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上课老师为何不讲?

小丁说商业 2024-11-25 15:29:0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大家都听过《滕王阁序》,也知道它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但你知道滕王到底是谁吗?为什么老师上课讲《滕王阁序》时,很少提及滕王其人?

滕王是谁——被遗忘的李元婴

提起滕王,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他的名字,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身为皇室成员,李元婴的身份地位显赫,起点远高于常人,但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极其微弱。

与那些在政治、军事上功勋卓著的兄弟们相比,李元婴更像是皇室的一个边缘人物。

喜欢音乐、爱好绘画,尤其是喜欢画蝴蝶。

这位滕王,没有显赫的军功,也没有激荡的政治生涯,只有闲适和享乐的生活。

李元婴的性格,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截然不同。

不喜欢朝堂上的纷争,也不在意权力的争斗,宁愿用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庭院中描摹蝴蝶的翅膀,也不愿去参与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

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政治上显得平淡无奇。

贵为皇子,对政治事务的冷淡态度,让他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颂的功绩。

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后,曾辗转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职,其中洪州都督,是他相对比较长时间的任职。

永徽四年,也就是公元653年,李元婴来到洪州赴任。

在这里,被赣江两岸的美景深深吸引,决定修建一座高阁,以便能够欣赏这片大好河山。

这个高阁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修建得极尽奢华,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站在阁上可以俯瞰整个赣江,江水浩浩荡荡,远山如黛。

李元婴在滕王阁上大摆宴席,邀约宾客,欣赏江景,生活过得潇洒自如。

喜欢这种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把滕王阁当成了他的私人乐园,用它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正是这种生活态度,让李元婴在朝堂中备受非议。

许多大臣认为他不务正业,沉迷于享乐,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李元婴的治理能力平平,政绩寥寥,远不如其他有抱负的皇室成员。

没有铁血的气质,也没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只是喜欢安稳地过自己的日子。

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突出政绩的人,历史自然也就很难给他留下一席之地。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历史课本上,很少提到滕王李元婴的原因。

并不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人物,也没有显赫的功绩供后人缅怀,更多的是一个艺术化的“闲散王爷”。

他的人生不是用刀剑和功名谱写的,而是用笔墨和享乐装点的。

滕王李元婴,成了一个修建滕王阁的象征,一个名字被铭刻在建筑上,却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族成员。

豪华背后的艺术追求

滕王阁的修建,完全展现了李元婴的艺术追,和对生活的热爱。

洪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风景秀丽,赣江穿城而过,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江面上络绎不绝。

李元婴初到洪州时,便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

看到江水奔流、两岸青山环绕,心中感到无比畅快,觉得这里真是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

于是,萌生了修建一座高阁的想法,想要借此来尽享洪州的美景。

滕王阁的位置选得很好,依江而建,居高临下,视野非常开阔,李元婴非常讲究,修建的材料和工艺,不惜耗费巨资,找来好的工匠,用上等的木材,将滕王阁修建得富丽堂皇。

阁楼层层叠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走进阁楼内,墙壁上精致的雕刻,和画作让人目不暇接。

站在阁楼之上,可以远眺赣江,江面开阔,船只像蚂蚁一样在江中穿梭,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风景美得让人心醉。

滕王阁是一座高阁,更像是李元婴内心世界的一个外在表现。

他是一个追求艺术和自由的人,而滕王阁,正是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诠释。

喜欢在阁上设宴,邀请文人雅士来饮酒赋诗。

每当夕阳西下,赣江上金光闪闪,就会站在阁楼上,品一杯美酒,听雅士们吟诗作赋。

在滕王阁,李元婴过着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这里是他的精神寄托,也是逃避朝廷纷争的避风港。

李元婴不是一位称职的地方官,但却非常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滕王阁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他用来展示自己艺术才情的重要舞台。

虽然没有多少治国理政的本领,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让滕王阁成了,一个文学和艺术的象征。

滕王阁在李元婴的构想下,不只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让人们在这里忘却尘世的烦恼,尽情欣赏自然的美好。

滕王阁的豪华和壮丽,让它在当时就成为了,洪州的标志性建筑。

它见证了李元婴的艺术追求,也成为了洪州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每当节日来临,滕王阁上都会设宴庆祝,歌声、笑声回荡在赣江两岸,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元婴虽没有在政绩上留下多少痕迹,但滕王阁的修建,却成了他的“成就”。

这座阁楼在后来的岁月中,经历了多次重建,依然屹立在赣江边上,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而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的意外惊艳

唐上元二年,滕王阁再次迎来了它的盛会。

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借此机会广交天下名士,于是在重阳节当天设宴,邀请当地的名流雅士,前来赋诗作序。

这其中,就有年仅二十六岁的王勃。

王勃当时正好路过洪州,听闻滕王阁上设宴,便也受邀前来。

宴会上的文人雅士们都知道,这次宴会的重头戏,就是为滕王阁作序。

阎伯屿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请宾客们即席挥毫。

场面一时有些冷清,众人都知道要在这样的盛会上作序,不仅需要文采,更需要胆量,一旦写得不好,便会贻笑大方。

就在这时,王勃站了起来,并不是当地的名流,却毫不怯场,走到阎伯屿面前,谦逊地表示愿意一试。

阎伯屿将信将疑,把笔交给了王勃。

只见王勃提笔蘸墨,稍作沉思,便一挥而就,那篇《滕王阁序》,如同江水奔腾,气势恢宏,开篇便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文章写得辞藻华丽,气势磅礴,既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叹。

阎伯屿读完之后,连连称赞,感叹王勃的才华远超众人。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扬天下,也让他的名字,在文坛上大放异彩。

可惜的是,年纪轻轻的王勃,并没有享受太长的荣耀,没过几年,便因溺水意外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也正因为此,这篇《滕王阁序》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成为他短暂生命中最为耀眼的光芒。

为何课堂上少提滕王其人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学习《滕王阁序》时,老师总是讲王勃的才情,讲滕王阁的壮丽,却很少提及滕王李元婴其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滕王李元婴是个风流雅士,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李元婴虽然是皇室成员,但并没有在政治,或者军事上,做出过什么突出的贡献。

相比于他的兄弟们,比如一代雄主李世民,李元婴更像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修建滕王阁,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沉迷于音乐和绘画,这些在后世看来更像是,一个闲散王爷的生活,并不具备太多的历史意义。

语文课堂上,教学的重点,通常在于文章本身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的生平。

《滕王阁序》是骈文的代表作,讲究对仗工整,用典丰富,辞藻华丽,是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范例。

而李元婴的生平,对理解文章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因此,老师们往往会选择,将有限的时间,花在分析文章本身,而非详细介绍滕王其人。

这并不意味着,李元婴没有存在的意义。

滕王阁的修建,正是因为他的艺术追求,才让这座建筑,有了它最初的华美和诗意。

滕王阁的故事,是关于艺术,是关于生活,也关于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们。

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们的存在,让历史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