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造假”第一村:一年狂赚上亿,让无数专家头疼,官方:合法

梦里花落知秋 2024-12-09 15:26:48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提起假货,想必所有人都是深恶痛绝,而在河南,有这样一个村庄,他们全村“造假”,一年下来收入上亿,其伪造品甚至连专家都难以分辨。

然而他们的“造假”,非但不违法,反而被所在地区大量宣传,网友们更是争相购买他们的“假货”。这个“造假第一村”,仿造的究竟是什么物品,而为何这个村庄又能因为造假而脱贫致富呢?

方庆兴和青铜器的不解之缘

1942年,在河南的烟云涧村,方庆兴出生了。和当地诗情画意的名字不同,当年的烟云涧村可谓是穷的荡气回肠。由于地处偏僻,远离交通要道,加之当地并没有什么土特产,烟云涧村的大部分人都依靠农耕自给自足。

而方庆兴的家庭也不例外,从祖辈开始方家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世世代代如此,虽然称不上富裕,但是也能果脯度日,而一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良老实。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方庆兴也会和祖辈一样在田间劳作,周而复始。

不过和安于田间生活的祖辈相比,方庆兴显然有点“叛逆”了。在那个基础教育尚不普及的年代,烟云涧村的识字率和当地的收入水平一样,有,但是不多。不过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方庆兴却对书籍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而和一般读书人喜欢看典籍不同,方庆兴对各种和维修相关的指导手册更感兴趣。本来一家人对方庆兴喜欢读书的癖好还有所微言,觉得他读书的功夫不如多干点活。不过随着方庆兴通过学来的知识修补好了不少家具农具后,家里人发现,别说,这读书还真有点用处。

而方庆兴的手艺也逐渐在烟云涧村传开了,村民们也开始逐渐找方庆兴修补起损坏的物件,而方庆兴在修补方面的天赋也开始逐渐展露了出来。不过方庆兴毕竟是个实诚人,面对上门维修的村民,方庆兴也没并没有收取太多的报酬。

随着时间推移,转眼间已经到了新中国成立,烟云涧村和城市之间的沟通也开始紧密了起来,方庆兴也得以去过市里的博物馆参观几次,也让他见识到了他这辈子见过最美的人造物件——青铜器。

在第一次见识过青铜器后,方庆兴便被青铜器的美给折服了。而或许是命运使然,在1962年的一天,在山间劳作的方庆兴,无意间捡到了一面青铜镜,这让方庆兴无比兴奋。

虽然不知道这面青铜镜究竟是文物还是人为仿制的,但是青铜镜精巧的纹路设计依然让方庆兴为之折服。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镜子背面的纹路有着非常严重的磨损,破坏了物件的整体美感。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方庆兴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试试自己把它修补好呢?

作为行动上的巨人,方庆兴在花了几天计划了怎么修补后,便去城里购置齐了相应的材料,开始着手修复了。青铜镜的修补远比他想象的要顺利,方庆兴凭借着镜子背面其它纹理的走向,推测出了破损部分的纹理,进而将之复原了出来。

而由于不确定自己修复的是否合格,方庆兴便拿着这面自己修复好的青铜镜去找了古玩专家。没想到的是,专家看见方庆兴修复的青铜镜立刻两眼放光,说这是少见的保存完好的青铜文物,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而却丝毫没有发现这镜子背后修补的痕迹。

在专家的劝说下,方庆兴将镜子上交给了相关部门,不过这次成功的修补,也让方庆兴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我直接仿制青铜器,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造假第一村的崛起

时间继续匆匆而过,方庆兴仿制青铜器的手法也越发娴熟,起初这只是他的一个爱好,不过随着投入的加大,方庆兴也开始想办法把爱好变成收入来维持生活。1975年,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方庆兴将自己成色最好的几件仿造青铜器带去了集市上摆摊出售。

为了不让人上当受骗,每当有客人来询问价格的时候,方庆兴就会告知对方这是自己造的仿制品,不是文物。不过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商人,他二话不说就以200元的高价买入了方庆兴仿造的一面青铜象鼻镜。

上个世纪70年代的200元,相当于普通农民几个月的收入了,这无疑极大地鼓舞了方庆兴的仿制热情。而方庆兴的家人听闻了这件事,也从反对方庆兴捣鼓这些浪费时间和钱的玩意儿转而支持他。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事,他仿造的青铜器,转手就被这个商人以上万的高价出售给了其他人。

当然,这事也和方庆兴没关系,毕竟他切切实实地告诉了购买者自己做的是仿造品,买走的人拿去做什么,就和他没关系了。而由于方庆兴所仿制的青铜器过于逼真,每次摆摊都吸引越来越多客人前来购买,他的家庭收入也瞬间做到了脱贫。

烟云涧村的村民听说方庆兴因为仿造赚了大钱,纷纷上门求教,而方庆兴也不吝啬,对于上门的村民也是倾囊相绶,求无不教。而烟云涧村也逐渐掀起了一股人人仿造青铜器的大潮。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烟云涧村仿制的青铜器流入市场,意外就出现了。1981年春节前夕,正当方庆兴一家人为新年到来而做准备的时候,警察却找上门了。这让方庆兴很是意外,自己一辈子老实守法,怎么就被警察找上门了呢?

面对着眼前熟悉无比的“文物”,方庆兴有点哭笑不得,这些青铜器确实是他售出的不假,但是都是自己生产的仿造品。于是方庆兴将自己仿造文物并出售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警方交代了。

起初,警方还觉得这不过是狡猾的文物贩子在撒谎,但是随着方庆兴的证据越给越充足,加之其确实在售出的时候明确表示了这是仿造品,其行为并没有违反任何一条法律。因而最终警方判断方庆兴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最终送方庆兴回家过了年。

尽管被卷入了一起无妄之灾中,但是方庆兴却因祸得福。在新闻报道之下,越来越的人都知道了在河南有这样一个村子,他们所仿造生产的青铜器,连专家都看不出真假!一时间,越来越多人前往烟云云涧村采购青铜器。

而烟云云涧村依旧采取了一贯的做法,在有人购买自己生产的青铜器时,必定强调,自己售卖的是仿制品。

烟云云涧村的“造假”神话

进入了新世纪后,烟云涧村凭借着对青铜器的仿造出售,早已实现了全村脱贫。据河南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烟云涧村的销售净利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亿元!

而由于生产的青铜器具备极大的观赏价值,烟云涧村更是荣获了全国优秀旅游商品奖、全国民间工艺大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头衔,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向烟云涧村购置仿制品,作为企业的“镇厂之宝”。

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达,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位于这个河南省洛阳市的小小村落。到达这里的网友无不纷纷称奇,感慨自己是不是来到了三星古堆。

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汉文化潮流的盛行,烟云涧村的青铜器甚至远销海外,成为老外手中的“中华潮玩”。烟云涧村不仅是“造假第一村”,更是我国青铜器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

当然,即便是取得了如此大的发展,真诚是烟云涧村不变的底色。即便仿造的青铜器越发以假乱真,村民们依旧会坚定地表示自己售出的只是仿制品。在今年11月,有一位来访的博主问到他们村的青铜器是商周的吗?村民打趣回答到,不是商周的,是上周的。

而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方庆兴,如今也已来到了80高龄,早已不再亲自参与仿制,而由方庆兴培养出来的一位位徒弟们,还在继续缔造着烟云涧村的仿造神话。

个人观点

与其说烟云涧村是造假,倒不如说他们是仿制更为贴切。毕竟在出售的时候明码标价,并且告知了消费者这是仿制品,这就谈不上对消费者的欺诈了。而对于烟云涧村的仿制品会被鱼目混珠当成真文物贩卖的忧虑,那也不是烟云涧村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就和其它商品一样,卖出去的菜刀可能成为厨师的好帮手,也可能成为一场悲剧中的事件扳机。故而即便真的有人用烟云涧村的仿制铜器做了违法的事情,那么应该被惩罚的也应该是那个个人,而不应该指责以勤劳致富的烟云涧村。

对于方庆兴老汉,我们更是应该抱以尊敬的态度。以老汉以假乱真的手艺,他却依旧选择了本分通过明码标价的制造仿造品来获利,从未动过歪脑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吝啬于将手艺分享给不相关的人,没有丝毫藏私的念头。

尽管方老汉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却是真正地响应了先富带动后富地号召,并且以天下大同的态度,将手艺传授给了烟云涧村每一个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了“大庇全村寒士俱欢颜”。

烟云涧村的“造假”神话背后,是全村人努力脱贫的奋斗,也是方庆兴无私人格魅力的体现。

结语

在烟云涧村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巧妙结合,以及勤劳与诚信的宝贵品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仿制出历史的痕迹,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找到了致富的道路。

烟云涧村的“造假”之名,实则是一段关于创新、传承与共享的佳话,让人在赞叹之余,也深感敬佩。

参考资料:

河南“造假”第一村,一年狂赚上亿,让无数专家头疼,官方:合法 2024-12-06 16:01·银杨树

河南老汉带全村人“造假”,一年净赚1.6亿,警察:合理,不犯法 来源: 柒馆默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