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出现于1935年4月21日,震中在台湾省中部地区,震级7.1级,震源深度10公里。那天台湾岛阴云密布,大部分地区阴天,然而彭湖、恒春却特别晴朗。6时02分左右,新竹南部及台中北部区域,突然出现轰轰之声,随即天崩地裂,倏忽之间,具有93万人口的肥沃平原变得满目疮痍。
据4月25日上海《新闻报》统计:地震导致死亡人员为3185人,重伤9215人,轻伤1421人;房屋全部倒塌15292户,部分倒塌15257户。极震区位于新竹南部、关刀山大安溪中游地区。除台湾南端、恒春周围外,全岛都为有感区域,澎湖岛及对岸的福州、厦门也有感,半径达270公里。此次地震区域很广,新竹的大湖、苗栗,台中的丰原、大甲各郡,相当大范围的地壳出现形变。主要有新竹大湖狮潭庄附近的断层,长约12公里。这条断层是地震中地形变化最大断层。屯子脚断层是在台东丰原产生的水平断层,呈东北至西南延伸约12公里,水平位错150厘米,断距60厘米。在旧庄和新庄子间的大安溪砂砾层里时断时续雁行裂痕。沙鹿庄近郊出现了小陷坑,大安溪南岸的石壁坑,也有大陷坑,越过大安溪形成关刀山一带的陷坑地带。
地震出现后,台中与各地联系的电报、电话切断;大甲街在地震时着火,损失较重;丰原街自来水管破裂,全街漫人水中,三街居民流离失所。丰原、台里之间的铁路被毁,铁路桥坠落,铁桥被折断;纵贯铁路的第六、第七号山洞龟裂,第八号山洞已陷落。新竹苗栗十六分车站与台中大安车站之间突然低落7尺,大安、后里两个车站被毁,海岸线断轨7000多米,电信、电话线折断几十处,铁路线塌陷达25处。大甲是台湾帽子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1000万元,由于地震灾害而化为乌有。盐水港、帝国及新竹三糖公司的工厂也受到巨大损失。
4月23日上海《新闻报》记述:“记者昨晚乘车赴地震地带视察被害状态,竹南地方居民避难于路旁或空地,恸哭之声不止,地面龟裂甚多,大者六尺余,小者三四尺,交通危险,当局随处贴布告,禁止通行,沿路部落,殆已全灭,震源地大安溪惨不忍睹。”
台湾东部地震带是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相碰撞的地带,是我国地震活动性最高的板间地震带。
另据1604年至1897的历史地震纪录,造成百人以上灾害的地震共有8次:1736年发生在嘉南地区的地震,372人死亡;1792年发生嘉义地区的地震,617人死亡;1815年的发生在花莲外海的地震,113人死亡;1839年发生在嘉义地区的地震,117人死亡;1845年发生在台中地区的地震,381人死亡;1848年发生在彰化地区的地震,1030人死亡;1862年发生在台南地区的地震,500人以上死亡;1867年发生在基隆外海的地震,数百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