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我们下面几个方面,就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1、什么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2、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什么情况?3、国家和地方出台什么文件扶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采取什么措施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4、纪德力为啥要做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培训?5、下一步有什么培训发展计划?6、呼吁想创业、热爱人力资源行业的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人力资源行业的培训。
“天道酬勤、地道酬谦、人道酬悟”。这期间,虽然纪德力经受了很大的挫折,走过了一段曲折崎岖不平的道路,但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纪德力还是取得一系列成绩。他将振奋精神,从哪里扳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重新闯出一片天地。
纪德力呼吁想创业、热爱人力资源行业的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人力资源行业的培训。目前纪德力在天津,济南,菏泽,深圳,郑州,苏州已经开展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培训,下一步他将这个培训项目推向全国各大中城市。
纪德力创建的世培教育公司,该公司主要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人员创业,帮助草根人群创业。使命是:推动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让草根创业青年快乐有尊严。目标是:让更多人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获得成功。业务范围:帮助服务更多人创业就业。模式:教育培训+公益慈善+共享经济,设立梧桐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师徒制创业基金。培训方式:根据国家五部委89号文件精神,推行学徒制培训,大力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扶持产业,从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六大好处:一是小投资大事业,二是无风险无压力,三是有保障,四是有收入,五是有用人之心、爱人之心、成人之心、帮人之心。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什么情况?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指出: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行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职业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等多种业务形态。
人力资源服务业到底是做什么的?
说起“人力资源服务业”,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看看广东、北京、上海怎么做!
广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
强基础 优服务 提效能
近年来,广东紧扣产业需求、坚持开放共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管理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服务中心大局,行业作用取得新突破。促进就业方面,通过组织招聘活动,开展直播带岗、职业指导“云课堂”、就业政策“云宣讲”,归集发布就业岗位超300万个。2022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4985.7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331.29万家;举办现场招聘会12696场,提供岗位462.52万个;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数1.32亿个,发布求职信息数2700万个。服务人才方面,建成省、市、县(区)、街镇、村居五级公共服务网络,全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网站81个、微信公众号60个、手机客户端7个。建成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资源库,档案服务跨省通办有序顺畅。近五年来,依托广东省人才供求信息平台,提供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逾40万个,为全省引进短缺人才逾70万人次。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市场动能。聚焦指导实际,推动广东财经大学成立国内首家人力资源管理学院,通过加强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服务“淘宝”商城等。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研究院,深入研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技术、产品、业态等与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理论。聚焦能力提升,连续三年编制《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省及21个地市各辖区内县(市、区)市场建设情况及发展水平,通过横纵向对比机构数量、产值、促进流动等指标,帮助各地校准位置、找到差距、补齐短板,实现互学互鉴、互比互评。将《报告》分送发改、统计、商务、税务等部门以及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为各级、各部门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聚焦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合当地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印发《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结对帮扶方案》,发挥前海、横琴、南沙等窗口作用,开发数字化、跨境交易等人力资源服务产品。鼓励各类机构运用新技术,构建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加强各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开展规范用工指导,引导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完善法制体系,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构筑人力资源市场法规政策体系,从夯实基础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创新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出台劳动力和人才等系列要素流动重要文件,着力构建公平合理、顺畅有序的人力资源流动格局。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建成全省归集统一、资源共享、快速便捷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统一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等标准,优化再造流程,审批权限向市、县(区)下沉。率先放宽准入条件,港澳独资、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享受国民待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年度季度统计报告,及时通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示范体系,推荐评定18家国家级、89家省级诚信示范机构。加强标准化统筹,省层面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地市侧重针对服务业态制定标准。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就业歧视、虚假招聘、“黑职介”等乱象。建立惩戒机制,对举报投诉比较集中、发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约谈整改。灵活运用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报告检查信息应录尽录、全程可溯。
创新工作机制,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园区三级体系,出台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目前,已有2家国家级产业园、10家省级产业园、4家市级产业园,全省国家、省、市三级联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稳步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园区由专门的管委会或专业化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园区协同效应,成立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研发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服务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产业、培育市场、孵化企业、服务人才的作用。
北京以首善标准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市场格局
十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6月底,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1071家上升到4215家,营收总值从372亿元上升到超过3500亿元,机构数量和营收位居全国前列。
促引才聚才、促就业创业,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局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建设专业化和国际化人力资源市场的若干措施(试行)》即“猎十条”,搭建用人单位与猎头机构的精准对接匹配平台,支持鼓励猎头机构“揭榜挂帅”,通过市场化引才方式为用人单位在全球寻访急需紧缺人才,并对成功推荐人才的猎头机构给予资金奖励。目前已发布两批“人才选聘项目”清单,成功推荐了科兴生物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国际注册专家、旷视科技人工智能算法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并向人才所在单位和相关猎头机构发放猎头引才奖励资金2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猎头机构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市场化引才新路径。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1年出台《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办法(试行)》,建立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管家式”服务,更好发挥园区积极作用。通州园、朝阳园、海淀园累计入驻机构50余家,全年服务用人单位300余万家,服务就业群体4000余万人,2022年营业收入超150亿元人民币。朝阳园区是首个设立在“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贸易基地,2021年贸易总额5.47亿美元;海淀园区依托东升科技园,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新模式,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汇集多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业态。
强品牌建设、强竞争有序,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环境。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人力资源服务品牌,连续三年以“新活力、新开放、新未来”“抢抓数字经济创新机遇,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发展”为主题组织服贸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国内外多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展览展示,发布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和重要成果,达成了多项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签约项目。积极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设置北京市发展成果展、国家级产业园展等各类展位35个,北京1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服贸会高峰论坛、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东西部交流合作论坛等业内顶尖活动,27个项目获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市800余家企业的1216名选手中遴选3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最佳组织奖。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和劳务中介专项整治行动,营造更安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让求职者放心、安心。
抓法制建设、抓“放管服”改革,夯实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基础。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陆续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等做出全面系统规定。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已达到3500亿元,在商务服务业中排名第二,纳入社会经济增长支撑性指标,呈现出机构数量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供求对接旺盛、业务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办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数量、资质和经营场所面积要求,职业中介活动审批材料直接由15项简化为2项,许可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为10个工作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告知承诺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诺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并承担违反承诺后果的,直接取得行政许可,工作日4个小时内办结。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和管理权限下放至各区。实施线下全城通办、部分业务免申即办等便利化举措。搭建“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展示、统计和分析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基本信息,人力资源服务经办业务、从业人员管理等各项服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上海多措并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
提升产业效益 打造行业品牌
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谋划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布局,多措并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优化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效益,打造行业品牌,初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市场健全、业态完备、科技赋能、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体系,为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统筹谋划,完善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打造完备的业态产业链和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前,已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任仕达、海德思哲、光辉国际、史宾沙等。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全年营业收入4000亿元,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完善优化“一园多区”产业布局。2010年,上海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之后于2019年、2021年聚焦北外滩、虹桥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建成东部园、虹桥园,初步形成1个主园区+2个分园区的“一园多区”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推进产业业态转型升级。依托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断加大对头部机构的引入、对高端业态的支持、对科技型机构的孵化培育,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业态的转型升级和示范引领。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主研发了一批“互联网+”“数字+”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产品,“互联网+”创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能级整体不断跃升。
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强化政策激励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细化产业园运营管理、评估考核等流程;探索市场化引才激励新机制,创设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两年来聚焦上海三大产业和重点区域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44家次机构获得“伯乐”奖,累计奖励金额近3000万元;出台《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实行财税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强人才队伍保障4个方面,促进保障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将引入更多先进发展理念和国际一流创新资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简政放权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一网通办”等;将市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审批事权下放至各区,全面取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外资准入限制,搭建“海外人才服务联盟”“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商”等平台载体,不断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程度。打造行业品牌,逐步建立分层次、分业态、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培训体系,先后组织开展20多期从业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品牌展会,举办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峰会、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搭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交流互动品牌,组织评选“上海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一批行业品牌,举办上海市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赛。
优化服务,提升产业效益。发挥优势促就业,组织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稳就业促就业行动;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大学生就业联盟”,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大规模开展就业招聘服务,为重点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并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标准重监管,采取“标准引领+监管规范”的组合模式;在国家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试点、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基础上,组建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参与或牵头制定10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并逐步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贯标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诚信化建设。
二,国家和地方出台什么文件扶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1、人社部发文:积极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服务就业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各地要紧紧围绕就业谋划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把服务就业的规模和质量作为衡量行业发展成效的首要标准,创新思路和抓手,广泛动员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为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大规模开展求职招聘服务。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跨区域协同等方式,针对多样化就业需求开展联合招聘,加大服务力度和招聘频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拓展各类线上求职招聘服务模式,为劳动者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打造更优、更便捷的线上招聘服务平台,满足各类求职者就业择业需求。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就业服务,有序开展日常招聘和小型化、灵活性专场招聘活动,安全有序举办线下招聘活动。
三)、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收集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重大项目等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集中推荐优质就业岗位。持续举办“国聘行动”、“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进企业等专项活动,重点帮扶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模拟实训、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支持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见习岗位,申请成为就业见习基地或创业见习基地,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补贴。
四)、积极助力农民工稳定就业。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专项招聘、供需对接等劳务协作服务,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增强当地市场化就业服务能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积极开发优化技能培训产品和项目,向劳动者提供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就业培训和服务,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劳务品牌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类劳务品牌。鼓励各地探索培育县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立足当地开展有特色的劳务输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广泛开展对接合作,通过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等多种方式,形成常态化就业帮扶合作机制。
五)、着力保障重点领域用工。组织引导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参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类援企稳岗活动。聚焦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组团式”“一条龙”“点对点”用工保障服务,按规定参与稳岗扩岗、以训稳岗、重点群体专项培训等工作。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发展面向相近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技术和产品。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经营较为困难的地区和行业企业,有组织地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企纾困活动,提供劳动用工管理、薪酬管理、社保代理等服务,帮助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扶持政策。
六)、创新发展灵活用工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创新运用数字技术,搭建区域间、企业间共享用工调剂平台,对行业相近、岗位相似的企业提供劳动力余缺调剂等服务。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餐饮、快递、家政、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维护好劳动者就业权益和职业安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适应就业多样化需求的灵活就业平台,广泛发布短工、零工、兼职及自由职业等各类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交通便利、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设立零工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运营,组织劳务对接洽谈、政策法律咨询、生活服务等活动。
七)、积极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广泛宣传国家和各地减税降费、稳岗补贴等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政策知晓度,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开展促就业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落实减免场地租金、给予奖励补贴、选树诚信服务机构等政策措施。对提供求职招聘、保障用工、劳务对接等相关服务的机构,按规定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相关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带头减免房租、物业等收费,做到应降尽降、应免尽免。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困难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加强帮扶,及时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
八)、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项目,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渠道,完善定期监测与快速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就业形势和行业态势。支持各地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抽样调查、形势研判等方式,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鼓励具有全国或区域服务网络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自有求职招聘信息和数据库,开展市场供需、人员薪酬等分析预测,为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提供参考。
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加强统筹调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增强稳就业促就业实效性。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益。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遴选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有关工作情况和成效,请于12月31日前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流动管理司。
2,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6月1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情况。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军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褚国良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就业为根本,以提高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导向,以培育壮大人力资源力量为抓手,提出6大创新行动、30条创新举措,推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新跃升。
在推进服务融合创新上,加快发展优质猎头服务,鼓励发展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外包等高附加值业态,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行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范围,培育行业发展新增长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结构。
在推进协同协作创新上,推动公共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建立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开拓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空间,推动行业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
在推进行业集聚创新上,持续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协调机制,释放行业集聚发展倍增效应。
在推进机构培育创新上,实施“品汇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培育计划,支持行业机构加大创新力度,鼓励创新资本运营方式,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十四五”期间,培育50家行业领军机构、50家在细分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引进一批国外知名机构。
在推进人才培养创新上,实施“齐鲁鲲鹏”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才培育工程,健全行业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省级行业人才智库,全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强、结构层次合理的行业人才队伍。
在推进行业监管创新上,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全面推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行业社会组织,推动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山东人才集团按照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市场导向、国企责任的发展思路,秉承“以人才为本,助力价值创造,实现共创共赢”的理念,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人才发展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企业。
三、纪德力为啥要做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培训?下一步有什么培训发展计划?
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人才,一头连着用人单位,架起了政府、企业、人才之间的桥梁。山东围绕“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力攻坚突破,推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转变,机构总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均保持持续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建有济南、青岛、烟台3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个国家级人才市场、24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22年,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收突破1300亿元,服务205万家次用人单位,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1297万人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人才9.1万人,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山东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聚焦人才吸引、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深耕招聘服务、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培训等传统业态,积极培育猎头服务、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新兴业态,延链强链补链,打造人才集聚“引力场”。去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供求信息2350万条,培训73万人次,开展人才测评37万人次,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服务用人单位8.8万个、2.8万个。
同时,山东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互联网”行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加大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智慧转型,目前,全省研制开发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5000项。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人社部门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国家级园区建设发展省、市、区三级协调机制,以及省级园区管理办法和综合评估规程等,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资金扶持力度,探索建设服务周边产业园的人力资源服务联络站,搭建融通政府、企业、高校、社会机构、专业人才的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产业园区引才质效。
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合作,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备全球化服务能力的市场化人才服务平台,是广纳海外人才的有效补充方式。
“青岛市聚焦日韩和上合组织国家,采取兼并、合作、输出等多种方式,加快布局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全市在境外设立人力资源分支机构(联络站)230多个,国际人力资源配置年均20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2400多家。”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学俊说。
山东成功举办人力资源服务国际贸易交流合作大会,发布了55项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海外人才地图、薪酬设计、测评背调、雇佣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发起人力资源服务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青岛倡议,推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制定国际职业资格单方认可目录,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人才认证体系。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说,“山东将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计划,集成产业、创新、人才、资源、政策等要素,进一步释放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发展的倍增效应和引领作用,为人才引流贡献人力资源服务力量。”
虽然纪德力经受了很大的挫折,走过了一段曲折崎岖不平的弯路,但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纪德力还是取得一系列成绩。他将振奋精神,从哪里扳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重新闯出一片天地。纪德力,在被评为全国“发现双创之星”后,又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命名为“创业先锋”,并先后在菏泽学院、曹县等十个县区做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讲述了自己的就业创业中的经历和经验,彰显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业品格,获得现场听众们的阵阵掌声。
二十年前,纪德力在菏泽曹县开了第一家劳务公司,专门给企业送工人,从那以后走上创业之路,尝尽了创业的艰难和辛酸。他一直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地道酬谦、人道酬悟”。这期间,虽然经受了很大的挫折,走过了一段曲折奇曲的道路,但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纪德力还是取得一系列成绩。他将振奋精神,从哪里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重新创出一片天地。
童年虽凄惨,胸中有大志
纪德力出生在四川,被抱养到曹县农村。他养父母靠种地为生,家中的老母鸡每天才下两个蛋,他从小就饭量大,根本不够吃的,母亲抱着他,挨个去村里求正在哺育期的母亲,就这样,他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众母亲的喂养下,慢慢成长着,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开始上学了。12岁养母去世,不久,一位新妈妈,带着一个女孩嫁给了他父亲,本来又矮又破的三间小草房,为迎接妹妹的到来,他二话没说抱起被子,搬进了牛棚。
从此,他白天牵牛下地干活,晚上和牛睡在一起。唯一使他欣慰的是,他每天晚上看一段“道德经”。后来,他能将道德经,鬼谷子的金文、周易及阴符经全背下来。他曾对别人说“人家都能写出来,我为什么就不能背过呢?”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将古人的智慧应用到实践中。就这样度过几年,在2005年,他已经26岁,和他一起长大的同伴们都已娶妻生子,可纪德力家境贫困,根本找不到对象,又加上年老体弱的父亲,家境一天不如一天。他决心出去闯一闯,带上68元钱来到青岛,本想到工厂打工挣钱,可到中介所一问,还需要交二三百元的介绍费才能给找活干。他只能在马路边替人卖光碟,晚上睡在车站或桥底下,尝尽了找不到工作的苦。
和许多外来农民工一样,找工作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由于没有劳务信息,他找工作尝尽了心酸。最后,他抱着一丝希望到青岛罐头食品厂面试。面试官看他人比较实在,随口问了一句:“你愿意介绍熟悉的农民朋友来打工吗?”他想到家乡很多同乡、亲友农闲时无事可做,便一口答应了下来。看到自己领来的一个个农民工顺利进了厂,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开家为农民工找工作的公司呢?”说干就干,在26岁那年,他当上了职业介绍所的老板。
把握创业机遇,他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开业头3个月, 他就拿下了海利电机、双星鞋厂等3个比较大的企业用工单子。适逢2008年企业“用工荒”,公司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迅速打开市场,海尔、海信、马士基、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公司也都成了客户。如今,他已为30多万人找到了工作。
为了把曹县家乡广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在菏泽咱们市和各区县人社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劳联公司的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并对各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哪个村有几个司机,哪个村有几个泥瓦匠,他都掌握得非常清楚。经过这次动员,纪德力成功的把十几万曹县农村富余劳动力送到企业。
家乡人被带出来后,他开始琢磨如何做好服务。针对拖欠工资、工伤无人管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多发的情况,他决心搞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先把农民工纳入自己的公司,保证他们不愁工资,不愁保险,不愁工伤赔偿。再与用工单位签协议,把员工安置在不同岗位。目前,20万曹县人遍布全国20个省份的80多个城市打工,每年带回来17亿元劳务收入,打工收入已占菏泽曹县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不忘初心,陪伴他人创业
他解决了自己吃饭就业问题,但发现身边有好多人和自己当初的他一样,没有钱,没有关系、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导师,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创业门路,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就业创业。“
只要你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有坚定的目标,有努力的行动,有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帮你实现梦想”这是纪德力现在的心愿。他尝尽了创业的艰难,他想帮助更多的人创业成功,他致力打造年轻人创业乌托邦。去年,他偶然走进了中关村创业的年轮咖啡、车库咖啡等创业咖啡。他学习了中关村创业咖啡的免费经营模式,决定将创业咖啡的经营理念带来青岛和菏泽,在青岛、菏泽各开设这样一家“免费咖啡馆”,通过孵化成就一批创业项目。
现在青岛、菏泽很多中小型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从创业咖啡中走出来的,最初可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后来在创业咖啡馆里遇到各类合作伙伴,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在青岛、菏泽创业咖啡的运作模式基本成熟,下一步,他还将创业咖啡的运作模式引进到劳联七大运营中心,并将更多创业好项目介绍给投资人,希望能达到多方共赢。
一般投资人看重的是“项目是不是有前途、价值”,以此来决定是否投资。纪德力的创业咖啡则更像创业避难所,或者说就是一个创业孵化器。当创业者遇到困难了,纪德力会引导他们,告诉他们该怎么走、怎么去创业,给他们投钱让他们去尝试,不图回报。纪德力说“只要大学生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只要大学生你有坚定的目标,只要大学生你有努力的行动,只要大学生你有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的劳联集团就会帮你实现人生创业梦想”。他帮助创业青年圆梦路径是:孵化基地+全程教育服务;提供场地+技术资金支持目。劳联集团出资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大学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解决大学生创业经验、资金瓶颈问题。设立创业大学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项目直接投资,与创业大学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按比例持有股份。
国家好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帮助,成就了纪德力。纪德力感谢国家给予宽松规范优惠的创业环境,感谢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今后纪德力的事业的发展的一定会越来越好。虽然纪德力经受了很大的挫折,走过了一段曲折崎岖不平的弯路,但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纪德力还是取得一系列成绩。他将振奋精神,从哪里扳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重新闯出一片天地。纪德力呼吁想创业、热爱人力资源行业的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人力资源行业的培训。目前纪德力在天津,济南,菏泽,深圳,郑州,苏州已经开展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培训,下一步他将这个培训项目推向全国各大中城市。
纪德力创建的世培教育公司,该公司主要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人员创业,帮助草根人群创业。使命是:推动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让草根创业青年快乐有尊严。目标是:让更多人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获得成功。业务范围:帮助服务更多人创业就业。模式:教育培训+公益慈善+共享经济,设立梧桐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师徒制创业基金。培训方式:根据国家五部委89号文件精神,推行学徒制培训,大力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扶持产业,从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六大好处:一是小投资大事业,二是无风险无压力,三是有保障,四是有收入,五是有用人之心、爱人之心、成人之心、帮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