操作下来,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这让该卖家开始怀疑人生了。对此,有卖家安慰道:大促过后销量低迷是很正常的,下滑一个月都很常见,不用担心。据侃哥观察,这种大促后遗症的确是存在。
一位中等偏上的卖家就吐槽道:近期做秒杀,一单没出,排名竟然也没变化。美国人没钱了吗?另一位做玩具类目的同行也表示,会员日2天卖了大半个月的量,然后惨淡20多天。
不过以上分析并没有打消爆料卖家的疑惑,因为他的其他账号陆续恢复销量了,就这个账号一直低迷,卖的都是同一类目产品......
关于这个问题,卖家圈也有另一种说法,一些卖家认为:每次大促完总感觉流量又重新被亚马逊给分配,其依据是,原本核心Top链接的排名比大促前低,中层链接反而是比大促前变好了,然后每次只能是用折扣和广告硬拉。
旺季不旺?
一批亚马逊卖家转型做“灰产”!
旺季不旺,每年都在谈,不过今年似乎格外明显,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其实也有大环境的客观因素。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出现了消费降级的现象,对此,一位卖家深有体会:最近在学驾照,教练都说招不到学员了。
鉴于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很多亚马逊卖家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产品线,砍掉不赚钱的老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而在这个转型浪潮之中,出现了一种“奇观”。
据同行爆料,一些亚马逊卖家在转型时,选择“剑走偏锋”!具体来说,这些卖家之前都属于正规公司,原本拥有成熟的产品线,但因为利润越来越低,纷纷转向“高收益”的灰色擦边产品!这里面主要包含两大类型:
第一种,基本是医疗器械相关的产品,例如:呼吸机、 制氧机、助听器、雾化器等。这类产品以前只有美国本土号在卖,但是现在这些类目里,多了很多国内卖家。
第二种,以驱蚊风扇、驱鼠灯、驱鸟刺等敏感产品为主,都是美国本土账号在做。
打开亚马逊美国站,输入关键词“Rat repellent lamp”,搜索结果第一页的产品基本都是美国本土卖家。随意点开一款产品,第三方插件显示的毛利率超过了70%。
来源:亚马逊截图
高收益也就意味着高风险,只会白帽运营,肯定是做不了这类灰色产品的。卖家想进入这些高利润类目,必须拥有一套成熟的“灰黑帽”打法,包括不限于送测、合并、套证书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赚的都是快钱。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做灰色产品,除了运营难度非常大,还非常考验你的品控,否则容易吃差评,退货率高。此外,卖家还得有过硬的账号防御能力,提防同行恶搞,经常动不动下架链接。
到底能不能做这类灰色产品,一方面,取决于卖家能否承受高回报下的高风险,例如账号被封,库存、资金被冻结等等。另一方面,还在于卖家对这个类目是否进行了深入且全方位的研究。一位老卖家就提醒入局者,这个类目的竞争程度基本不亚于膜壳线,贸然进入,恐怕血本无归。这个细分领域的经验,是长期在这个行业深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