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货们来说,潮州菜的诱惑,不仅有食物的香味,还有文化的趣味。
潮州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粤菜三大流派之一。其选料考究、刀工精细,烹调多样化,追求色香味俱全,以“味鲜、精细、健康”征服天下人的味蕾。
当美食成为一种文化标志时,也成了乡愁的象征。许多飘在海外的游子们也是凭着那一口熟悉的味道,消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但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很多费时费工的菜品或经过改良,或在市面上消失,正宗传统的菜品,常常是一味难求。
老饕们偶尔在餐厅吃到那一口地道的菜品时,则成了他们念念不忘的惊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一口入魂的潮州菜。
一声“吱吱”脆的潮式烤乳猪
烤乳猪,旧时被称为“炮豚”,这道菜始于中原,成名于广东。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列为“八珍”之一。发展至清朝康熙年间,烤乳猪已经成了满汉全席中一道主要菜肴,现是广府菜的代表之一。
粤菜中的烤乳猪又分广式烤乳猪和潮式烤乳猪。它们最大区别是:除了烤出来的猪皮(化皮和光皮)不同之外,腌制的手法和调味也不同,潮式烤乳猪在烤的时候更加讲究和费功夫。
潮式烤乳猪,属“光皮”烤法。在烤的过程中,要不时用毛笔蘸冷水洗刷,防止烤焦烤糊,看到有泡将要爆出,就迅速向肉中刺去,以保空气漏出,光皮恢复平坦。这样烤出来的皮,色泽金黄,表面光滑没有气泡,口感酥脆如威化饼一样。
这是一道硬菜也是一道功夫菜,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有去高端酒楼才能吃上,并且还需要提前预订才行。
一只乳猪从屠宰到腌制再到入炉烤制需要接近一天的时间,事先做好的成品往往因为时间过长,导致口感缺失。想吃上一顿现烤的乳猪还挺费功夫的。尤其是对于工作忙碌的朋友来说,很是奢侈。
甜头甜尾,白果芋泥
常吃粤菜的老铁们都知道,老广们在吃完宴席后都喜欢吃点甜品收尾。
在正宗的广东宴席上,通常会上十二道菜肴,而头尾菜肴必为甜食,甜品在筵席中都以压轴菜的形式出现,以示圆美结局。
常吃粤菜的老铁们都知道,老广们在吃完宴席后都喜欢吃点甜品收尾。
在正宗的广东宴席上,通常会上十二道菜肴,而头尾菜肴必为甜食,甜品在筵席中都以压轴菜的形式出现,以示圆美结局。
所以,在广东一带,不仅糖水做的好,甜品也做的极佳,但把甜品玩成王者的还数潮汕人。比如说最具代表性的白果芋泥就堪称一绝。
芋泥,粉糯绵甜,淡淡地芋泥味,不太甜也太腻,丝滑的口感,配上白果,作为宴会的甜点收尾刚刚好。
选用上好的芋头,去皮、切块、蒸熟,搅碎成糜,再加入经葱段炸香的猪油(植物油)、糖。和芋泥混合均匀,加入煮熟的白果,这就是潮汕经典的白果芋泥。
芋泥原是一道闽菜,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有做芋泥的习俗,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潮汕地区与福建接壤,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闽菜的影响,并把芋泥做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一道甜品。成了潮州人戒不掉的老味道。
潮汕人以狮头鹅为基础,做出了独特的卤菜文化,使潮菜的卤味名扬天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卤鹅肝。卤鹅肝对潮汕人来说,那就是从小就写入味蕾的记忆,是他们的“米饭杀手、佐酒佳肴”。
小孩夏天没胃口吃不下饭的时候,大人就会切点鹅肝和白粥一起喂,胃口就可以轻易被打开。三五好友相聚,把酒言欢少不了鹅肝这味下酒菜,潮汕的各种席面,更有“无鹅(肝)不成宴”的说法。
卤味鹅肝,又称粉肝,吃起来肥美浓香,口感绵密软滑、风味鲜美。可以说是潮汕卤味中的“卤王”。
一锅加有南姜的秘制老卤,卤制完整鹅后,将飞过水的鹅肝浸入老卤中,半小时后即可。卤制出来鹅肝带有独特的香味。起锅后,潮汕鹅肝若不是立即食用,则会放入鹅油中保存。到需要食用时再从鹅油中捞起切片,再把煮开的卤水反复浇在鹅肝上回温,既能保证鹅肝达到最佳食用温度,又能加重卤水风味。
这些看起来用很寻常的食材制作成的美味,全是费时费力的功夫菜。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如果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式去适应,很容易消失于历史的长河,这对于吃货和美食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件极为痛心的事。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名菜,潮州發记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开发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操作简单的预制菜,在适应快节奏社会的同时,也为食客们解决了难等、难订的麻烦。菜品直接带回家,简单加热即可吃到和酒店堂吃一样的口感,不再一味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