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甘肃,估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河西走廊,关于河西走廊,不用全城探秘多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也正因如此,甘肃的大多数地名,都大气磅礴,非常好听,比如定西、武威、张掖乃至靖远、永昌、玉门等,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体现。
阿克塞县在甘肃的位置,甘肃地名真的太好听了!
不过,同样在甘肃境内,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却有着一个名字看起来略显“另类”的县;
这就是阿克塞县。
很明显,相比全城探秘上面提到的那几个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地名,这个名字更有“异域风情”。
阿克塞县在酒泉市的位置
那么,这个阿克塞县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阿克塞县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西陲,是酒泉市下属的一个县,属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区域,其辖区形状狭长,东西长达42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面积则达到3.34万平方公里,可谓是相当的辽阔,几乎跟我国的两个岛省相当,比绝大多数中东部地区的地级市面积都更大;
阿克塞县地形图
但与此同时,截止2022年,阿克塞县的人口却只有1.1万,是甘肃人口最少的县,即使放眼全国,估计也能在人口最少的县级行政区划中排名前列;
综合而言,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
阿克塞县海拔很高
当然原因也很明显!
阿克塞县地处阿尔金山北坡,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以及众多山地交织,地势复杂且海拔较高,区域内高山深谷遍布,最高峰高达5798米,最低处仅1462米,相对高差达到4336米,平均海拔达到3200米;
阿克塞县地势条件非常复杂
再加上当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相当一部分地方甚至不到2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800-2500毫米;
两个原因,导致阿克塞县虽然辖区面积不小,可以开发利用的区域却不多,山地与沙漠戈壁占比达到64.52%,人口承载力原本就有限。
阿克塞县境内沙漠戈壁面积辽阔
而在全城探秘看来,阿克塞县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的很多方面都跟“迁徙”有关,两者可以说真的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信?咱接着往下看:
第一,阿克塞县全称叫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而哈萨克族属于传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徙”属于正常操作。
阿克塞县居然是哈萨克族自治县,这一点估计会让不少人意外;
我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分布
事实上,他是甘肃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我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全县目前约1.1万的人口中,哈萨克族就有约3500人,占比超过30%;
并且阿克塞这个名字,也是因当地的阿克塞沟而得名,在哈萨克语中,包含有“纯洁”或“纯白”的意思;
哈萨克族
这也是与甘肃其他地名相比,阿克塞县显得有些“另类”的主要原因。
在上面全城探秘提到,阿克塞县分布着大面积的山地、沙漠和戈壁,但在此之外,当地还有约30%的区域属于天然草场,面积达到9864平方公里,而可利用草场面积更是超过1.18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35%;
这对作为传统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来说,显然是有着一定吸引力的。
正是依靠阿克塞县这片草场高寒、干旱等独特自然条件,当地的哈萨克族同胞培育出了不少特有畜牧产品品种,在全国都广受欢迎;
哈尔腾哈萨克羊放养在高海拔草场
比如有名的哈尔腾哈萨克羊就是阿克塞县的特产,这种羊因为生活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地带,需要长期爬山锻炼,所以体质结实,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腥膻味小,如今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阿克塞县还有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就是阿克塞哈萨克马,这同样是哈萨克同胞在这片草原经过近百年自繁自养,培育形成的优良地方马种,非常的耐寒、耐旱以及耐盐渍;
哈萨克族,一个曾经逐水草而居、在数百上千年时间里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而今早已在阿克塞县“落地生根”,并结出了独有的“果实”;
即使不再迁徙,哈萨克族同胞仍然优秀且坚毅。
第二,除了游牧民族自身的特性之外,阿克塞县的哈萨克族同胞之所以定居于此,原本就是一次长途“迁徙”。
提到哈萨克族,很多人估计立刻就会想到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位于中亚,而哈萨克族历史上也一直是在中亚地区游牧;
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人也有100多万,但主要集中在更靠近中亚的新疆;
在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区域,有一个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而我国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有两个也在新疆,一个是昌吉州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一个是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甘肃的哈萨克族自治县距离新疆的哈萨克族聚集区较远
所以甘肃有个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就很令人意外了。
那么,这个哈萨克族自治县是怎么来的呢?
全城探秘想说的是,还跟“迁徙”有关。
清代,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人几乎都生活在新疆,清朝灭亡后,沙俄及外蒙古不断在西北边境骚扰,自1912年开始,部分生活在阿尔泰地区的哈萨克族人逐渐向东迁徙,进入甘肃省境内;
哈萨克族迁徙路线,图片来自星球知识局
20世纪30年代,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控制,为了躲避其压迫,从1936年到1939年,大量哈萨克族同胞从哈密、巴里坤等地出发,经马素山、安西到酒泉,来到南部祁连山、托赖、鱼儿红、敦煌南山、疏勒河两岸游牧,这就是有名的“哈萨克族大东迁”;
这次迁徙,如果从巴里坤算起,到阿克塞的直线距离达到500公里,如果从阿尔泰地区算起,更是超过了1000公里,算是一次长途迁徙了;
人数方面,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先后有四批哈萨克族人东迁,数量达到约11680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解放军进入阿克塞地区,哈萨克族同胞才走出军阀统治的阴影,生活逐渐稳定、平静;
最初划定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域
1951年,为了安置哈萨克族同胞,在敦煌设立安置流散哈萨克族工作委员会,并在1953年划定了其居住和放牧区域;
在此基础上,县级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于1954年成立,1959年又复置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县建县之初全景图
至此,阿克塞县成为甘肃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县,而当地的哈萨克族同胞从新疆迁徙过来后,经过数十年的“流浪”,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过上了安定平和的生活。
第三,二十多年前,阿克塞县的县城也经历过一次“迁徙”。
博罗转井镇地图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时,县城在博罗转井镇,这是一个石油小镇,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后来之所以搬离这里,全城探秘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博罗转井镇位于阿尔金山上,海拔非常之高,达到2800米,自然环境恶劣,不仅高寒缺氧,还常年出现大风天气;
博罗转井
在阿克塞县的县志中,就有对博罗转井镇气候的记载,表示当地“气候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2.博罗转井镇还处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尔金山地震断裂带上,不仅地震频繁,也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
3.阿尔金山蕴藏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和放射性元素,导致博罗转井镇的水源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水里携带的高浓度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的6-8倍,完全不适合饮用。
种种原因,让阿克塞县在1995年将县城搬到了红柳湾镇,这个镇距离博罗转井镇约28公里,跟阿尔金山有一定距离,海拔则低了1000米,各方面条件明显更好。
阿克塞县新老县城位置对比
全城探秘查找了阿克塞县的相关规划,其新县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94平方公里,比老县城更大,预计到2035年县城人口将达到2.6万;
在今天,阿克塞县新县城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全县98%的牧农民都已经搬迁至新县城居住、生活。
上图是新县城平面图,下图是新县城风景
而老县城博罗转井镇呢,其实也没有完全废弃,由于当地海拔高,原本是石油小镇,拥有着独特的景观,还分布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为有名的博罗转井影视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包括《西风烈》、《九层妖塔》等著名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拍摄。
老县城博罗转井已经成为景区
整体而言,在全城探秘看来,与阿克塞县相关的这三个“迁徙”,可谓是相当有意思,并且是步步升级的:
第一个,历史上的哈萨克族作为传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徙,这是习惯,也是为了生存;
第二个,上世纪三十年代部分哈萨克族同胞从新疆迁徙到甘肃,是为了躲避压迫,追求稳定;
而第三个,上世纪九十年代阿克塞县县城的“迁徙”,则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更美好的生活;
阿克塞县新县城规划图
一次次的迁徙,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因素,但实质上,体现出的,更是哈萨克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加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防止文章被抄袭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