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词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奴,宋武帝刘裕小名也。
刘裕,起于微末。自幼家贫,年轻时加入东晋北府军,40多岁靠着拼命灭孙恩才起家,人生前十五年一直在往上爬,46岁灭南燕,50岁灭谯蜀,53岁北伐灭后秦。再次准备东征时,后勤总管刘穆之病死,害怕朝中有变,无奈班师。之前打下的地盘也逐渐丢失了,回去折腾着称帝,再想北伐时,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了,59岁病逝。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晚。
第一,得势太晚。刘裕起兵的时候都40多岁了,在古代人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这个年龄起兵算很晚了。当然,有人说刘邦更晚,但刘邦是个例啊。东晋时期的公卿士大夫也就活四五十年,这还是他们养尊处优。刘裕一辈子在拼命,身体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这样给我们现代人一个启示,现在年龄不是问题,活七八十年很常见。而要想成功,必须有个好身体,保持充足的精力去奋斗。除非有个能提供一个小目标的好爹。
第二,时机太晚。刘裕北伐的时候是啥形势呢?北方基本上被北魏统一,而且北魏成一家独大,碾压态势。如果刘裕北伐早一些,北伐呈各国混战 的态势,哪怕是秦魏相争的时期,情况可能要好很多。而刘裕北伐时,北魏国内基本稳定,国事强盛。虽然刘裕凭借自身的能力平定了南燕,接着后秦的内乱定了长安、洛阳,但与北魏的数次交锋并没有获得像样的战绩。临死前,刘裕确实也在讨论北伐北魏的事情,但以当时的经济、军事状态,河北的地形、魏晋两地的军队构成,刘裕也不见得能短时间拿下,鹿死谁手都说不好。
第三,继承人出生太晚。刘裕的儿子刘义符生于406年,当年刘裕已经42岁了,虽然刘裕已经击败桓玄成功掌权,但是到刘裕北伐结束,刘义符也才12岁,完全不具备继承刘裕权臣身份的能力。刘裕是权臣,不是皇帝,权臣的权利是无法依靠宗法继承的,必须依靠实力,12的孩子不可能压得住场。因此,刘裕北伐回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紧锣密鼓的篡位,称帝。只有称帝后,儿子继承后位置才相对安稳一些。注意,也只是相对安稳,刘宋王朝终究还是没有延续多长时间。
年轻时不相信有命运这回事,觉得人定胜天,进入社会被操练的多了,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能力真是渺小的可怜。运势这玩意儿还是存在的,刘裕出身低微,在东晋这种门阀林立、讲究出身的时代,不可谓能力不强,但兄弟太少、儿子太小、自己的命太短,这些哪一个也不是自己能控制、解决的,这就是命。北魏统一而强大,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矛盾,在当时的时期还不具备条件解决,这就是势。
运势,不信不行。
但正因为有人力不能左右的运势在,个人的奋斗,才更显得难能可贵,更显得动人心魄,不屈不挠,这也是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