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诗,写尽中秋之韵美,原来秋近半途,也是一种人间小满

诗词人柳月青 2024-09-15 16:12:51



何为中秋?

秋有三个月:七月、八月、九月。八月,正好是三秋之中,十五这一天又在八月的中间,由此,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倒也实至名归。

秋,到了此时,渐闻桂子飘香,渐觉人间清凉,期待着家人团圆,共享明月高悬,中秋,无疑是秋天的最美的时节。

所以唐人殷文圭才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大文豪苏轼才说: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而宋代诗人里仆则说: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此句一出,力压众诗,成为描写中秋的诗词的最好的一句。那么这句诗又好在哪里呢?本文来做一一赏析。

中秋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皓魄:指明月。

狡兔、妖蟆(má):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蚀魄。狡兔当指玉兔,妖蟆当指传说中月中的蟾蜍(蟆:读má)

灵槎:神话中用来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

诗人李仆生于北宋时期,不仅仅是当时的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理学家。因为才识过人,他也活跃在北宋的政坛上,得到徽宗、钦宗的重用。钦宗时,更有半年内升官五次的最高记录,一跃成为当时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官国子监祭酒。

李仆的这些升迁记录均与他的教育理念有关,他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影响力极大。更有官员为了见一见这位才高八斗的大教育家而选择了浪漫的“路途邂逅”。然而李仆是一位十分清高耿直的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的阿谀奉承而妥协,为此他还得罪过当时的隆裕太后。也因为拒见奸臣蔡京,再贬为虔州教授。对这一切,他都泰然处之,依旧气节不改,这也是李仆留给世人的一股“清气满乾坤”。

这首《中秋》见于《千家诗》,据李朴《宋史》本传中记载,大约是1126年的中秋所作。整首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中秋之夜。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赏析。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首联诗人以“皓魄”形容明亮的月亮,将其比作升空的宝镜,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润和明亮。而“云间仙籁寂无声”则进一步营造了中秋之夜的幽静氛围,仿佛云间传来的仙乐也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沉寂。

《春江花月夜》中有: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同样写月,李朴笔下的月,则只有让人心里一片敞亮的明了!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颔联中,诗人用“平分秋色”来形容月亮的圆满,寓意着中秋之夜是秋季的中点,也是月亮最圆满的时刻。而“长伴云衢千里明”则描绘了月亮与长云相伴,照亮千里之路的壮观景象,展现了月亮的恒久与陪伴。

此句不仅暗喻了“中秋”这个节日处在秋天的中间,还写出了此刻明月高悬普照大地,万家团圆之景。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颈联巧妙地引用了后羿射日和月亮传说的元素,用狡兔和妖蟆这些传说中的动物来借指中秋。月宫的玉兔思念人间,从桂枝边灵巧的跳跃,想落到人间。

妖蟆也也不会挡住月亮的清辉,皎洁的月光依旧普洒大地,也寓意着邪恶无法侵扰这美好的中秋之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坚守和向往。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尾联诗人以“灵槎”为喻,表达了与友人一同乘上灵槎,遨游天河的愿望。而“更待银河彻底清”则寓意着等待时机成熟,期待未来更加美好的愿景。这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也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中秋月色的描绘,又有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中秋之夜的宁静、神秘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坚守和向往、对时政的关切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期待。

可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这个传统的团圆节日,因为古老的传说而变得浪漫、美好。这些美好的瞬间,也成为了中秋独有的特色。

白露过,中秋到,秋色平分。有一首歌,叫作《人间半途》,里面有一段歌词我十分喜欢:“把酒叹平生,把往事熬成药,一秋风雨敬桑田,从此无年少。我问月亮借华韶,再听秋风诉情长,一段芳华煮清欢,琐碎了平凡。”

月已圆,秋也到了半途,人生亦到了半途。此时,不仅仅有悲秋叹光阴,更有一种“小满”充盈心田。开到半途的花,含苞待放;结到半途的果,半青半黄;喝到半途的酒,小坐微醺;爱到半途的人,欲罢不能……半途上的风景,也是让人满足,也很好。

它并不总意味着荒废,有时半途就已圆满。因为半途,也是最好的成全,再多一点都是赘笔,再进一步都是执和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