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寒暑假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爷爷回到乡下的老宅。那时候的农村,热闹得就像一锅沸腾的水: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狗吠此起彼伏,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笑声传遍每个角落。可如今,当我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却发现一切都变了。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温暖的笑声,都去哪儿了?农村,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地方,为何变得如此寂静?
农村,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地方,为何如今变得如此寂静?当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离去,我们是否就此失去了农村的根?农村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你知道吗,咱们国家的自然村数量,从2005年的360万减少到了2012年的27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村庄在消失。就拿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的浒岭村来说,全村180户,就有82.94%的家庭搬走了。这些数字背后,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是耕地的抛荒,是农村社区治理水平的下降。
就拿我老家的一个小村庄来说,90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地、耕田、养牛羊,孩子们在村子里的学校读书,放假时也会帮着父母去山里放牛羊,去地里干农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撤了,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或县城读书,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许多成年人为了生计,纷纷离开村子去城里打工,有的去了广东一带,有的去了江浙。村子里的大人们慢慢地因为生活所迫离开村子,有的年底才回来,平时也没有回来,家里如果有事的话,也会匆匆从外地赶回来。
如今30年过去了,可是再也看不见当年的小伙伴了,他们继续走父辈的路,继续在外面打工。基本上很少回来,而父辈们同样离开村子去了外面,两代人都离开了村子,有的老人身体不太好,就一直住在村子里,有的老人去了城里照顾孙子上学,有的老人在县城周围工地上干活,继续赚钱。
农村空心化不仅仅是人口的流失,它还带来了农业产业人才的流失、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的缺失、农村整体布局的破坏以及乡村文化发展的后继乏人。
农村空心化带来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农业产业人才的流失。随着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无法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甚至出现了耕地抛荒的现象。
其次,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的缺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关怀,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这些留守群体在医疗、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再次,农村整体布局的破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人口的流失,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乡村文化发展的后继乏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年轻人的离开,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和习俗逐渐消失,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那些曾经热闹的院落,那些曾经熟悉的田地,如今都变得寂静无声。农村的空心化,不仅仅是土地的荒芜,更是人心的流失。我们怎能让这片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地,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
农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快乐成长的孩子们。
农村的空心化,是一个时代的痛点,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你说,如果我们能够逆转农村的空心化,那些曾经离去的年轻人,会不会重新回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会不会在这里,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梦想?会不会在这里,重新点燃农村的希望之火?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农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