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斗恩担仇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有观点认为源自鲧禹治水的神话。鲧治水失败被杀,儿子禹吸取教训,改变治水方法,疏通河道,最终成功治理洪水。这一故事体现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道理,或许是该俗语的源头之一。也有说法指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等相关言论,都与之有相似的哲理内涵,经过长期流传和演变,成为了如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通俗表达 。教员也曾多次提到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本身有一定积极意义和合理性,但被一些左棍用来诡辩时可能就会存在以下问题:
因果关系简单化:正常理解中,失败能为成功提供经验教训,助力后续成功。然而诡辩者会将其绝对化,认为只要经历失败就必然会成功。但实际上,失败后要成功,需总结经验、分析原因、调整策略并付诸行动等,很多人失败后未正确处理,就无法成功。比如有人多次创业失败,却不分析市场、自身能力等因素,只是盲目重复,很难成功。
忽视成功的其他因素: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机遇、天赋、资源等。诡辩者片面强调失败的作用,忽视其他关键要素。像一些有天赋、资源丰富且抓住机遇的人,可能没经历太多失败就成功了;而仅经历失败,缺乏机遇等,也难以成功。比如两个实力相近的运动员,一个因伤病多次失败,另一个抓住大赛机会夺冠,说明机遇对成功很重要 。
偷换概念:把失败本身等同于成功的原因,而不是失败带来的反思和改进。正常是从失败中学习推动成功,诡辩者却认为只要有失败这个事实就够了。例如将一个人不断重复低级错误导致的失败,也看作是成功的必然前奏,这是不合理的。
现实中,一些左棍乐此不疲、自以为站在高位进行诡辩,故意违背逻辑规律和辩证法原则,通过似是而非的论证来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在因果关系上:辩证法认为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情况普遍存在。“失败是成功之母”正常理解是失败可以作为成功的一个潜在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诡辩者却将其简单、绝对化为单一的因果关系,违背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这一辩证法原理。
在看待事物的全面性上:辩证法要求全面地看待事物,考虑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成功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机遇、天赋、资源等同样起着关键作用。诡辩者片面强调失败这一个因素,忽略其他众多重要因素,没有做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不符合辩证法全面性的要求。
在概念的准确把握上:辩证法强调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失败是成功之母”中,真正促使成功的是从失败中进行的反思和改进,而不是失败这个单纯的事实。诡辩者偷换概念,将失败本身直接等同于成功的原因,这是对概念的错误解读和运用,背离了辩证法对概念准确性的原则 。
所以说,辩证法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和元素陪衬的,很多是要在一定语境下才成立的,而一些左棍往往出于别有用心抑或是智商问题,抛开其它要素而把一句话绝对化,这也是辩证法容易被一些人歪曲利用的缺陷所在。
关注头条号斗恩担仇