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竞争与创新,各种新型的购物功能也应运而生,“先用后付” 功能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功能在为消费者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与争议。
“先用后付” 功能在网购平台上的悄然上线,确实给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提升转化率的营销工具。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尤其是那些暂时资金紧张但又急需商品的人来说,该功能提供了更多的支付灵活性,使他们能够在当下无需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先行获得商品,延迟付款1。然而,这种看似便利的功能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许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开通了 “先用后付” 功能。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众多消费者反映,自己在网购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主动操作,却发现付款方式已经被默认为 “先用后付”13。这种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的默认开通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12。例如,有的消费者在按照以往的购物习惯点击购买商品后,才发现无需输入密码即可直接下单,仔细查看才知道是 “先用后付” 功能在作祟3。对于一些习惯在支付时进行二次思考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支付方式的改变打破了他们原有的消费节奏,可能导致他们在不经意间购买了一些原本不需要的商品3。
其次,“先用后付” 功能在扣款时的通知机制存在不足。通常情况下,扣款时没有短信通知,仅仅在签收页面显示交易扣款金额3。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忽略自己的消费支出,直到查看相关页面时才发现已经产生了扣款。对于一些消费频率较高、订单较多的消费者来说,这种不明显的扣款提示很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产生误判,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而且,如果消费者没有及时关注到签收页面的扣款信息,还可能会因为忘记付款而面临逾期罚息等风险2。
再者,“先用后付” 功能无需密码即可完成付款,这无疑增加了支付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手机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可能会在使用家长手机完成学校线上任务等过程中,误操作购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3。由于无需密码即可支付,这种误操作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消费支出,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困扰。此外,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这种无需密码的支付方式也为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能会增加消费者账户的安全风险。
另外,“先用后付” 功能的关闭通道隐蔽,操作不便,给想要关闭该功能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13。消费者在发现自己被莫名开通了 “先用后付” 功能后,想要关闭时,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操作流程,甚至要等待全部订单收货完成或者售后结束才能关闭3。这种繁琐的关闭方式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也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服务产生不满,严重削弱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2。
面对 “先用后付” 功能所带来的这些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强调商家应充分提示消费者相关信息3。商家在推广 “先用后付” 功能时,有义务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该功能的相关信息,包括开通方式、扣款规则、关闭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1。同时,电商平台也应该加强对这一功能的管理和规范,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购物时仔细查看付款方式,了解相关的支付规则和风险3。对于不需要的功能,要及时关闭,避免因疏忽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总之,“先用后付” 功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网购支付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商平台和商家应该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完善这一功能,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使用 “先用后付” 功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捷、公平的网购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传播正面信息,没有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内容!如有不准确信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作出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