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桐乡县城长什么样子,称“碗大桐乡城”一点不冤枉

桐城一派 2024-10-14 08:06:29

文/桐城一派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浙江排出十大强县,敝邑力压东阳,居然排在老九的位置,吃了一惊,下巴没惊掉,差点惊掉了我的眼镜。

我不知道这个排名的依据是什么,权威性又怎么样,义乌和慈溪分列冠亚军这个我信,但敝邑跻身十强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这个位置不应该是敝邑邻居海宁么。

连海宁都没资格入围中等城市,我就想问问,敝邑什么时候已经超过了“小魔都”?

我历来对全国百强浙江十强这种排名不甚感冒,甚至嗤之以鼻。这种排名其实没有什么意义。高居榜首如何,垫底当个副班长又怎么了?

排名说明不了什么。一个城市好不好,美不美,发展快不快,不是靠排名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真正的乐居城市,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民,是不是有一种幸福感,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行了,而是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所居住城市的巨大变化,从内心由衷地发出“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XX”的感慨。

如今的敝邑,虽然早已摘掉了戴了500多年的“碗大桐乡城”这顶帽子,但在35年前,敝邑的样子依然像只碗,但不是吃饭碗,而是一只比吃饭碗稍大一点的汤碗。

那么,你知道35年前的桐乡县城,究竟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我手头有一张1989年10月绘制的《桐乡县城现状图》,对比清光绪的《桐乡县城图》,你有没有发现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对,大了一圈,但也大不了多少。

截至1989年底,桐乡县城有9个居委会,以及煤机厂、梧桐丝厂、先锋机械厂和县政府机关4个家属委员会,一个蔬菜专业村,那个时候还没有社区这个概念。

解放前夕,县城1179户人家,5353人,40年后,县城有7397户人家,24405人,现在一个大一点的社区差不多也有这个数吧。县委县府办公在凤鸣路40号,老底子这里是凤鸣寺,现在老六中。当时还没有撤乡并镇,梧桐镇政府在县前街,现在的老干部局位置上。梧桐乡政府在北港河畔,城南乡政府在丁字街。

康泾塘与北港河交汇处

城区老底子有“南柴北米东小菜,要打官司西门来”的说法。1989年,县城有全民商业96个,集体265个,个体户500多个,金融网点30多个。

那个时候,城河路边上的第一农贸市场还没有建成,小商品、农副产品交易在城河路露天,摊位水泥砌筑,上面搭玻璃钢棚遮风挡雨。

以前是吃饭碗,面积1.59平方公里,现在好像是只大汤碗,也只有3.6平方公里,看起来地盘越来越大了,其实干货全在那只饭碗里。往南吧,你到了雪茄烟厂就不敢过去了,再过去就是老底子枪毙人的睦墩桥,边上就是火葬场。往北吧,除了一中、一院和党校,全是农村的旱地和水田,果园桥水厂还在绍兴做小狗呢。

南门老车站

沿三二0国道往东,过了东门大桥就是亭子桥村,往北就是去鸟镇的桐鸟公路,往东南去是濮院,周边除了农房和田地,其他没啥花头。沿凤鸣路往西,过了康泾塘凤鸣桥,路边单位比较多,有皮防站、西门粮库、医药公司仓库、技工学校、卫校、印刷厂等,周边也是大量农田和农民杂居之地。

既然是汤碗,环城道路必不可少。三二0国道改道后,原先横穿县城的国道过境段自然成了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1989年4月15日建成通车,碎石路基,全长3.2公里,路宽10米。

当年县城的“一环”,独独没有环城东路,成了翘脚环城线。

这里要说明一下,随着城区进一步扩张,环城南路成了现在的公园路,环城北路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环城西路即如今的文华路。

要致富先修路。截至1989年,县城31条街、路总长17.58公里,桥梁42座,其中旧石桥3座。

这里重点说一下县城第一条现代化气息的道路——梧桐大街。1969年投资3.5万元,东大街兴工拓宽延伸,贯通南北,全长920米,宽13米,此为梧桐大街的前身,1987年,梧桐大街再一次提升改造,县城第一条混凝土道路由此华丽转身。

振兴中路

1989年,振兴路(中路)建成通车,但只有750米长,路宽40米,足足比梧桐大街阔了近4倍。振兴路西起梧桐大街交叉口,东至现光明大酒店,是当时最气派的道路。

现在的商业闹市区鱼行街,老底子叫鱼行汇,因清朝时此处有卖鱼行数家而得名。1987年启动鱼行街拓宽工程,1990年1月25日春节前,梧桐大街至大树弄段全线通车。

拓宽前的鱼行街东段

梧桐大街和鱼行街,就成了当年县城最热闹的购物商业街。有人可能说了,那东兴商厦呢?东兴商厦当时影子花还没有,起码要过六七年后才横空出世。

现在市民休憩游玩的地方多了去了,凤凰湖,植物园,新世纪公园,但当时县城只有两座公园。县前街的儿童公园1986年6月1日对外开放,占地5万平方米的凤鸣公园1989年建成开放。

县前街的人民电影院,一中桥堍的影剧院,文昌路的四中、北港新村,杨家门新村,那时都还在,如今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民电影院前身是人民大会堂,1956年6月建成,座位1000只,是县内首家专业电影院。影剧院1977年4月建成,分设楼上、楼下观众厅,除放映电影、演出外。县级重大会议均在这里举行。

北港新村,杨家门新村,是县城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区,前者1984年开发,9幢237套,后者1985年12月开工,第一期建10幢5层住宅楼。如今,两个新村早已不复存在。

老底子敝邑县城是只吃饭碗,1989年的时候是只汤碗,如今或许用脸盆、洗脚盆来形容都不够看了,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我已经词穷了,不妨你来说说。

反正吧,以前11路,轻松逛遍桐乡城,如今开车出去不用导航就会迷路;以前,道路名称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张口就来,如今好多路名闻所未闻;以前,住宅小区是多层建筑,如今,高档小区多如牛毛,楼盘越造越高越高级,名称越来越洋派……

啰啰嗦嗦写这么多,难免挂一漏万。

35年前的县城,在你记忆中,是个什么样子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