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读研记12」一个老师和我同龄,另一个比我小两岁

绿兰谈情 2024-09-17 02:20:22

我们学院2021级研究生只招了8个人,但是老师却有20多名,于是每门专业课都由好几位老师合上,既有五十多岁的老教授,也有40多岁的副教授,还有30来岁的讲师,跟我同龄的那个是讲师,比我小两岁的那个也是讲师。

跟我同龄的讲师上了3堂课,第3堂课结束前我们依依不舍地聊人生,这才得知他跟我一样是86年的,他35岁我也35岁,至于在月份上谁更靠前我没有问,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是35岁的男人,差别却那么大;人家是人大博士毕业,做了好几年大学老师,而我才研一。由于学院的副教授名额有限,对学术成果的要求也高,所以他还没有被评为副教授,但是他上课的效果很好,旁征博引、汉语英语自由切换,直观感觉他比有些副教授讲得好。

还记得去年参加英语复试的时候,这位老师便是面试官之一,当时他用英语问我关注哪个国家比较多?我说关注美国多。他说为什么关注美国多?我说美国发达、在国际新闻里存在感高;他说将来录取了我们可以一起交流,我说没问题,这是我的荣幸。

目前我们的交流还停留在专业课的层面,偶尔在课间会讨论一些别的话题,但是依然没有离开专业课太远。由于我将来的研究方向可能跟他的领域比较一致,于是在某个周末发微信问他能否出来吃个饭聊聊天,他说最近手头课题比较忙,忙过了这阵子再约。

在另一堂课上我遇到了那个更年轻的讲师,他穿着椰子鞋、破洞牛仔裤和连帽衫,打扮相当潮。我以为他跟我是同龄只是长得嫩,一次课间大家意外聊到了年龄时,他说自己是88年的,比我还小两岁。

在我过去的人生里,做过我老师的人都是以长者的身份出现的,而现在我面前这个老师比我还小两岁,这个残酷的事实导致那节课我屡次出戏,一种人生失败的感觉挥之不去。

第2个讲师从外交学院博士毕业,也有好几年的教龄。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不但课件内容全是英文,发音还非常标准,很多生僻的单词朗读和解释地相当流利,我感觉彼此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

每次下课我们会一起到食堂吃饭,当坐在同一张桌上端着同样的餐盘吃东西聊天的时候,我这才意识到他确实是个比我小的人,因为聊到专业以外的话题,他的反应和状态也就是一个小孩的状态,一个至今未曾离开过校园的纯粹的学生型成年人,心智不太成熟。

这两个跟我同龄的讲师,都接受过正规且严格的学术训练,况且能在大量求职者里脱颖而出成为大学老师,在专业学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每次听他们讲课收获很大,但是在前几次课上我总是不知不觉走神,因为一个让我懊恼的问题反复在心里浮现:同样的年纪,人家已经做了大学老师,而你还是个研一新生,为什么会这样?

这两个老师比我幸运,他们的学习生涯顺风顺水,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然后换个校园工作,一直从事同一个行业。在我看来他们年轻有为,人生的方向已定,不大可能在某个时候再转行。而我曾在另一个行业花掉了宝贵的十年,这是我当年择业的事故,但是无法避免。

过了30岁以后才弄明白,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一生只应该做一件事,甚至是一个方向,事和方向越多成就越小。虽然我只是换了一次,但是代价很大,前一份职业用掉了我最年轻的那10年,如今要追赶的东西太多,时间所剩无几,时间无比宝贵。

回想2009年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我们都普遍显得盲目和恐慌。校招开始以后,大家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不加选择地投递,哪家公司要了你,人生从此就进到那个行业。那时候大家内心焦虑慌张,唯恐毕业的时候没有一个去处。

这两年也大致了解过大学同学的,差不多当年选什么行业现在依然在什么行业,做销售的是大腹便便的销售总监,去比亚迪的现在依然忙碌在生产车间,去银行的现在还在金融系统,做了程序员或者去了教育机构的,要么已经失业要么即将失业。

这个社会看似遍地机会,但是普通人择业的机会也就开始那一次,换行业的成本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高,想换基本换不了,换行时收入的巨大落差一般人受不了,只能在一个错误的行业或者夕阳行业里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大三那年,意外听说程序员的工资很高,当时就决定毕业后做个程序员。确定了这个方向后,从此白天泡图书馆看C++编程教材,晚上回宿舍在舍友们联机游戏的吵闹声中调试代码,大四毕业那年进了福州网龙公司如愿做了一名程序员。

在2009年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程序员是个朝阳行业,我也坚信自己将来会在这个领域成长为一名专家级的人物,要么是某家公司的技术总监,要么是某家公司跌老板。

在入行第6年的时候,我做了客户端主程,第8年的时候,我也差不多在网络游戏客户端这块是个专家级的人物,运气好点可以成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但是没想到变化来得那么快,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几乎让电脑游戏的玩家数量断崖式暴跌。

程序员到了35岁也就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你的精力力不从心,你兼顾不了家庭,你的工资很高做着和25岁的小年轻区别不大的工作,所以你成了公司的沉重负担;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做了十多年,已经极度厌倦,导致没什么动力学习新的东西,因为新东西还是代码,这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内心的抵触。

我没有等到被这个行业彻底抛弃,而是抓住机会主动离职,保留了一丝尊严。辞职的那个月是我入行第10年,那个月的某一天电光火石般地意识到人生没有几个十年,不能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耗下去了。辞职回西安后重新拿起书本复习考研,追逐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于是生活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现在我遇到了跟我同龄的老师、比我还小的老师,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看到他俩让人感慨和懊恼,为了我失去的那10年。

如果12年前我就选择读研,可能现在也像他们一样是某个学校的老师,即使不是老师但起码方向不需要再换。可是12年前太需要钱了,没钱的生活已经难受到我必须要改变,别的事儿都不是最佳选择,那时候读研只会延续那种生活甚至让情况更糟,所以现在回到12年前,路可能还得那么走。

现在我是幸运的,因为陈科长和所有家人都支持我,自己的状态也还不错。学习虽然辛苦,但跟我以前的程序员工作相比,强度差得远。在我们8个研究生里,我感觉自己的表现游刃有余,因为年龄、他人的期待、自我责任等各种原因,我必须很努力。

假如要给30出头的人一点建议,那就是如果你们意识到自己进了一个错误的行业,或者正处在一个夕阳行业,那就早一点行动不要犹豫,待在舒适区拖几年,或许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昨天已经过去了,我只能通过日记、聊天记录或照片去回忆昨天,我再也回不到昨天;人生也是一样,35岁的我回不到34岁,40岁的我回不到35岁,往后的路没有回头路,假如将来后悔了,那就只能后悔,那种感觉会陪伴你度过余生。

(跟我同龄的那个老师正在讲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