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源起于数千年之前,传承至今涌现了许多艺术大师和经典画作,中国画也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
不同的时代,绘画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技艺、主题等,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状态和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作画之人及其所代表的群体的艺术情操和文化追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审美变化。
龚静的绘画作品赏析散文随笔集《会丹青》便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画作的个性化深度赏析,以及对画家的生平轶事、创作背景、艺术思想与风格等方面的解读,以细腻优美的文笔展现中国画跨越千年的艺术风貌,带领我们徜徉在绘画艺术长河之中。
身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龚静既是文笔老练流畅、创作了多部优秀散文作品的作家,又是长年研学绘画艺术并善于绘画创作的画家,双重身份使得她对绘画艺术的观察和思考有更多深度而专业的探索与解读,并以优美的文笔进行深刻的表述。
说到中国古画,我们无法绕过经典的十大传世名画,许多绘画艺术书籍都会将其列为必赏之作。如果按创作时间来排的话,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便是排在第一位了,龚静对其有着深入的分析赏读。
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以“春蚕吐丝描”的线条描画技法,传神地展现出传说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曼妙飘逸的风姿。
同为描画女性,顾恺之另外的作品《女史箴图》和《列女图》所使用的线条风格和技法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仍不离以线条描画生动传神地塑造出不同特性的女性形象。
此外,龚静也提及了此前写过的一篇读书笔记,针对沈从文通过对服饰的研究而提出《洛神赋图卷》并非顾恺之作品的观点进行了考证和分析,也给读者提出一个思考点。可见,我们对历史和艺术可以有自己的质疑和分析而不必一味迷信名家大师之言。
仕女图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人物画的一种,不同时代都有仕女图作品创作,描画出各有特色的妇女生活场景。画作风格和场景元素的变化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表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如顾恺之描画的洛神、女史,是将女性放在传统故事或传说中,如女神一般来看待,以飘逸的线条技法展现出女性神韵之美。
十大传世名画中的“唐宫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张萱和周昉创作的一组五幅仕女图,包括《虢国夫人春游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分别描画了宫廷贵族妇女策马出游、游园赏花、绞丝熨布的生活情景,人物的面容、体态、服饰、头饰、妆容等都描画得十分写实而细腻多姿。
从后来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明代唐寅的《孟蜀宫伎图轴》、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仕女的描画风格出现明显的变化。
从早期东晋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女神,到唐代贵妇的华贵矫健,再到明清时期身居庭院深处娇弱娴静的女子,再看看如今现代画作中的美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而变化,也可以说是绘画艺术历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除了对诸多经典的中国古画进行赏析,龚静还特别赏读了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系列画作。吴冠中也是我喜爱的一位画家,他以江南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风格十分突出。
此前我纯粹是喜爱这些充满江南水乡雅韵的作品,但难以描述为什么喜欢。龚静则从吴冠中的创作背景、艺术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揭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从吴冠中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体几组作品入手进行赏析,可以看到手法和风格的变化,他的创作手法愈加简约轻盈、留白抽象,凸显了他对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追求。
龚静还分享了她自己进行绘画创作的经历和心得,对她的几幅作品进行了赏读,探讨写作与绘画的异同之处和创作体会。从她的角度,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文字创作与绘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文字和画画都是反映情绪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创作,文字可以是感性的,而画画则更加感性,也更有自由度。
也许有时候,我们可以像龚静那样,像历史上的那些画家那样,尝试拿起画笔,把自己的内心所感所思画出来,而不必拘泥于什么技法。这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时代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