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权臣,用十年时间覆灭辽国,用两年击溃宋朝,却在朝堂上走不过十五年。
一位战神,能凭八名骑兵击溃千人大军,能杖责皇帝酒醉,却死在自己扶上皇位的君主手里。
一个家族,曾让四方诸侯闻风丧胆,曾让天子都俯首认罪,最终却被诛杀九族,尸骨无存。
这就是完颜宗翰的故事。
他是金国崛起的第一功臣,被誉为"千古名将",明朝大儒称他是"夷狄之得志第一人"。
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却死在自己亲手扶上皇位的金熙宗手中。这位金国的军事大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
汉相女真将,十年灭辽国
宗翰站在冰天雪地的山坡上,远望着辽军仓皇逃窜的背影。此时是1122年深冬,零下20度的寒风呼啸,大多数将领都主张收兵回营。可宗翰却对阿骨打说:"现在正是追击的最好时机!"
这一刻,宗翰的目光格外坚定。他深知,辽国主力虽损失惨重,但只要天祚帝耶律延禧还在,就始终是个隐患。其他女真将领只顾着抱着战利品回上京享乐,唯独他看到了一劳永逸的机会。
这个长得像汉人的女真将领,名字就叫"粘罕",在女真语中就是"汉人"的意思。但他的战力,却比任何纯种女真武将都要凶悍。阿骨打常说:"女真年长的将领众多,但没人能比得上你,只有你才能独当一面。"
在宗翰的带领下,大军冒着风雪继续追击。他手下的悍将们个个都是真正的虎狼之势。看看希尹的表现就知道了 - 一次战斗中,希尹只带着8名骑兵就敢当先冲锋,一天之内三次击溃辽军大队。这样的虎将,在宗翰麾下比比皆是。
银术可、娄室、希尹这些宗翰的部将,几乎是压着辽军在打。他们就像狼群追逐羊群一样,把辽军切割包围,直到最后活捉了辽天祚帝。从此,统治了200多年的契丹帝国轰然倒塌。
打仗,宗翰是把好手,当谋士更是一把好手。1123年,阿骨打病逝,弟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新皇帝想履行诺言,把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宗翰马上进谏:"宋朝收留我们的逃人,违反盟约在先。况且他们软弱可欺,何不乘机拿下山西,为我们开疆拓土?"
一个征战之策,暴露出宗翰超前的战略眼光。他深知女真要想在中原立足,光有一时的胜利还不够,必须要有稳固的地盘。山西这块地方,扼守着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何其重要。
更让人佩服的是宗翰的情报分析能力。在攻打辽国时,他就专门研究辽国的内部矛盾。每次出兵,都能抓住敌人内部权力斗争的时机。这让他在战场上占尽先机,打得辽军措手不及。
宗翰的打法极具特色:先是派出小股精锐骑兵,像尖刀一样插入敌阵。等敌军阵型被打乱,再投入大军展开围剿。这种战术在攻灭辽国的战役中屡试不爽,为金国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十年时间,宗翰率军北起白山黑水,南至幽云燕赵,硬是把辽国这头苍老的狮子给打趴下了。这样的战绩,就连后来的元朝丞相脱脱都不得不在《金史》中给予高度评价:"宗翰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有古名将之风。"
只可惜,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注定要陷入另一场更艰难的战斗。这场战斗的对手,不是外敌,而是他自己人。但这都是后话了。
攻宋谋略师,两年破汴梁
1125年深秋,完颜宗翰站在太原城下,看着城内升起的滚滚烟尘。这座北宋最强的军事重镇,很快就要落入他的掌中。城内的西军主力,正是宋朝最精锐的部队,由折家军、姚家军、种家军组成,常年在西北与西夏作战。
宗翰眯起眼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宋徽宗想借金兵之手夺回燕云十六州,却不知自己正在玩火。就在前几天,他的部将娄室、银术可率军一举击溃了西军主力。就连宋朝名将王禀都感叹:"从未见过如此悍勇的军队。"
宋军战力不堪,宗翰早有预料。当年耶律大石带着几千残兵,就能打得童贯的十几万大军落花流水。这样的对手,还想染指燕云?简直是在做春秋大梦。
但宗翰不是单纯的莽夫。他深知,要彻底控制中原,光靠武力是不够的。1127年,当金军攻陷开封后,宗望提议让宋钦宗留下来继续统治中原。宗翰却力排众议:"必须把'二圣'带到辽东!"
为什么要这么做?宗翰的算盘打得很精。他深知,只要赵氏宗室还在中原,就始终是个心腹大患。把徽钦二帝掳到辽东后,他马上扶植张邦昌建立伪楚政权,接着又废掉张邦昌,改立刘豫建立伪齐。
这一招"扶傀儡、制中原"的策略,可谓是釜底抽薪。南宋接连要面对两个政权的威胁,不得不分散力量。更妙的是,这两个傀儡政权打着"恢复中原"的旗号,让南宋在道义上也陷入被动。
1129年,当金太宗决定两路伐宋时,宗翰又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他反对两线作战,主张先集中兵力夺取关中、灭西夏。这个建议,与后来忽必烈灭宋的战略如出一辙。
宗翰的考虑很周全:南宋地盘太大,不可能一战而定。如果先拿下关中,断了南宋的西翼,再图南下,胜算才大。当年西夏李良辅派出三万精锐救援辽国,就被宗翰和娄室打得全军覆没。这样的战绩,足以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可惜金太宗没听他的建议。结果东路军虽然攻势凶猛,却在明州、黄天荡、牛首山接连败在张俊、韩世忠、岳飞手下。西路军虽由悍将娄室率领,却因为兵力不足,最终被吴玠、吴璘兄弟挡在大散关外。
事后有人问宗翰:"为何如此坚持先取关中?"他叹息道:"打仗如同下棋,必须先占住要害之处。关中既得,则西蜀难保,南宋难有宁日。"这番话,直到几十年后才被证明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即便在军事上屡屡受挫,宗翰设下的政治棋局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刘豫的伪齐政权,就像一把悬在南宋头上的利剑,迫使赵构不得不在军事、外交上处处受制。这位善弈者的手笔,让南宋始终无法喘息。
这就是完颜宗翰,一个用兵如神,布局如棋的战略大师。他的每一步棋都在为金国的基业着想,却不知道自己即将陷入另一盘更危险的权力博弈中。
帝王心术家,权臣博弈局
朝堂之上,杯中美酒飘香。金太宗端起酒杯,刚要饮下,突然一个声音如惊雷炸响:"陛下违反国法,当杖责二十!"满堂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完颜宗翰身上。
这一幕发生在1130年的上京会议上。金国初创,物资匮乏,阿骨打定下铁律:国库物资只能用于赏功和军需。谁敢私自取用,不论身份,都要受罚。金太宗偷饮国库美酒,正好撞在宗翰手里。
宗翰站得笔直,目光如炬。他深知这一棒打下去意味着什么。可他依然选择了执法。太宗面色铁青,却不得不低头认罚。从那天起,帝王与权臣的较量,便注定要分出生死。
这不是宗翰第一次与皇权碰撞。1132年,金太宗病重,想立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为储君。宗翰再次挺身而出,以武力为后盾,坚持立阿骨打嫡孙完颜亶为储。
"国有国法,立储有制。"宗翰的态度强硬得像块顽石。他手握重兵,背后是整个国相系的力量。太宗不得不让步,但这次政治较量的代价,很快就要由宗翰付出。
1135年,金熙宗即位。这位被宗翰扶上皇位的新君主,转眼就对恩人露出獠牙。他效仿唐朝,改国相制为三省六部,强行调走宗翰的亲信高庆裔、韩企先、萧庆、希尹。
宗翰这才明白,自己一手提拔的皇帝,竟成了最大的对手。熙宗不愿做傀儡,要收回权力。而宗翰,就是他必须铲除的最大障碍。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1137年,熙宗先拿下高庆裔,接着又一个个打掉宗翰的亲信。每失去一员大将,宗翰就像被割下一块肉。这位驰骋沙场的虎将,在朝廷的权力游戏中节节败退。
有人劝宗翰示弱求和,他却倔强地说:"我完颜宗翰一生为金国开疆拓土,何曾怕过谁?"这股子傲气,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朝堂上却成了致命弱点。
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权力帝国被慢慢肢解,宗翰的脾气越发暴躁。他开始酗酒,经常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北方发呆。那里是他征战的战场,也是他最后的荣光。
113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宗翰在醉意中听到一个消息:他最后的亲信希尹,被熙宗以谋反罪处死。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击碎了这位铁血战将最后的倔强。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宗翰死在自己的书房里。没有人知道他最后想了些什么,是否后悔当初扶植熙宗?是否悔恨自己太过强硬?这些秘密,都随着这位权臣的倒下,永远沉入了历史的长河。
宗翰的人生是一场豪赌。他赌自己的权力能压制住皇权,赌忠心能换来信任,赌功劳能保住地位。可惜,在帝王心术面前,这些筹码都不够看。正如后人所说:"成也功高,败也功高。"
这场豪赌的结局还没完。十三年后,宗翰的孙子完颜秉德,在另一场夺位之战中彻底断送了整个家族。这,就是权臣的宿命。
家族覆灭路,一场豪赌局
宫殿深处传来一声惊雷般的怒吼:"完颜秉德,你好大的胆子!"这是1150年的一个深夜,金熙宗面对刀光剑影,发出最后的怒吼。而举起屠刀的,正是当年宗翰的亲孙子完颜秉德。
十三年前,宗翰含恨而终。临死前,他握着孙子秉德的手,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这些人,要么站在权力顶峰,要么粉身碎骨,再无第三条路可走。"
机会很快来了。完颜亮,这个野心勃勃的亲王,找上了秉德。"我要改天换日,你可愿意助我?"完颜亮许诺,只要成功,秉德将成为新朝第一功臣。
秉德心里盘算得很清楚。他原本想扶持完颜元上位,但完颜亮的实力更强。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可以光复家族,赌输了全家都得陪葬。
深夜里,秉德带着死士潜入皇宫。刀光闪过,金熙宗倒在血泊中。这位当年逼死宗翰的皇帝,终于死在了宗翰的孙子手中。权力的游戏,总是充满了讽刺的轮回。
然而,秉德错误估计了完颜亮的野心。新君登基后,立即翻脸。他先是以"功高震主"为由,软禁了秉德。接着,一纸诏书下来:"秉德图谋不轨,当诛九族!"
狱中的秉德这才明白,他成了完颜亮的垫脚石。那些许诺的权力和地位,不过是甜蜜的毒药。他苦笑着摇头:"祖父啊祖父,您说得对,这朝堂之上,真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一夜之间,宗翰家族的百年基业轰然倒塌。不仅秉德一家被诛,就连与宗翰有关的太宗、宗弼的后人,也都被完颜亮以各种罪名处死。这是一场清算,更是一场灭绝。
昔日威震天下的名将之后,就这样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有老臣感慨:"宗翰公当年何等威风?谁能想到,他的后人竟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学家后来分析:完颜秉德的失败,源于他继承了祖父的傲气,却没有继承祖父的智慧。他以为靠着一时的勇气就能翻盘,却不知权力的游戏远比战场更加凶险。
宫墙上的青苔依旧,但宗翰家族的血已经干涸。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家族,就像流星一样划过金朝的天空,留下璀璨的光芒,却也带来注定的陨落。
有人说,权臣的命运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宗翰和秉德祖孙,都是这场危险游戏中的棋子。他们以为自己是下棋人,殊不知也是别人手中的棋子。
这就是权力的魔咒。它让人迷失,让人疯狂,最终却又无情地碾碎那些为之痴狂的人。宗翰家族的覆灭,不过是这个永恒主题的又一个注脚。
千古成败论,权臣困境局
要说悲剧,金国权臣的下场,往往比南宋将领还要惨烈。岳飞死在风波亭,儿子岳云活了下来,他的家族血脉得以延续。而完颜宗翰呢?不仅自己忧愤而死,整个家族都被连根拔起。
细究起来,同样是位高权重,为什么两人的结局如此不同?
且看岳飞,他有个致命的优点:知道自己的位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背后,是对皇权的绝对服从。秦桧让他回军,他就真的回军了。
再看宗翰,这位金国的战神,眼里只有江山社稷,偏偏不懂得收敛锋芒。杖责金太宗喝酒、强行立储、处处与皇权对着干,这不是在玩火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是带兵打仗的一把好手。岳飞善用水师,长于野战,收复襄阳、郾城,一路北上直逼开封。宗翰更是了得,十年灭辽、两年破宋,堪称金国第一名将。
可是,统帅千军万马不难,驾驭朝堂权势却是另一门学问。岳飞懂得韬光养晦,宗翰却偏要锋芒毕露。一个保全了家族,一个害得满门抄斩,高下立判。
翻开史书,权臣的命运似乎总逃不过一个怪圈:不争就会被架空,争就会被诛杀。你看曹操,打天下时何等威风?到后来还不是要称病装疯,以示弱给众臣看。
宗翰偏不信这个邪。他以为自己扶持的皇帝会感恩戴德,哪知道帝王心术,最忌讳的就是权臣专权。金熙宗一上位就开始打压他的势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当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马上就知道急流勇退。而宗翰呢?眼看形势不对,还在死扛,最后把自己扛进了棺材。
更讽刺的是,宗翰的孙子秉德非但没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杀了金熙宗,又去依附完颜亮,结果把祖宗基业彻底断送。这叫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仔细想想,宗翰们的悲剧,折射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军功集团在和平年代如何自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当战鼓不再擂响,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往往就成了皇权的眼中钉。
有人说,宗翰如果能学学诸葛亮,以治国才能辅佐君主,或许能有不同结局。可问题是,诸葛亮辅佐的是蜀汉政权,地盘就那么大,威胁不了皇权。宗翰不同,他手握重兵,威震四方,皇帝能不忌惮吗?
金国的例子还不够生动?那咱们再看看明朝的徐达。同样是开国功臣,人家多聪明,战功赫赫却偏偏装疯卖傻,最后善终家族兴旺。这就是高明之处。
回头再看完颜宗翰,你说他傻吗?那也不见得。他是太要强,太倔,太看重原则。这些品质放在战场上都是好事,可在权力的角斗场上,却成了致命伤。
史书上说:"自古夷狄之得志于中原者,毋若金;而金之所以得志者则皆粘罕为之也。"这句话道出了宗翰的功绩,却也暗示了他的结局。功高盖主,在哪个朝代都是杀身之祸。
这就是权臣的宿命。他们像走钢丝的人,既要显示才能保住地位,又要示弱以求自保。一个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宗翰的故事,或许能给后人一些启示:在权力的游戏中,有时候示弱,反而是最大的智慧。
权臣为何总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到底是他们太过强势,还是皇权制度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金史》,元·脱脱等撰
《南宋书》,元·佚名
《辽金元史论丛》,陈述等著
《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张帆著
《辽金史论集》,王曾瑜著
《金朝政治制度研究》,刘浦江著
《北方民族史研究》,李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