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在头,卖被子置牛;冬在尾,冻死鬼”,你想冬至在头还是尾?

青丝评文化 2023-12-23 09:50:20

冬至过后,由于太阳照射点回归到北半球,我们会逐渐经历昼夜越来越短、白天越来越长的变化。这标志着一年中阴极而衰和一阳复始的转折到来。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位置,被称为“极阴日”。这一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时间,是太阳照射点开始从南半球向北半球回归的转折点。如今,大雪节气犹在眼前,我们又将迎来冬至节气。大雪节气的过去预示着冬季深入,而冬至的到来则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日照时间的彻底改变。

在农村,特别是在三九天和四九天,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很少出门,因为这两个“九”期间的气温非常低,异常寒冷。进入数九天后,冷感会变得更加明显。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说法,意味着在数九天初期,气温极低,以至于人们不愿意把手露出来。

数九天共计81天,也就是九个数九天,每个九天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天气变化。这期间,气温会逐渐从冬季过渡到春季。而在民间,它还标志着数九天的开始。有一句俗语说:“冬至到,数九开”,足见冬至在中国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一、冬至占侯

在古人看来,冬至的到来时间是判断整个冬季冷暖情况的重要依据。他们认为,根据冬至到来的早晚,可以预测整个冬天的天气趋势。这种观念体现在民间百姓总结的俗语中,如“冬在头,卖了被子置牛;冬在尾,冻死鬼”。这里的“冬”指的是冬至,而“头”“尾”则指的是农历十一月的初期和末期。由于“冬月”通常指的是农历十一月,这一俗语反映了冬至在该月的具体时间对整个冬季气温的影响。

因此,民间许多会看天气的长者在预测冬天的气温和天气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这些经验和观察结果,总结为各种俗语,成了民间特有的宝贵智慧,题中俗语便是其中之一。

二、“冬在头,卖了被子置牛;冬在尾,冻死鬼”

如果冬至恰逢农历十一月月尾,按照时间推移,明年开春时,寒潮仍然存在。古人认为这不仅会导致庄稼被冻坏,甚至人也难以承受这样的寒潮,因此有了“冬在尾,冻死鬼”的说法。

相反,如果冬至在十一月头,这意味着冬天来得早,也离开得早。这样的情况下,气温回暖和农事耕种都会相应地提前,由此产生了“冬在头,卖了被子置牛”的说法。从今年的日历来看,冬至交节在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这天,属于月头,预示着暖冬和寒潮可能提前结束。

三、科学预测

气象专家的预测和气象数据支持这一观点,表明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这些数据为我们理解当前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因此,对于那些古老俗语今天是否还有参考意义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尽管现代科学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这些俗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各方综合分析预测,我国今年前冬(2023年12月)偏暖,后冬(2024年1月至2月)气温将接近常年,这一气候态势不会有过大的变化。这一预测为我们对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提供了大致的理解。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整个冬季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几次持续时间较短的强降温。此外,今年冬季的整体降水量与往年差不多,主要降水仍集中在我国黄河或长江以北的地区,尤其是东北和新疆地区降水偏多。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导致中国南方降水偏多,北方偏暖。这一自然现象对我国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冬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